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數據與云計算原來是這種關系
說到AI,總是不可避免的聯想到大數據與云計算,這三者可謂相輔相成,唯有全部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人工智能。當然,本文只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來探尋這三者之間的聯系。
一句話概括AI、大數據與云計算
簡單來說,AI是基于計算機軟硬件,通過模擬人類思考和智能行為的一種理論方法和技術。
而云計算則是將服務器、存儲器、存儲設備以及網絡等資源打包成云端,為客戶提供相關的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
大數據則是將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形成的所有數據整合起來,用以分析發現數據背后相關關系的信息資產。
從上面簡單一句話的解釋來看,就可以發現三者之間都有著一絲隱秘的關聯。大數據便是AI智能化程度升級和進化的基礎,擁有大數據,AI才能夠不斷的進行模擬演練,不斷向著真正的人工智能靠攏。
三者存在緊密相關的聯系
比如谷歌的AlphaGo就是這么一個典型的例子,通過大數據中的無數棋譜加以學習,才能夠在后面進化到打敗人類圍棋高手的程度。
大數據與云計算則是原料與機器之間的關系,光有大數據,那么就只是一堆單純的數據而已,而有了云計算,則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變成有用的信息。
AI與云計算就是一體雙生,兩者都可以進行計算,AI可以進行學習,而云計算則可以進行分析,甚至可以說,兩者的未來都是相同的。
三者之間的關系,在目前來看已經越來越模糊,他們的邊界已經無法再進行清晰的定義。人工智能之所以大火,就是因為基于其關鍵的技術——深度學習,而這項技能,恰恰是在云計算與大數據日趨成熟之后才得到實質性進展的。
云計算與大數據的廣闊市場
據相關數據顯示,未來云計算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萬億美元,在近十年后發展成重塑企業思考和使用技術方式的風口,這也引得諸如微軟、谷歌、阿里、騰訊等諸多大佬爭相入局。并且到如今已經有非常多的廠商在這個領域中有所斬獲,比如亞馬遜的AWS、阿里巴巴的阿里云等等。
并且這些已經入局云計算行業的玩家,大部分都已經同時涉足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而云計算如今達到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足以模擬核爆、預測氣候變化以及市場發展趨勢,同樣這么強大的運算力,也足以從大數據之中提取重要信息,并且整合歸納出一定的規律。
大數據,或者稱之為巨量資料,指的是需要全新的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也就是說,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數據技術。而大數據思維創新應用者,通過對大數據的組合引用實現新的商業模式創新,獲取潛在空白市場的收入。
從上述的定義來看,大數據與云計算的能力幾乎是重疊了。大數據的核心在于為客戶挖掘數據中蘊藏的價值,而不是軟硬件的堆砌。
未來人類的數據將有90%都不再是傳統的表格類數據,而是大數據中的視頻、音頻、圖片、網頁等非結構化的數據,大數據仍然在以超越想象的速度增長,其中相關的創新發現也將會層出不窮。
誕生于沃土之上的AI
在云計算與大數據成熟沃土上誕生的AI可謂是“天選之子”,AI主要包括計算機實現智能的原理、制造類似與人腦智能的計算機,是計算機能夠實現更高層次的應用。并且AI還涉及到計算機科學、心理學、哲學以及語言學等學科。
從思維觀點看,AI不僅限于邏輯思維,要考慮形象思維、靈感思維才能促進AI的突破性的發展,數學常被認為是多種學科的基礎科學,數學也進入語言、思維領域,AI學科也必須借用數學工具,數學不僅在標準邏輯、模糊數學等范圍發揮作用,數學進入AI學科,它們將互相促進而更快地發展。
AI目前市場最為廣闊,作為替代人力勞動的工具,在一些場景中,AI的效率要比人類更高,并且還能保持穩定的質量以及更好的服務,從而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
小結
AI在未來,應用市場將會是三者之內最大的,預計大部分人類的工作與生活中的瑣事都可以交給AI來處理,屆時人類社會也將會實現真正的按需分配,人類文明也將步上高速軌道。
AI、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發展到如今,它們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所產生的的職能重疊性也越來越高,相信在最后,這三者終將會融為一體,讓電影中的人工智能走入現實。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