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華為三足鼎立 云計算未來將如何?
金山云 Ucloud等該何去何從?歷史的浪潮下,過客公司的命運,正如小人物的命運一樣,像開胃菜和甜品,可以為我們帶來一絲驚喜和快感,或者是證明其他那些熠熠生輝的存在,但無論如何,也無法替代主菜。他們的命運,在一開始就決定了,不是你做得好或不好,或者決策對或不對,甚至蠅營狗茍或勵精圖治,最終的結果,都并無分別。
一、云的歷史
自從亞馬遜14年公布其AWS盈利以來,云計算這趟渾水,一下子又變成了香餑餑了。曾經笑稱老瓶裝新酒的百度,內部歷來有爭論的騰訊和恍然惺忪睜開眼睛的華為,都開始加入了這個市場。當然還有那個由多次涕泗橫流,卻一直堅持的老男人帶領的阿里云(我是說王堅,不是杰克馬)。貝索斯是偉大的,他像一個哲學家,而不是一個商人,早就預料到了了今日的紛爭。加上一些創業公司,地方企業,云計算這個行業,已經到了筆者不得不寫點什么來記錄這場歷史畫卷的時候了。這是一個云計算紛繁的時代,就好像戰火紛飛的年代,得寫點什么,不然混戰后,很快歸為平靜,你會找不到硝煙的影子和氣味。
那個時候,國內堅持且不斷投入的公司,僅僅是阿里云。那個時候,是最艱難的時候,騰訊云在扭捏,華為云在糾結,百度云在告別,其他小廠商在猥瑣發育,也并沒有放棄,但也不冒進,且養著,且等著,且看著。而帶頭大哥AWS,或許并不在乎這一切,因為這個春天,他向世界宣布, 盈利了。
于是,各公司戰略部門,連夜分析,立馬給老板們匯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還說什么呢,只需要找一些看上去顯得更加拐彎抹角的理由,加上社會責任和技術必經之路,就可以撥款招聘,劃地建樓,熱火朝天大干一場了。
于是,獵頭們動起來了。內部轉崗的動起來了。運維開發都動起來了。
于是,2年間,大家都騷動起來了。
二、云的本質
云本質上是計算、存儲、網絡等基本IT資源的SaaS化,雖然誕生之初,可能是簡單的買硬件資源,但方向是在不斷的定義各種資源,讓你想用自來水一樣使用IT資源。就好像以前每家每戶都有一個水井,現在可能大多數人沒見過水井。
有三類廠家在其中從各自不同的狀況出發,建立的自己的云計算。
第一類,如華為,電信這樣的企業就屬于這個分類,他們本身就是做這個的,當革命來臨的時候,剛開始沒反應過來,后來看勢不可擋,干脆就 搖身一變,自己就成了云廠商,把之前的收入轉過來一部分,收入看上去也不錯;典型例子還有oracle。
第二類,原來我不是做這個的,但是我有實力,有相關的各種關系資源,我也來做這個生意。例如騰訊,阿里正式如此。以前從來不對外買設備,輸出機房。現在也做起了這個營生。
第三類,如Ucloud,青云這樣的公司。從來沒有做過,但覺得時代來臨了,應該能成就一番,于是紛紛投入這場浩蕩之中。同時,一些各種垂直服務的小公司,也開始自己是云計算。
云是一場革命,以前革以前那些掌握了IT資源廠商的命。革命,總有犧牲和流血的,當總體IT成本在提升時,新興的云廠家分得了新曾的IT成本,大家還沒有感知。逐漸的,這些廠家拿出了看家本領,就開始瓜分原來的蛋糕,老的急了,也來做云計算,直到后來,大家相互搶原有的客戶。誰槍多子彈多,誰就能贏。像網宿這樣的單純CDN廠家,無疑是一個典型的對象。
云是一場革命,近代革命總體有幾種類型的國家和云計算完全符合,這也是我一直懷疑這個社會可能是程序員寫出來的原因,這就是設計模式。這個問題以后詳細說。如日本、英國這樣的國家是君主立憲,如華為,電信這樣的企業就屬于這個分類,他們本身就是做這個的,當革命來臨的時候,剛開始沒反應過來,后來看勢不可擋,干脆就 搖身一變,自己就成了云廠商,把之前的收入轉過來一部分,收入看上去也不錯;典型例子還有oracle。
如法國,俄國,這樣的國家是資產階級革命 ;原來我不是做這個的,但是我有實力,有相關的各種關系,我也來做這個生意。例如騰訊,阿里正式如此。以前從來不對外買設備,輸出機房。現在也做起了這個營生。
當然,還有農民起義,例如Ucloud,青云這樣的公司。從來沒有做過,但覺得時代來臨了,應該能成就一番,于是紛紛投入這場浩蕩之中。同時,一些各種垂直服務的小公司,也開始自己是云計算企業,這些像趁亂獨立的愛爾蘭。
革命,總有犧牲和流血的,總體IT成本在提升,于是新興的云廠家分得了新曾的IT成本,大家還沒有感知。逐漸的,這些廠家拿出了看家本領,就開始瓜分原來的蛋糕,老的急了,也來做云計算,直到后來,大家相互搶原有的客戶。槍多子彈多,誰就贏了。像網宿這樣的單純CDN廠家,無疑是一個典型的犧牲者。
三、再說融資
云是一個固定資產投入很重的事業。機房、機器,網絡。都不是小公司能投入得起的。UCloud 17年獲得了9.6億融資,這點錢,當然是燒不起自建機房的,更談不上全世界范圍內建機房。金山云是防守的云,雖然進來融資2.2億美元,但他試圖與巨頭硬碰是不現實的,只能在自己的生態下組建變成一個公司內部云。當然,這也有好處,避免關鍵數據落到了競爭對手那里,誰知道騰訊爸爸,是不是某種意義上的競爭對手呢。比較專注的青云,從一開始就避免了與巨頭的正面競爭,在私有云上布局,算是明白而又情懷。剩下大多數,都不會想Ucloud一樣與巨頭直接硬碰硬,七牛,星環都是如此。就像電商一樣,打不過阿里,好吧,我買點跨境,專做女裝行不行。
云,不是靠融資做的,因為投資人等不起,也等不了。他們之所以如此,就是他們的對手,比自己資金還要強大,而且絕對不會放手,這個是命脈,是企業的基石。京東也說過要做云,美團也過要做云,后來都做成了內部云。他們當年的初衷,就是不想數據外泄。
四、下半場選手
2018~2019云計算進入了下半場。標致就是大家開始助攻傳統行業。從馬云叫囂新零售開始,各地政府陸續與巨頭簽約落單。傳統企業也在紛紛投懷送抱,零售、物流、工業、制造、化工、能源、交通、政務、國企、勘探、航運,養殖,醫療,教育。甚至賭場和其他的服務業,都已經在躍躍欲試。這些是社會的基石。沒有游戲,也能吃飯睡覺,沒有這些基石,真的吃飯睡覺都成問題。這些是GDP的絕對大頭,但這些的競爭,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時間。小廠等不起,耗不起,,虧不起,也投不起。
華為有兩個優勢,海外和硬件。這些是阿里騰訊難以進入的。基因、人才都不不足。
阿里有兩個優勢,積累和品牌。馬老板早年的投入,為阿里云積累的口碑,讓各大企業選擇的時候,有了最初始的判斷。
騰訊有兩個優勢,社交和投資。騰訊例如自身投資獨到的眼光,已經把公司變成了一個帝國,通過這個來影響被投資的廠商,然后再帶動周邊企業。
當然,他們都有錢。這是前提。
小廠的唯一出路就是,在大樹地下和他們一起成長。稍微表現出要長大的趨勢,你就會被無情的拔除。什么,你要努力,別扯了,努力跟被拔出有什么關系。
五、出逃與謊言
當然,故事的結局,不是大廠們高高興興的過上了幸福的日子。想起劉慈欣說起自己寫三體的過程,在娘子關水電站沒事做。是的云計算就是互聯網的水電站,數年后,大批的員工就會變成當年劉慈欣的樣子。這還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這里的利潤率低到了雞肋的地步。丟了,不行,都給了競爭對手。留著,似乎也成為公司的問題業務。誠然,AWS看上去利潤率還行,美國人厲害有為服務付費的習慣。而中國人,都只是買硬件,軟件付費的習慣都沒有,服務,沒聽說過。常年的虧損或低利潤,董事會又會再次質疑云部門。
此時,云計算開始人才出逃,或者說變相裁員,因為這個大廈已經建好,留下少量人員即可,大量的民工留著干什么。當年的香餑餑,逐漸被丟棄。關榮與夢想,社會責任什么的,都是年少輕狂時的回憶。你也老了,天津橋上無人問,獨倚危欄看落暉。
責任編輯:馬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