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融合助力“物聯網+”落地 新零售成為“新寵”
我們自9月份起推了一個‘小牧童’項目,運用物聯網技術,借助綁在奶牛身上的神奇腰帶,可以準確、實時監控奶牛生理狀態,使得出奶率從46%提升到了96%。在19日于上海召開的2017全球物聯網峰會上,
我們自9月份起推了一個‘小牧童’項目,運用物聯網技術,借助綁在奶牛身上的神奇腰帶,可以準確、實時監控奶牛生理狀態,使得出奶率從46%提升到了96%。”在19日于上海召開的2017全球物聯網峰會上,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馬益民用這樣一個生動的案例,詮釋了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在行業應用上的落地。
自從NB-IoT推出,物聯網開始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我們判斷2016年至2017年是我國物聯網大規模發展的拐點,預計2017年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三年后產業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面對物聯網的蓬勃發展,中國信通院業務資源與物聯網研究部主任羅松如此樂觀地預測。
繼共享單車后,新零售成為物聯網峰會的“新寵”,多位演講嘉賓均將其作為物聯網應用外延的最新案例。“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杭州某高校的廣西籍學生較多,就指導零售小店進貨螺螄粉,僅此一項就給小店帶來5000多元的月利潤。”阿里巴巴零售通事業部產品總監劉劍峰在演講中稱,阿里正在運用物聯網技術,解決商家和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大數據管理和分析,準確地把握線下零售小店的貨物管理,解決傳統零售的效率和效益問題。
新技術的應用讓新零售模式成為現實。從消費者進入無人商店那一刻起,系統開始用人臉識別技術識別出其身份,到對其采購過程中的移動、挑選商品行為的跟蹤,系統調動應用到的技術包括人臉識別、定位技術、掃碼識別或者RFID、視覺和生物識別等,并通過支付技術完成自動結賬,這些技術的融合應用使得消費者能夠享受到“進店拿了就走”的便捷。
NB-IoT、5G、人工智能(AI)、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邊緣計算(霧計算)……一系列新的技術和題材正不斷地注入物聯網領域,并融合發展、助力“物聯網+行業應用”快速落地,也催生了智能門鎖、智能音箱、無人機等諸多單品成為物聯網的新應用。“5G和物聯網的結合,將創造出更多、更新的商業模式和應用空間。未來,邊緣計算將和云計算融合形成‘云邊計算框架’。”羅松認為。
華為5G產品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陳以昉則表示,華為今年已在5G研發上投入40億元,并將于2018年推出5G全套網絡設備,于2019年推出5G智能手機解決方案(芯片)。
在馬益民看來,物聯網正在成為打造數字經濟和經濟轉型的新引擎。從傳統農業到工業制造,再到消費領域,物聯網的應用領域在不斷拓寬,新的應用場景將不斷涌現。
驅動物聯網快速發展的深層次因素在哪里?羅松認為,在內、外部動能的驅動下,物聯網將進入一個10到20年的發展周期。具體來看,外部動能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行業轉型、消費升級等;內生動能則包括NB-IoT等連接技術的突破和擴大、生態構建思路的一致、新技術題材的不斷注入和外延拓展。基于此,羅松預測,包括工業制造、車聯網、遠程抄表、醫療健康、可穿戴、智能家居等都將成為物聯網接下來的發展熱點。“以汽車行業為例,預計汽車網聯化將先于智能化于2018年爆發,并在2020年與汽車智能化交匯融合。”
挑戰依然存在。在羅松看來,技術依然處于融合過程中。到2018年,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和物聯網的關系將會被理順,進而構建出一個新的、泛在的智能ICT(信息、通信和技術)基礎設施,應用于全社會和行業。隨著物聯網的壯大,安全問題正在被提上日程。
自從NB-IoT推出,物聯網開始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我們判斷2016年至2017年是我國物聯網大規模發展的拐點,預計2017年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三年后產業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面對物聯網的蓬勃發展,中國信通院業務資源與物聯網研究部主任羅松如此樂觀地預測。
繼共享單車后,新零售成為物聯網峰會的“新寵”,多位演講嘉賓均將其作為物聯網應用外延的最新案例。“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杭州某高校的廣西籍學生較多,就指導零售小店進貨螺螄粉,僅此一項就給小店帶來5000多元的月利潤。”阿里巴巴零售通事業部產品總監劉劍峰在演講中稱,阿里正在運用物聯網技術,解決商家和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大數據管理和分析,準確地把握線下零售小店的貨物管理,解決傳統零售的效率和效益問題。
新技術的應用讓新零售模式成為現實。從消費者進入無人商店那一刻起,系統開始用人臉識別技術識別出其身份,到對其采購過程中的移動、挑選商品行為的跟蹤,系統調動應用到的技術包括人臉識別、定位技術、掃碼識別或者RFID、視覺和生物識別等,并通過支付技術完成自動結賬,這些技術的融合應用使得消費者能夠享受到“進店拿了就走”的便捷。
NB-IoT、5G、人工智能(AI)、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邊緣計算(霧計算)……一系列新的技術和題材正不斷地注入物聯網領域,并融合發展、助力“物聯網+行業應用”快速落地,也催生了智能門鎖、智能音箱、無人機等諸多單品成為物聯網的新應用。“5G和物聯網的結合,將創造出更多、更新的商業模式和應用空間。未來,邊緣計算將和云計算融合形成‘云邊計算框架’。”羅松認為。
華為5G產品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陳以昉則表示,華為今年已在5G研發上投入40億元,并將于2018年推出5G全套網絡設備,于2019年推出5G智能手機解決方案(芯片)。
在馬益民看來,物聯網正在成為打造數字經濟和經濟轉型的新引擎。從傳統農業到工業制造,再到消費領域,物聯網的應用領域在不斷拓寬,新的應用場景將不斷涌現。
驅動物聯網快速發展的深層次因素在哪里?羅松認為,在內、外部動能的驅動下,物聯網將進入一個10到20年的發展周期。具體來看,外部動能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行業轉型、消費升級等;內生動能則包括NB-IoT等連接技術的突破和擴大、生態構建思路的一致、新技術題材的不斷注入和外延拓展。基于此,羅松預測,包括工業制造、車聯網、遠程抄表、醫療健康、可穿戴、智能家居等都將成為物聯網接下來的發展熱點。“以汽車行業為例,預計汽車網聯化將先于智能化于2018年爆發,并在2020年與汽車智能化交匯融合。”
挑戰依然存在。在羅松看來,技術依然處于融合過程中。到2018年,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和物聯網的關系將會被理順,進而構建出一個新的、泛在的智能ICT(信息、通信和技術)基礎設施,應用于全社會和行業。隨著物聯網的壯大,安全問題正在被提上日程。

責任編輯:馬麗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