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認證技術在支付領域的應用
生物識別技術作為一種身份認證手段,已廣泛應用于多個行業(yè)和領域,包括金融服務業(yè)。隨著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生物識別解決方案的準確性不斷提高,成本逐漸降低;與此同時,全球移動設備的數量也在迅猛增長,這些趨勢有力地推動了這一技術的應用。此外,為應對今天快速變化的欺詐行為,企業(yè)和消費者對安全便捷的支付解決方案的亟需也對生物識別應用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更寬泛的角度講,生物識別技術的背后是日益龐大的用戶及交易數據,包括個人數據、地理位置信息、設備ID信息等,這些數據有助于提供更新穎和更完善的身份認證服務。
生物識別認證技術概述
生物識別特征指個人特有的、獨一無二的生理或行為特征,可用于身份識別或認證。長期以來,政府機關和執(zhí)法部門在刑事案件中使用指紋鑒別個人身份。時至今日指紋仍然是生物識別技術中最常用的特征。不過,虹膜和人臉識別技術也在逐漸普及。隨著這些技術的準確度不斷提高,成本逐步降低,其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
身份認證是指對個人或機構實體的身份進行驗證的過程,主要采用以下三種驗證方式:
生物識別認證包括兩個主要階段:登記和驗證。在登記階段,需要采集個體的生物特征數據,轉換為特定模板(對抽取出的信息進行數字化編碼),保存至本地設備或上傳至服務器統(tǒng)一管理。在驗證階段,用戶通過傳感器或讀取器提供個人生物特征數據,然后將采集的生物特征模板與預存的模板進行對比。如果匹配,即表示成功通過認證。隨著生物識別系統(tǒng)日漸成熟,準確度不斷提升,識別誤差率逐步下降,生物識別技術逐漸成為一項高效的身份認證手段,廣泛應用于多種支付場景。
在生物識別系統(tǒng)中,“模態(tài)”(modality)是指身份認證中采用的具體生物特征。生物識別解決方案的表現、可操作性和成本效益主要由具體技術的成熟度和其他因素決定,隨不同模態(tài)而異。常見的生物識別模態(tài)包括指紋、面部、虹膜、手掌和手指靜脈、語音、擊鍵特征、步態(tài)和心跳識別。
推動生物識別認證技術廣泛應用的因素
近年來,受諸多因素影響,生物識別認證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生物識別解決方案的準確性不斷提升,成本逐步下降,這一趨勢有力地推動了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不僅如此,消費者和企業(yè)對于安全便捷的身份認證方式的迫切需求,以及全球手機數量的迅猛增長,在此也發(fā)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此外,政府機構也希望借助生物識別技術,實現多項政策目標,例如提高金融服務的普惠程度、降低身份盜用風險等。
生物識別認證在支付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生物識別技術可以為支付系統(tǒng)中的參與方帶來切實的益處,例如更便捷的支付體驗和更強大的安全保護。這一技術在用于基于風險的多層級安全策略時,尤其助益良多。要想真正實現這些益處,各利益相關方必須通力合作。
生物識別技術相關法律法規(guī)
近十年來,各國政府已逐步將生物識別技術的監(jiān)管納入法律體系。常見的做法是利用現有法規(guī),包括采集和分享個人信息,來規(guī)范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
生物識別相關法律法規(guī)一般多涉及隱私、數據保護、消費者許可和信息披露等問題。當前,各國均出臺了有關這些問題的法律法規(guī),有些國家和地區(qū)還進一步將生物特征數據納入這些法律的適用范圍,例如在法律定義中將生物特征信息明確界定為敏感個人數據。
但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有法律法規(guī)的實施面臨著重重挑戰(zhàn)。新技術帶來的利弊瞬息萬變,可能會對利益相關方產生難以預測的影響。此外,在保護消費者隱私、增強數據安全、促進創(chuàng)新等不同的政策目標之間尋求平衡也并非易事。因此,在實施相關法律法規(guī)時,考慮到技術發(fā)展的不可預測性,采取“原則導向”的方針,有助于政策制定者靈活應對技術發(fā)展和業(yè)務模式的變化。
生物識別認證技術在金融和支付業(yè)務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盡管這一技術具有快速、便捷等顯而易見的優(yōu)點,但要實現全面應用,仍需要支付系統(tǒng)中各相關方的進一步努力。
1、標準化和互聯互通
生物識別認證技術的標準化仍處于初步階段。通過實現標準化,支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各方可以更輕松采用和部署新技術,從而推動生物識別的技術創(chuàng)新。目前,許多生物識別認證方案均為“閉環(huán)”應用,即每個開發(fā)商只使用自己的算法、掃描器和軟件。這種閉環(huán)應用可確保供應商全面掌控用戶的整體體驗,但也會限制不同供應商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無法提供多端統(tǒng)一的用戶體驗。互聯互通的開放式生物識別認證系統(tǒng)能夠提供連貫一致的用戶體驗,同時有效提高安全性。
2、基于風險的多層級支付安全策略
面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威脅,將生物識別技術納入一套基于風險管理的多層級支付安全解決方案,可使其發(fā)揮最大效用。基于風險的解決方案有助于支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各方集中資源,專注應對高風險交易,減少交易過程中的摩擦,同時為絕大多數的合法交易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
無論用戶在生物識別系統(tǒng)中進行登記,還是通過生物識別認證開展交易,采用分層級的控制方法,可更好地確保整個過程的安全性。隨著可獲取的支付交易數據越來越多樣化(如設備ID、IP地址和地理定位),使得后臺獲得了更多的參數來增強身份識別的能力,從而減少對消費者的干擾。
3、數據存儲及傳輸的安全
在實施和部署生物識別認證系統(tǒng)時,需要作出一個重要決定,那就是:選擇在本地還是在異地集中進行生物特征模板的存儲和匹配。“分散式模式”(即基于設備的)允許用戶在各自的設備上采集和存儲生物特征。而“集中式模式”則要求統(tǒng)一采集生物特征數據,集中存儲在一個中央資源庫中,用于匹配和驗證訪問權限以及支付交易。上述兩種模式各有利弊。根據具體的風險級別和類型,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任一模式的風險。與此同時,新技術也在不斷涌現,以應對生物特征欺詐(即通過篡改數據,在未獲授權的前提下訪問個人信息)等問題。
反欺詐手段,如“活體檢測”亦有助于降低風險。
4、消費者隱私
消費者在提供個人生物特征數據時往往非常謹慎,因為這些數據具有唯一性,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設想。盡管消費者已經普遍接受指紋識別,但虹膜識別等更涉及隱私的技術仍未得到普及。
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領域日益廣泛、方式更加新穎,透明度和消費者許可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在此方面,解決消費者的疑慮,對于建立消費者信任以及提高生物識別技術的接受度至關重要。此外,通過建立明確、清晰的法律體系,對政府獲取和使用消費者生物特征數據的權限進行妥善監(jiān)管,有利于建立消費者對該技術的信任,推動生物識別技術在多個行業(yè)廣泛應用。
5、可獲得性和包容性
針對某一類特殊人群,如殘障人士,由于生物識別系統(tǒng)主要依賴人體功能部位或生理特征進行身份認證,因此,可能會阻礙這類人群獲取某些關鍵服務。如能解決這一挑戰(zhàn),政策制定者將能夠提高生物識別系統(tǒng)的包容性,從而充分實現政策目標。
為政策制定者提供的 生物識別認證技術的指導原則
生物識別認證技術的潛力是巨大的。隨著政策制定者逐步加深對生物識別和相關技術及其影響的認識,他們可以為這一重要技術的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從而全面提升支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安全性。
面向政策制定者的生物識別認證指導原則
結束語
生物識別認證技術正在飛速發(fā)展,在諸多金融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推動各利益相關方就當前面臨的挑戰(zhàn)展開對話、攜手制定解決方案,有利于進一步推動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由于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市場環(huán)境和用戶偏好存在差異,生物識別認證技術在不同市場中的應用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政策制定者在營造一個有利于支付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的良好環(huán)境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創(chuàng)新并不只限于生物識別認證領域的創(chuàng)新,它還包括支付生態(tài)系統(tǒng)參與方正在研發(fā)和測試的多種身份認證和安全解決方案的創(chuàng)新。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
-
權威發(fā)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tǒng)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fā)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yè)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新基建之充電樁“火”了 想進這個行業(yè)要“心里有底”
2020-06-16充電樁,充電基礎設施,電力新基建 -
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多久?
-
備戰(zhàn)全面電動化 多部委及央企“定調”充電樁配套節(jié)奏
-
權威發(fā)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yè)發(fā)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tǒng)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fā)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