Windows Azure Pack實現多租戶基礎架構
從四月開始,我們通過《混合云時代襲來探究微軟Windows Azure Pack》、 《以云服務為導向 Windows Azure Pack搶先體驗》 、 《私有云搭建 Windows Azure Pack部署優勢分析》等系列文章,與各位讀者共同探討了進入2014年后的混合云趨勢、Cloud OS云操作系統帶來的全新云體驗,以及利用Windows Azure Pack搭建私有云背后的三大獨特價值等應用問題。
接下來,在本期的內容里我們想和大家更深一步來探討如何在數據中心應用Windows Azure Pack,構建一個企業內部的多租戶基礎架構云平臺,這樣一個對企業IT管理人員非常實用的話題。
混合云時代下的多租戶新定義
進入2014年,越來越多CIO以及IT廠商認同“未來是混合云的時代”的發展趨勢,因為集公有云和私有云優勢于一體的混合云部署,能帶來靈活性、按需付費、共享資源、安全保障、更好的控制、更優化的時間配置等諸多好處。而且混合云部署直接可見的益處是企業用戶可以將關鍵業務保留在內部設施上運行,而把非關鍵業務放置在廉價的公有云上。
當前,企業用戶面臨的混合云生態環境,可以概括分為用戶自己數據中心使用的私有云、微軟等廠商提供的公有云服務,以及運營商等第三方提供的云平臺等三大部分。針對于此,微軟推出Cloud OS云操作系統的愿景,是希望以用戶為中心,實現這三種云平臺的無縫兼容,并由此幫助企業用戶在這三朵云之間自由切換。
在應該開啟的混合云時代,我們應該如何重新認識多租戶背后的含義及管理需求呢?究其根本,多租戶是云計算的核心原則,也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一個重要共通屬性。所謂的一個租戶可以是任何一個應用——或者是企業內部私有云應用,或者是外部公有云應用,它需要有自己的安全的和排他的虛擬計算環境。該環境包含了從存儲到用戶界面的所有或者某些選定的企業架構層。所有交互式應用(或租戶)必然地具有多用戶的性質。
現實中,無論行業用戶IT部門計劃實施的是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云,重要的是要理解多租戶共享架構的各種細微差別。如果要實施公有云,IT經理們需要了解相關廠商能支持多租戶架構到何種程度。如果想實施私有云,那么IT經理就要自己設計多租戶架構。而如果想公有云和私有云分工協作,就更需要一個靈活、穩定、綜合的租戶管理、計費和運營體系了。
創建多租戶云實現最佳云管理
舉個例子來說,作為一個企業用戶,在思考云應用時通常考慮如何更靈活的使用云技術,而不受到供應商的限制。比如,如何創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多租戶云,讓來自各個業務部門的員工使用起來就像之前Windows Azure一樣方便,甚至還需要有一個記帳的功能以評估各業務單元日常所使用的公司資源,以便形成自動貨的運維環境,更高效的利企業現有硬件資產。
再比如,對于一個運營商或者第三方服務提供商來說,他們在思考云服務提供時考慮最多的問題是如何贏得更多的企業用戶、如何構建自助化的、多租戶的管理門戶、如何按照用戶用量來計費、如何吸引企業用戶使用更多的云資源,以及如何增強自己提供的云服務與公有云服務之間的差異化等等。
Windows Azure Pack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它能讓企業用戶和服務提供商用自己的數據中心來提供自助服務基礎架構和平臺服務,并且提供了與微軟公有云服務一致的體驗。Windows Azure Pack的定位更多是針對私有云、混合云推出了一個管理自助門戶。
具體而言,建立在用戶所熟悉的Windows Server 和 System Center之上的Windows Azure Pack,可以為企業用戶提供一個無障礙的云(其底層可以是Hyper-V、VMware等多種化的解決方案),一個多租戶的運營平臺(提供報表、統計功能等自動化管理功能)以及一個企業形象的展示平臺。
當然,微軟并沒有強制限定用戶選擇,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環境進行擴展,比如用戶也可選擇用Windows Azure Pack與kvm、openstack進行集成,經過二次開發來將openstack這類的資源添加到Windows Azure Pack中。
另外,Windows Azure Pack也讓服務提供商得以更迅速地在市場上推出新產品,而且無需任何附加費用。相比兩年前微軟推出的 Windows Azure 服務總線,目前Windows Server 2012 R2所提供的服務版本已經得到進一步的升級,即 Service Bus 1.1 for Windows Server。在這個新的版本中,微軟在作為 Window

責任編輯:張星光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