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云計算:時髦詞還是基礎設施的未來?
開放"是一個在技術上有爭議的術語。一般人會喜歡"開放"而不是"封閉",但是一些技術專業人士則會認為開放只不過是一個時髦的詞語,對于客戶而言它根本就不具有真實的價值。當談及開放云計算時,我們需要在營銷術
“開放"是一個在技術上有爭議的術語。一般人會喜歡"開放"而不是"封閉",但是一些技術專業人士則會認為開放只不過是一個時髦的詞語,對于客戶而言它根本就不具有真實的價值。當談及開放云計算時,我們需要在營銷術語和現實世界中尋找真相,這就要求我們首先給出正確而合適的定義。
首先,讓我們從了解開放的含義開始。開放云計算并不等同于開源云計算。開源定義了一個軟件使用許可的模式。開源是免費的這一事實并不是客戶最關心的,而諸如基于社區的開發等其他方面的信息則可能更具價值,開放性最重要的一點并不在于成本或如何編寫。
具有開放性就是要求企業具有選擇技術、模型和云計算供應商的自由。開放性的價值在于它所賦予客戶的靈活性。開放并不是一種使用許可模式或一個合作聯盟;它是一種理念,它鼓勵客戶與你做生意,這是因為他們本身希望而不是因為他們必須這樣。
實施開放云計算意味著客戶不會在技術上受制、不會在合同上受制以及不會在服務上受制。這就意味著供應商不會固守技術,競爭將成為唯一的主題。但是,這一切對于真實世界中的云計算供應商而言,又意味著什么呢?
對于開發云計算應用程序的客戶而言,由于他們使用云計算應用程序編程接口 API以實現對基礎設施和配置資源的動態控制,所以他們擔心受制于某一供應商也是使用開放技術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不具備開放性,那么當使用云計算供應商所提供專用API開發應用程序的客戶之后需要變更云計算供應商時,就會發現問題多多,這是因為應用程序已經變得過于龐大和復雜。他們可能會發現,變更供應商會要求他們不僅改變API調用而且還需要重新思考或重新設計整個應用程序的架構,由此產生的成本往往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昂貴和不符合實際的。
認識到API不僅僅只是應用程序接口將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作為一個底層模式的抽象和云計算供應商的技術選擇。構建一個特定API意味著采用一個架構風格、最佳實踐、規則以及圍繞一個特定實施進行應用程序設計。這就是受制于人。
OpenStack可實現可移植性、聯盟以及多個云計算
12個月或18個月前,可能對于OpenStack的準備狀況還存有懷疑,但是如今業界已將其視為云計算的開發替代者。秉承開放性的企業希望能夠避免受制于人而享受可移植性、聯盟和實施多個云計算部署能力的好處。
可移植性并不意味著客戶希望實現跨供應商的工作負載遷移。我無法想象一個客戶會過于頻繁和段時間地變更他的云計算供應商。共享類似架構、接口API和管理工具的云計算聯盟的價值在于如果有需要時就能夠遷移工作負載的靈活性。這并不是魔術或者是自動化的。它只需簡單地順其自然。
一個好的比喻就是,即便具體實施中存在著差異,但是把J2EE應用程序從一臺應用程序服務器遷移至另一臺服務器是相對容易的。之前Java"編寫一次就可隨處運行"的口號單從字面含義來看是錯誤的,但是開發一個能夠在多個系統架構上運行的應用程序或者對應用程序采用一個不同的J2EE技術也當然是可行的。OpenStack便攜性就如同一個供未來使用的保險(放心保)措施。雖然基于OpenStack的不同云計算之間存在著一些差異,但是客戶一般都可以使用OpenStack API開發應用程序,實現跨多個云計算供應商、OpenStack私有云計算(無論他們被托管在哪里)以及甚至專用基礎設施的資源供應。這就使他們能夠實現多個開放云計算之間的應用程序遷移,同樣重要的是可同時實現多個云計算的資源供應。
多個云計算部署和云計算聯盟就是使用OpenStack而得到的立竿見影好處。
實現單個庫的通用API是這一多個云計算技術中最明顯的組件。任何了解私有云計算價值和在內外部托管私有云計算靈活性的工程師,在把它們連接至公共云計算時都會希望有一個單一的API集。但是,同樣重要的是使用API開發能在多個云計算運行的應用程序的技能能力,這些云計算不僅使用了相同的API而且也采用了相同的基礎架構。
采用開放技術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社區的創新速度更快、能夠使用的人才庫范圍更為廣泛,并能夠比單一供應商或云計算供應商提供更多的選擇。在大多數專利技術的情況中,所有的創新都發生在同一個辦公室或位置。我們確實很難想象整個行業的創新都是來自于同一個地方。開放的社區能夠積聚智慧和多種創新能力。從來沒有一個供應商、服務供應商、個人或者組織能夠定義(或控制)未來;相反,正是一個廣納英才的社區才是讓夢想成真的基礎所在。
最后,開放模式和專有模式都總是有著各自的發展空間。很多專業人士都認可特定模式和供應商的長期承諾,其中很多人都對其寄予厚望。但是,還有很多其它的人相信開放創新的力量,他們將尋找一個能夠賦予他們在云計算上運行他們應用程序所需更大靈活性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他們可以自由選擇供應商。
首先,讓我們從了解開放的含義開始。開放云計算并不等同于開源云計算。開源定義了一個軟件使用許可的模式。開源是免費的這一事實并不是客戶最關心的,而諸如基于社區的開發等其他方面的信息則可能更具價值,開放性最重要的一點并不在于成本或如何編寫。
具有開放性就是要求企業具有選擇技術、模型和云計算供應商的自由。開放性的價值在于它所賦予客戶的靈活性。開放并不是一種使用許可模式或一個合作聯盟;它是一種理念,它鼓勵客戶與你做生意,這是因為他們本身希望而不是因為他們必須這樣。
實施開放云計算意味著客戶不會在技術上受制、不會在合同上受制以及不會在服務上受制。這就意味著供應商不會固守技術,競爭將成為唯一的主題。但是,這一切對于真實世界中的云計算供應商而言,又意味著什么呢?
對于開發云計算應用程序的客戶而言,由于他們使用云計算應用程序編程接口 API以實現對基礎設施和配置資源的動態控制,所以他們擔心受制于某一供應商也是使用開放技術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不具備開放性,那么當使用云計算供應商所提供專用API開發應用程序的客戶之后需要變更云計算供應商時,就會發現問題多多,這是因為應用程序已經變得過于龐大和復雜。他們可能會發現,變更供應商會要求他們不僅改變API調用而且還需要重新思考或重新設計整個應用程序的架構,由此產生的成本往往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昂貴和不符合實際的。
認識到API不僅僅只是應用程序接口將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作為一個底層模式的抽象和云計算供應商的技術選擇。構建一個特定API意味著采用一個架構風格、最佳實踐、規則以及圍繞一個特定實施進行應用程序設計。這就是受制于人。
OpenStack可實現可移植性、聯盟以及多個云計算
12個月或18個月前,可能對于OpenStack的準備狀況還存有懷疑,但是如今業界已將其視為云計算的開發替代者。秉承開放性的企業希望能夠避免受制于人而享受可移植性、聯盟和實施多個云計算部署能力的好處。
可移植性并不意味著客戶希望實現跨供應商的工作負載遷移。我無法想象一個客戶會過于頻繁和段時間地變更他的云計算供應商。共享類似架構、接口API和管理工具的云計算聯盟的價值在于如果有需要時就能夠遷移工作負載的靈活性。這并不是魔術或者是自動化的。它只需簡單地順其自然。
一個好的比喻就是,即便具體實施中存在著差異,但是把J2EE應用程序從一臺應用程序服務器遷移至另一臺服務器是相對容易的。之前Java"編寫一次就可隨處運行"的口號單從字面含義來看是錯誤的,但是開發一個能夠在多個系統架構上運行的應用程序或者對應用程序采用一個不同的J2EE技術也當然是可行的。OpenStack便攜性就如同一個供未來使用的保險(放心保)措施。雖然基于OpenStack的不同云計算之間存在著一些差異,但是客戶一般都可以使用OpenStack API開發應用程序,實現跨多個云計算供應商、OpenStack私有云計算(無論他們被托管在哪里)以及甚至專用基礎設施的資源供應。這就使他們能夠實現多個開放云計算之間的應用程序遷移,同樣重要的是可同時實現多個云計算的資源供應。
多個云計算部署和云計算聯盟就是使用OpenStack而得到的立竿見影好處。
實現單個庫的通用API是這一多個云計算技術中最明顯的組件。任何了解私有云計算價值和在內外部托管私有云計算靈活性的工程師,在把它們連接至公共云計算時都會希望有一個單一的API集。但是,同樣重要的是使用API開發能在多個云計算運行的應用程序的技能能力,這些云計算不僅使用了相同的API而且也采用了相同的基礎架構。
采用開放技術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社區的創新速度更快、能夠使用的人才庫范圍更為廣泛,并能夠比單一供應商或云計算供應商提供更多的選擇。在大多數專利技術的情況中,所有的創新都發生在同一個辦公室或位置。我們確實很難想象整個行業的創新都是來自于同一個地方。開放的社區能夠積聚智慧和多種創新能力。從來沒有一個供應商、服務供應商、個人或者組織能夠定義(或控制)未來;相反,正是一個廣納英才的社區才是讓夢想成真的基礎所在。
最后,開放模式和專有模式都總是有著各自的發展空間。很多專業人士都認可特定模式和供應商的長期承諾,其中很多人都對其寄予厚望。但是,還有很多其它的人相信開放創新的力量,他們將尋找一個能夠賦予他們在云計算上運行他們應用程序所需更大靈活性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他們可以自由選擇供應商。

責任編輯:小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