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工智能還會給工業4.0帶來了什么?
大約在二百年前,工業革命使機械在人類社會中無處不在。今天工業4.0的革命正在進行,它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了人工智能。那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個新物種的起源和它的未來之路。
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發展幾十年,幾乎看不到什么顯著變化,雖然偶爾也有比如IBM深藍電腦戰勝人類棋手、會說話的機器人等新聞傳出,但人工智能更多只能解決一些“玩具問題”,或生存在實驗室條件下,離我們的日常生活一直十分遙遠。
然而,2016年,谷歌的阿爾法狗(AlphaGo)讓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投子認輸的那一刻起,人工智能成為了科技界、工業界、投資界乃至公眾間的熱門話題,熱到甚至被寫入了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仿佛一夜之間,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將目光轉向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為何在現在變得如此重要?
其實,早在1956年,人工智能就被提了出來,但當時主要是指代可體現出智能行為的硬件或軟件。這聽起來更像一種計算機系統,可以執行一些以前需要人類智能的任務。
隨后,人工智能的研究起起伏伏數十年,但一直因為沒有發掘出對人類社會真正有益的功能而趨于平靜。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深度學習”算法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讓其在很多垂直領域獲得了真正的應用,并超越人類的表現。
GE科學家Achalesh Pandey表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可用的大量數據和巨大的計算能力的出現,而深度學習(一種機器學習算法)的突破更是讓人工智能領域產生了脫胎換骨的革新。”
近期人工智能大事件
事件1:阿爾法狗大勝世界冠軍李世石
事件2: Uber無人駕駛出租車
事件3:GE收購兩家人工智能企業
事件4:自動唇讀系統遠超人類專家
事件5:人工智能贏得德州撲克冠軍
我國人工智能現狀
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我國大體上能夠與世界先進國家發展同步。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還有近百家創業公司,業務覆蓋了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商業智能及視覺識別等技術領域。
據統計,2014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為48.6億元,到2016年底,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已經增長到了95.6億元。
不容忽視的工業人工智能領域
你可以發現,國內外絕大部分科技巨頭都集中在消費級人工智能,但事實上,人工智能在工業和制造業領域也擁有廣泛的運用,且面臨著獨特的挑戰。
而工業巨頭GE正試圖將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應用到很多眾所周知的各種產品中,覆蓋航空、運輸、醫療和發電等多個領域。GE還與朗坤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一起發力能源4.0。
自2015年開始,GE就宣布推出Predix云平臺。Predix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專門面向工業開發的云平臺。Predix通過機器的互聯互通,為企業提供有效的數據分析,從而快速、智能和高效地運營并加速客戶和合作伙伴的創新進程。
當時,GE公司就表示使用機器學習來對收集的傳感器數據進行模式識別,可以帶來節能或預防性維護。即便Predix云平臺在2016年2月向GE客戶開放后,GE仍然在建設人工智能能力,來履行承諾。
GE數字集團首席執行官魯威廉表示:“之前使用了機器學習,但我更愿意將其稱之為一種傳統方法。如果你要做一個工業人工智能系統,那首先要保證你的系統對所服務的行業有足夠深度的了解。”
而這個深度的定義某種程度上就是指可供人工智能系統深度學習的大數據,雖然GE在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和醫療設備等數據上已經有了大量的積累,但仍斥巨資收購Bit Stew Systems、Wise.io、ServiceMax等公司來進一步強化。
魯威廉說:“我們有機器學習工業領域的專業算法,它將會知道一個發電廠是什么,涵蓋所有的深度,而這是通用人工智能系統永遠不會真正理解的。”
GE醫療就正在與合作伙伴聯手,共同就人工智能輔助肺結節檢出與診斷進行研究,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接下來會怎樣?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低效能的生產模式必然會被高效率的淘汰,就如同手工作坊在工業4.0后被機器工廠替代,馬車被汽車替代一樣。
而人工智能也是現代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核心背后是機器學習、云計算、大數據的繁榮。這樣說來,人工智能的大規模應用也許只不過是一場順勢而為的技術變革。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