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大佬眼中的Al
首次被寫入了全國政府工作報告一年后,“人工智能”(AI)是2018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重點。
對于來自互聯網企業的代表委員而言,AI基本是必談話題。
今年兩會,包括李彥宏、馬化騰等在內的科技公司大佬都給出了自己對于AI的深度解讀。
李彥宏:AI中美競賽中國優勢在數據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已經是第四年提交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提案了。
從2015年的“中國大腦”計劃,到2016年希望“加快制定和完善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政策法規”,再到2017年的三項提案全部聚焦在人工智能,今年李彥宏帶來的四項提案中,有兩項與人工智能相關——希望國家出臺政策鼓勵人工智能的開放平臺和關于無人駕駛。
而這背后,人工智能被視作是中國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追趕的路上,人工智能的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
3月2日晚,李彥宏在百度科技園內接受一財科技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在人工智能這個領域應該說是第二,第一確實是美國,但是如果說其他國家和中國人工智能水平來比的話,中國有明顯優勢。
就中美對比來看,李彥宏認為,美國人工智能在人才、基礎理論的研究有優勢,算法的創新絕大多數在美國發生的。而且美國公司,尤其是互聯網公司對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也普遍于中國互聯網公司更高,所以他們的投入也更堅決、更大……這些都是美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勢。
而中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于數據上。人工智能對數據比較依賴的,李彥宏認為擁有7億多網民的中國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7億多人產生的數據和諧、統一,這些數據用來訓練機器學習,訓練人工智能的模型,可以訓練出來非常有價值的結果。”
馬化騰: AI 的垂直方向已有很多機會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今年兩會期間共帶來八份書面建議,議題涉及數字中國、工業互聯網、金融安全、醫療健康、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生態環境保護。
在3月3日晚間舉辦的騰訊2018“兩會”媒體溝通會上,馬化騰又再次圍繞區塊鏈、智慧零售、移動支付、王者榮耀等熱點命題進行了回答。
針對2017年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行業,馬化騰表示自從AI、尤其是AlphaGo起來以后,大家才意識到深度學習威力如此厲害。事實上,深度學習現在在很多的場合是完全可以落地的。騰訊目前后臺很多技術,比如說廣告的精準匹配、個性化內容推薦,都采用了AI技術,只是用戶的感知還不太清楚。
馬化騰在接受包括一財科技在內的媒體采訪時透露,在未來的生產制造過程當中,在某些特定場景,就可以用AI技術,以低成本的方式來模擬一個大腦在后面進行管理,從海量的大數據里找出它的規律,通過AI技術,就像一直有一個永遠不累的大腦思考、處置一些信息。
雖然這個設想還有點遙遠。但是馬化騰堅持,如果把這個場景劃的足夠窄、足夠清晰,然后通過深度學習把它的特征、數據了解之后,就可以開發成算法。
“先從垂直領域入手,AI的通用或許還遠,垂直方面我覺得已經有很多機會可以做了。”馬化騰解釋道。
楊元慶:AI的“水滴”要滲透到各行各業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這次關注的焦點也是人工智能。
楊元慶日前提交的《關于大力發展行業智能的建議》中建議用人工智能武裝各行各業,給實體經濟插上騰飛翅膀。人工智能的“水滴”,只有滲透到各行各業,才能創造智能未來,而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既要“樹標桿”,也要“搭平臺”。
楊元慶的觀點是,人工智能一定要與行業結合,形成真正有效的行業智能,才能助力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推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快速融合。而推進行業智能需要多方發力,包括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創新能力,突破核心技術;大力培育行業智能的領軍企業,在重點行業推動應用示范;建立國家行業智能化應用服務平臺,支持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
此外,楊元慶認為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必須與各行各業融合才能發揮作用。發展行業智能是推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重要途徑。
而快速推進行業智能,既需要人工智能技術層面的突破,也需要加快行業應用的落地;既需要樹標桿,也需要搭平臺。楊元慶認為,培育行業智能領軍企業有助于在重點行業推動應用示范,而搭建國家級行業智能應用平臺則有助于支持中小企業智能化。
孫丕恕:聚焦AI前沿理論、科技與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在提交的《加快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建議》中表示,現在人工智能應用成為熱點,但是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前沿研發,人才培養無人關注。人工智能甚至沒有進入高等教育的學科布局當中。
在聚焦人工智能前沿理論、科技與人才培養上,孫丕恕認為提供強大計算力是人工智能繼續飛速發展的必要前提,建議著重規劃適應人工智能新技術和新產業需求的裝備技術、產品,突破關鍵原創技術,實現裝備水平的大幅提升。
此外,孫丕恕認為國家應該積極布局前沿理論研究和超前技術研發。前瞻布局高級機器學習、量子智能計算等跨領域基礎理論研究,突破無監督學習和自主學習。
在加強人工智能相關人才培養,推動創新創業方面,孫丕恕希望能夠培育和引進能夠引領AI發展的頂級創新人才和團隊。特別是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學科布局,從大學本科生開始設立人工智能相關專業,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等機構合作開展人工智能學科建設,設立聯合實驗室。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