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云計算里AWS和Azure的探究
全球領先的云的計算平臺主要有兩個,一個是Amazon Web Service,另外一個則是Microsoft Windows Azure,他們都同時提供了大量的和云計算相關的資源,包括計算,存儲,網絡等等。云計算其實并不是像我們
全球領先的云的計算平臺主要有兩個,一個是Amazon Web Service,另外一個則是Microsoft Windows Azure,他們都同時提供了大量的和云計算相關的資源,包括計算,存儲,網絡等等。云計算其實并不是像我們看到的學校或者地方政府買很多很多機器就稱為云計算,也不是我們看到的網盤,虛擬機等等。云計算的最大原則是彈性,也就是按需使用,用多少買多少,把所有的計算,存儲和帶寬資源有效地利用起來。網上這部分內容其實已經很多了,我這里也就不再多說了。近兩年來我帶了好幾個項目,都是在Amazon AWS或者在Microsoft Azure上的,為總結這幾年在云計算上的經驗,我準備寫一個專欄,討論一下Amazon AWS和Windows Azure具體的一些功能,特色和性能上的區別。兩個東西都是以A開頭的,所以我把它叫做雙A的比較。
先談談AWS和Azure提供的不同的功能,大同小異的地方以及各自的特色。后續的文章會更深入地討論不同的功能細節。
Amazon提供功能非常豐富,也很強大,在計算和網絡這一塊,包含了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EC2),也就是我們最常用的虛擬機資源,還有Amazon Elastic MapReduce, Direct Connect, Route 53以及Amazon Virtual Private Cloud(VPC)。Amazon Elastic MapRedouce主要用于大數據的處理。Direct Connect其實是一個VPN,可以讓局域網的機器和Amazon云里的機器直接連在一起。Route 53是一個可擴展的DNS,也可以用做負載均衡。VPC主要用于把AWS的資源創建在一個私有的,獨立的云里。
在存儲上,Amazon提供了CloudFront, Glacier, Simple Storage Service (S3), Storage Gateway,分別用于內容分發,低成本的存儲服務,著名的S3存儲服務和集成混合云的IT數據備份網關。
在數據庫層,Amazon提供了DynamoDB, ElastiCache以及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RDS)。DynamoDB是一個NoSQL的數據存儲結構。ElastiCache提供了一套in-memory系統,RDS也就是關系型數據庫,主要通過MySQL實現。
在部署和管理層,Amazon分別提供了CloudFormation, CloudWatch, Data Pipeline, Elastic Beanstalk和AWS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IAM)。用于創建云服務的模板,云系統的監控,輕量級的數據流服務,部署和管理應用程序(PaaS),以及用戶管理。
在應用層,Amazon有Cloud Search, Elastic Transcoder, Simple Email Service(SES), Simple Notification Service(SNS), Simple Queue Service(SQS), Simple Workflow(SWF),分別用于搜索,媒體編解碼,通知,隊列,工作流等服務。
Amazon從底層到應用層都提供了全系列的服務和基礎設施,幫助用戶能夠快速地,低成本地創建高擴展性的應用。
類似的,Microsoft Windows Azure也提供了豐富的云服務,下面就是微軟提供的云服務系統。
在管理界面里面,Azure可以看到的東西沒有Amazon那么細節,只包含了一些大塊, 包括Web Sites, Virtual Machine, Mobile Service, Cloud Service, SQL Database, Storage, Networks, Service Bus, Media Service, Active Directory以及一些Add-Ons等。此外由于微軟針對其自有產品開發,還提供了像Azure SQL Reporting, SQL Sync等服務。
在Azure中,可以直接創建網站,申請虛擬機,申請移動服務和云服務,還有數據庫服務,網絡,服務總線,媒體服務,活動目錄。看上去就是微軟的那一套,和Amazon完全不一樣。其實,這些東西也無非是換湯不換藥,大體沒什么太大區別。

責任編輯:廖生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