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有多賺錢?這些國際巨頭的財報包不住這個秘密了!它們還準備搶阿里的市場
從2月1日起,臉書、微軟、亞馬遜、阿里巴巴、蘋果、谷歌等國際科技巨頭相繼發布財報。值得注意的是,在主營業務之外,不少公司在云計算技術上持續投入,并取得進展。
如今,全球的云服務平臺逐漸形成以亞馬遜、微軟、谷歌、阿里為第一梯隊的格局。隨著亞馬遜、谷歌等巨頭瞄準中國市場,2018年,國內云服務價格戰或將繼續。
都賺翻了
作為公司最賺錢的業務,亞馬遜AWS云服務2017年第四季度凈銷售額為51.13億美元,相比2016年同期的35.36億美元,增長45%。2017年全年,亞馬遜云服務凈銷售額為174.59億美元,相比2016年的122.19億美元增長43%。
亞馬遜AWS于2006年推出,是全球最早推出的云計算服務平臺,由于抓住了先機,投入時間長,亞馬遜目前仍在全球云計算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在微軟1月31日公布的2018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中,微軟智能云業務營收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3%,達到78億美元。其中Azure云業務的環比增長幅度高達98%,這已經是Azure連續10個季度保持超過90%的營收增長率。
自2014年納德拉上任微軟CEO后,微軟大力向云服務方向轉型,推進云服務建設,這一舉措使得微軟在質疑聲中以全新的面貌面向未來競爭。
易觀智能終端研究中心分析師王盈表示,微軟雖然沒有亞馬遜的全方面服務,但是微軟在安全方面有獨特優勢。未來兩年,微軟將繼續在安全上面做文章,并繼續收購初露端倪的競爭對手。
谷歌的核心是搜索業務,其營收主要來自于廣告,但云計算服務越來越受到重視。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曾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表示,云計算“已經是每季度10億美元的業務”。
作為國內云計算服務領頭羊的阿里云,已經連續多年保持高幅度增長,2月1日晚,阿里公布了2018財年第三季度(2017年10月1日——12月31日)業績。阿里方面表示,受付費用戶增長、多元化收入結構驅動,這一季度云計算收入同比增長104%至人民幣35.99億元(約同5.53億美元)。
準備搶阿里市場
最近幾年,國外巨頭紛紛看中中國市場。
2017年12月12日,繼在中國(北京)區域完成本地化和運營服務體系構建之后,亞馬遜AWS在中國的第二個運營區域——中國(寧夏)區域正式開放。
微軟對中國市場也頗具野心,王盈認為,微軟在中國的運營將分為兩步走,第一步繼續完善技術,進行擴容。第二步是把云服務的重心向IaaS轉移。2017年11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微軟技術暨生態大會上,微軟宣布在中國運營的Microsoft Azure的云計算規模將在未來6個月完成3倍擴容。
但國外廠商進駐中國將面臨諸多挑戰,首當其沖的就是如何從阿里手中爭奪市場份額。
2017年11月IDC發表的報告顯示,阿里云已在2017年上半年成為中國最大的平臺及服務供應商。
王盈稱,通常國外云服務商的價格比國內廠商高出很多,這對很多企業來說是一個門檻。另外,國外巨頭服務中國需要解決“水土不服”等問題,安全問題也是國內廠商是否會選擇國外云服務商的重要考量。
除了阿里云、騰訊云外,國內云服務市場上還有不少中小云服務廠商,然而在阿里云和騰訊云等巨頭的價格戰中,這些中小廠商的生存空間在不斷縮小。
2017年10月的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云的多款產品降價,最高降幅達53%;11月底阿里云再度宣布大幅降價,其中CDN服務降幅25%后,帶寬單價最低只需16.2元/Mbps/月,再創國內最低價。
在2017年底,騰訊云宣布旗下云服務器CVM、CDN等多款核心產品大幅降價,部分產品價格降幅達40%以上。
在亞馬遜、微軟等巨頭集中瞄準中國市場之后,王盈預測,2018年國內云服務的價格戰應該還會繼續,一方面技術的提升促使服務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國內廠商在選擇云服務商時,通常會選擇多家廠商共同為其提供服務,價格的透明驅動廠商不斷降價,這樣才能獲得客戶,占據一定市場份額。
而在云服務逐漸被巨頭壟斷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機會主要是在垂直細分領域,通過提供差異化的服務解決方案或者專業的行業解決方案吸引客戶,提高客單價。
責任編輯:馬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