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為“智能+”的加速落地提供了最佳路徑
2017年是人工智能爆發的元年,國家政策的鼓勵以及核心技術的突破,加速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并促成了全行業從“互聯網+”向人工智能時代的過度。在此背景下,騰訊云以技術驅動的“智能+”戰略,通過為全行業持續賦能,構筑“萬物智連”的新型生態圈。
政策落地+技術突破,人工智能發展進入黃金期
過去一年,國內人工智能已全面進入發展的黃金期。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AI產業規模已突破100億,預計2019年將達到344億。伴隨行業突飛猛進的同時,政策也正在相繼落地,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我國AI的戰略目標:2020年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2025年成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如今人工智能已經廣泛滲透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在教育領域,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探索“私人訂制”“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學習模式;在金融領域,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使得刷臉支付成為現實;在醫療領域,利用AI和大數據的能力,可以讓機器篩查和分析醫學影像,來輔助醫生診斷...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將成為全社會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引擎”。如何將AI的能力賦能各行各業,騰訊云給出了答案。
互聯網的下一步,騰訊云的答案:“智能+”
“互聯網+”的下一步究竟該如何定義?騰訊云給出的答案是“智能+”。如果說,“互聯網+”是將連接數字世界的能力賦予各行各業,推動全行業數字化和信息化轉型;那么騰訊云提出的“智能+”,則意味著大數據、AI等更多的科技能力也將更深入地滲透到產業全鏈條,助推產業實現真正的效能提升和業務升級。
近日,騰訊云在北京、深圳、香港等地機場,投放了“智能+”系列巨幅廣告,展現了騰訊云與汽車、工業/制造業、物流、金融、出行、教育、電商、旅游、生活服務、商業服務等各行業合作的成功案例。
以目前火熱的汽車領域為例,騰訊云通過與蔚來汽車合作打造智慧出行,真正落地“智能+汽車”場景,騰訊云利用自身智能交通云平臺,打造安全的車聯網環境。在互聯互通的全球網絡中實時監控每輛車的安全運行數據; 并通過應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AI能力,讓汽車變得更加智能,讓用戶的駕乘體驗充滿樂趣和想象,打造未來智能移動空間。
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快遞領域,也在進行智能化升級,其中騰訊云和順豐快遞的合作,堪稱“智能+物流”的典范。順豐利用騰訊云提供的“智能云”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使其在3小時內可識別手寫快遞單達2000萬張,高效提升了企業的運營及物流效率,助力順豐實現了智能升級。中外運則利用騰訊云OCR技術,不僅將運單識別效率提升了70%,結合騰訊云大數據技術,能夠有效優化資源分配,提升快遞投送速度。
除了上面提到的場景,“智能+”還在金融、旅游、電商等眾多行業開花結果。
推動“智能+”落地,騰訊云要做AI技術賦能者
在云計算的支撐下,我們看到,AI 正在成為一種生產力,“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云計算為“智能+”的加速落地提供了最佳路徑,在騰訊云全新的廣告畫面中,各行各業在騰訊云“智能+”的連接下,呈現出“AI in All”的未來圖景。
當然,要真正實現全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并非輕而易舉。這背后,需要將人工智能技術場景化落地細分領域。騰訊云的打法是一方面將自身在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能力以“AI即服務”的形式開放出來,讓用戶“按需獲取”;另一方面,整合騰訊內部AI Lab、優圖實驗室等領先AI技術,結合實際場景打造強針對性,高可用的解決方案,從不同層面全面滿足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需求。
綜合來說,作為騰訊20年的技術積累的輸出口,騰訊云將騰訊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智能時代“標配”技術整合封裝輸出,同時基于開放戰略,和各個行業對接,打造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另外,結合騰訊的社交、支付、視頻直播等場景化功能,實現商業模式的發展與變革。
不難看出,騰訊云“智能+”戰略倡導的“以我所能,為你而+”的理念,順應了全球互聯網以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依靠騰訊生態技術優勢,騰訊云正在將“AI”轉化成能力,以“智能+”的形式賦能各行各業。隨著行業轉型的加速落地,騰訊云的“智能+”已經真切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責任編輯:馬麗芳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