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打開互聯網金融巨大的想象空間
目前互聯網金融模式,第一是余額寶,第二是第三方支付,第三是眾籌,第四是P2P,第五是互聯網貨幣比特幣,第六是互聯網金融信息媒體模式。關于網站的定義P2P網站又叫P2P網絡貸款,小額度的資金,滿足個人需求,提高社會閑散資金的利用率。
目前,相關網站也體現出三種模式:第一,純粹的平臺系統,是純粹的信息服務,本身不承擔任何的風險;第二,自身平臺擔保,這個是與線下機構合作。擔保風險靠自身平臺做擔保,業務來源擔保公司合作;第三,跟第三方擔保公司。 P2P網貸的機遇和模式,短短的一年多發展的非常的迅速,國內幾百家的P2P的平臺。其利用資金率比較高,跨區域,可以利用互聯網多方進行資金的聚合,類似于余額寶一樣,給基金公司進行企業產品的發布。
但是P2P網站問題和風險也很大,雖說收益很高,但監管主體不明,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業標準缺失,且安全性也不足以達到很高標準。我們國內的P2P平臺,不像國外的平臺,為什么國外能夠發展這么好,國外沒有全行業的這種信貸,沒有向民間開放,民間借貸機構沒有達到這樣的系統的體系。現在做P2P的平臺,很多個人以前做民間放貸的企業,他們都有一些互聯網的經驗。
這就需要從更高標準來構建相關體系。我們專門的P2P的門戶網站,現在差不多有一年半的時間,完成客戶138家,成交量約過20億,我們公司的發展過程是跟P2P這個行業一起發展的。這其中,我們選擇了阿里云做我們服務器的解決方案的合作伙伴,用到了云服務器、數據庫、云盾等。
阿里云金融云服務架構師白培新:實現金融云的價值
去年雙十一的時候,我們一秒鐘處理1萬筆的交易,但在峰值的時候,還是超出很多。因為為了秒殺,很多用戶都是開了很多終端來搶購的。這樣的壓力下,不是支付寶癱掉了,而是跟我們所有對接的銀行癱掉了。有一家銀行在9月時做了充分的準備,在雙十一中投入了雙倍的人力應對雙十一峰值的沖擊。但在雙十一凌晨,還是將部分其他功能關閉,才應對了高峰的挑戰,也成為為數不多的沒有癱掉的銀行之一。
今年的雙十一就要來了,如何去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主要想到了幾個方法。第一,增加對接,比如像余額寶的推出,也是這個領域的探索。再比增加銀行的金融個數,去年的支付寶接入銀行的時候,從購買機器、托管等超過3個月。效率很低,無法進行快速接入,所以今年會做一套IT的系統的要求,具備彈性擴容的能力。第二,針對峰值,底層的IT架構要具備和你的業務峰值保持同樣的伸縮彈性的能力。第三是安全。
保證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做到快速的部署,彈性擴充的,是我們整個金融客戶的需求。“阿里云金融云計算服務”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被提出來的。
其底層是飛天,上層是標準云計算服務,并圍繞金融行業客戶需求提供增值服務,最上層是合作伙伴和客戶的技術支持服務。在硬件方面,整個金融云服務物理機房由三個獨立的集群支撐,杭州有兩個,青島有一個。金融業要求的異地備份都可以滿足。機房都是純綠色的數據中心,且如同阿里云5K一樣,沒有存儲設備,只有一個型號的CPU。飛天是集群操作系統,可以將一個集群的能力變成可以應用輸出的存儲支援,像記帳服務,我們可以提供小型集群,之前高清動畫片叫昆塔的渲染作業,在國外需要一個月,但在國內只需要40分鐘。 飛天可以將幾千臺規模的服務器,合成一臺,是大規模的分布式的技術。在5K項目中,飛天的一個集群里面有5000臺的機器,這樣的不需要做數據拆分,跨集群的技術,全世界只有四家公司做到,谷歌、Facebook、雅虎和阿里巴巴。歷時4個月,幾個團隊一起協作,7月份已經上線。
除此以外,阿里云還提供了很多更具價值的服務。比如災備。大家都知道,兩地三中心的災備有多燒錢。而且即使真正實施了,但是要做到真正在生產系統做切換,無疑是刀尖上跳舞。但阿里云可以提供這樣的服務。我們的第一家了客戶就是廈門銀行的支付寶快捷支付的業務,采用了兩地的災備的業務,全程花了5分鐘災備的演練,從杭州切換到青島,青島順利的接管,5分鐘。隨著產品不斷的完善,我們肯定是作為時間一個非常標準的戰略服務,像小的銀行,城鎮銀行,再也不用擔心災備系統的困擾,出了問題,整整可以5中切換的災備服務。

責任編輯:廖生玨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