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為“海上F1”帶來賽場內外的變革
被譽為“海上F1”的2014極限帆船賽——青島站開賽,與其說這是一場在海上飚速的大賽,倒不如說這是一場大數據技術與體育高度融合的盛會。比賽中,每一個船員將使用各種高新技術,應盡所能,戰勝對手。很多人之所以喜歡這樣的比賽,是因為帆船比賽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一項運動,當參賽選手在以每小時一百米的風速,并且與非常高的大浪,進行搏斗的時候,要考慮很多復雜因素,需要參賽者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出判斷。它考驗的不僅是速度與激情,更是一個團隊的智慧與勇敢,這正是帆船比賽的魅力所在。
場內:大數據運算為參賽選手加速
與依賴科技極限的F1比賽不同,極限帆船比賽與風力、水流等多個自然要素相關。在比賽過程中,當發令槍響,所有比賽的12艘船都會指向一個浮標,裁判會根據浮標把路線設計好了,誰最先到達最終點的浮標誰獲勝。據悉,根據統計,在青島極限帆船賽的比賽選手中,有13位參賽選手曾獲得奧運會比賽金牌,有16位參賽選手曾贏得108個世錦賽獎項。正因為參與極限帆船比賽的都是有非常高水平的選手,丹麥SAP極限帆船隊的聯合船長Rasmus Køstner對記者表示,“任何一點能夠幫助我們提高成績的技術手段,都可能成為最終的決勝籌碼。”
Rasmus Køstner的說法也是職業帆船手們的經驗之談。專業帆船賽選手及教練的經驗顯示,船隊需要更有效的工具及創新方法來評估賽前表現。與F1 賽車相似,極限帆船賽的勝負往往在起航信號發出前便可見端倪。因此,帆船賽也需要做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事實上,丹麥SAP極限帆船隊在比賽的準備階段就應用了SAP軟件進行了非常周密的準備工作。“SAP的技術貫穿于比賽的全過程。從比賽的準備,到比賽過程中戰術的應用,再到每一場比賽的總結,以及到整場比賽結束后的數據統計和分析,都涉及到SAP的技術以及分析解決方案。”Rasmus Køstner說。
“在比賽中,因為有風力、洋流、受力角度等多個因素的影響,直線并不一定最好。以往,這些自然因素的影響都是靠經驗來判斷,但現在我們應用SAP的軟件為我們總結這些數據,通過分析為我們提供實實在在的比賽指南。例如,岸邊會有回流影響,過于近岸對速度有不利影響。再例如,離風力線多近,在這個距離上做哪個動作可以讓我們最快到目的地,通過SAP分析軟件對賽事歷史數據的分析能給我們一個非常清楚的線路,使我們能非常清楚地做出預測,為我們在比賽中制定戰術提供極大的幫助。”
而在賽后,船隊也會根據當天的比賽情況進行分析。以青島極限帆船賽為例,這是一場為期4天,每天比賽6-8輪的持續性賽事。“每天的比賽結束之后肯定會分析,我們會判斷之前做的預測是不是有問題,我們的戰略是不是有問題,我們關注的制勝要素是不是有偏差,如果有的話,我們還要整合評估。如果戰略對了,我們又沒有實施好,我們也會找到沒有實施好的原因在哪里。所以我們實時都在進行各種挑戰。”Rasmus Køstner說,“事實上,水流、風向、距離只是帆船比賽中最重要的三個因素,還有很多其他因素。”為此,SAP團隊使用了大量的技術來幫助SAP極限帆船隊,尤其在賽后分析階段,在前端有SAP Business Objectives Explorer,在后端有SAP BI Platform,甚至還應用了最先進的SAP HANA內存數據庫。“每天的比賽結束之后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這些數據需要實時計算,盡快給船員提供比賽的分析報告,這就充分體現了HANA平臺的計算優勢。”SAP的技術人員說,“顯然,這也需要需要有強大的硬件平臺作為支撐。”而在目前看來,最新版的英特爾至強E7 v2處理器是HANA平臺的最佳搭檔——E7 v2能提供3倍于上一代產品的內存支持,這對占用大量內存的內存計算應用是一個絕對利好。
場外:技術改變觀賽體驗
如此盛大的比賽,當然少不了觀眾的歡呼與熱情。極限帆船賽的觀賽區域可以分為三個區域:VIP區、觀眾區、媒體區(包括解說現場),這些區域都非常靠近賽事水域,便于觀眾體驗賽事活動現場的熱烈氣氛。比賽時,發令槍一響,12艘船同時出發。由于各個隊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不同的路線,非專業人士很難看出誰處于領先地位,誰更有可能后來居上。而現在,借助GPS定位技術,SAP HANA技術、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底層運算支持,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觀賽體驗。

責任編輯:張星光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