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全還是需要安全的云 數據安全說了算
稍微了解點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人,對于“云技術”這個詞肯定不陌生。
而云技術由于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使它發展成了各種不同的應用,比如云儲存、云計算、云安全等;其中由于信息時代對于數據、信息的防護需求越來越大,云安全漸漸成為云技術里比較受人關注的部分。云安全的優勢毋庸置疑,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其能預知安全危機、查找企業安全漏洞、并對抗復雜病毒了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它的缺點或者爭議的地方也很明顯,因為需要依賴強的數據和網絡支持,它本身的安全性也備受挑戰。作為擁有敏感信息的個人、企業甚至政府單位,需要的是云安全還是一個安全的云呢?
什么是云安全?
所謂云安全,它是通過融合并行處理、網格計算、未知病毒行為判斷等,同時依靠網狀的 大量客戶端對網絡中軟件行為進行異常監測,從而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并傳送到服務端進行分析與處理,最后將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觀的過程。換句話說,所謂云安全,就是將病毒的采集、識別、查殺、處理等行為全部放在“云”端,基于互聯網對與此連接的終端的安全信息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隨著技術的發展,云安全今后還可能擴充至對于網絡襲擊、安全漏洞的采集、識別、處理等工作中去,應用前途可謂一片光明。
云安全能帶來哪些好處?
1)節約資源,方便用戶。用戶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通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被病毒攻擊導致硬盤中的數據丟失或硬盤損壞,游戲帳號或銀行卡信息被黑 客竊取等等。盡管當前90%的用戶都會安裝了殺毒軟件,但是,大多數用戶都會遇到這樣類似的情況。即由于殺商軟件在運行和開啟防護時,會消耗過多系統資源,影響到整體運行速度和性能,這是用戶在安全軟件上最為頭疼的問題了。而在出現了“云安全”的概念之后,通過云安全技術可以有效避免這樣的問題。比如可以把數據保存在網絡服務上,再也不用擔心數據的丟失或損壞。在殺毒方面,用戶也會明顯感覺到計算機殺毒軟件不再侵占過多的內存空間,計算機的整體也不 用因為殺毒而出現運行速度下降的狀況。
2)隨時查殺病毒,在威脅到達之前阻擋。當前殺軟的病毒檢測率備受關注,檢測率的好壞也決定著殺軟的性能。之前的殺毒軟件都是病毒來了以后安全軟 件再進行查殺,這樣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可能造成安全隱患。現在有了云安全,在云端就能給鏟除了,病毒根本就來不及危害電腦。與傳統相比,云安全將病毒定義 和特征庫置于服務端(云端),使得用戶僅在本地調用引擎和特征庫的情況下,隨時訪問和借助幾千萬的病毒特征庫來識別對應威脅。通過已被多次驗證的,對病毒木馬樣本高達99%的檢測率,證實了云安全的絕對優勢。
3)資源共享,有效抵御病毒侵擾。有了云安全之后,第一個用戶會受到病毒的攻擊,而其他所有用戶將幸免于難。“云安全”充分利用網絡的支持,實現 病毒庫的即時搜集。云端的數據通過實時的更新,只有第一個用戶會成為受害者,之后的成千上萬用戶都不會受到同一個病毒的侵擾。而且針對第一個受害者,利用 “云安全”技術的產品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內解決威脅。這樣,用戶越多,網絡的分布范圍越廣,“云端”的數據就越龐大,更新速度就越快。這樣可以讓所有的用戶 享受到越來越卓越的服務。
云安全會帶來什么影響?
隨著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木馬與病毒呈現“井噴式”爆發態勢。病毒也同時利用著互聯網的功能,實現了感染與危害的網絡化。綜合對比過 去和現在的病毒特征,可以發現,其實電腦病毒本身在技術上并未有多大的進步,恰恰是網絡的不斷發展大大提高了其運作效率。隨著網絡安全形勢的不斷變化,傳統的代碼已無法滿足日益變化的反病毒需求,無法有效應對病毒所產生的安全威脅。因而,必須建立更有效的方法,以彌補傳統方式的不足。如何應對病毒互聯網化?我們是否可以使相應的殺毒軟件也充分利用網絡快速傳播的特性,向互聯網化方向轉變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竭力完善并推廣“云安全”技術,使“云安全” 深入到每一個用戶的每一臺電腦中去,最大限度的抵御病毒的侵害。
云能帶來安全 那么云的安全誰來保障呢?
雖然上述只是針對云安全在病毒防范領域的應用做了大致的闡述,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云安全會應用到更多的領域這是不爭的事實。同時由于云安全的特殊性,它本身也存在巨大的數據防護需求,面對這些“重要”數據的安全,我們該如何做呢?顯然采用對于數據本源具有防護作用的加密軟件是最好的選擇。而在對于云的防護來說,主要有平臺服務加密、對象存儲加密、軟件服務加密、數據防泄漏、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防護手段。而為了使云中的數據能靈活應對各種安全換件,在采用的加密技術的環節,國際先進的多模加密技術是最好的選擇。
多模加密技術采用對稱算法和非對稱算法相結合的技術,在確保了數據本源的防護質量的同時,多模特性能讓使用這項技術的用戶在面對各種安全環境和安全需求時有更多的選擇,而這種選擇正是面對云中復雜安全環境最大的優勢。
不管是云安全還是云技術,由于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必將在今后信息時代中,被應用到更多的領域中去。但由于其對數據和網絡的依賴性,也使得它本身很容易成為信息和數據安全的隱患,面對這種情況,采用靈活且全面的加密軟件進行本源防護或許是使用這種技術最好的“大前提”!

責任編輯:小沈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