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OR互聯網?探討大數據時代物聯網
互聯網與物聯網異同.
是互聯網還是物聯網?你沒有聽錯,當各種數據緊緊圍繞著我們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其實很智能。據IDC報告顯示,創新平臺三階段中我們正在享受大數據物聯網時代。1985年基于計算機開發平臺、2005年基于互聯網平臺,如今我們正在經歷著移動寬帶、云服務、社交應用和大數據平臺。
互聯網與物聯網異同
正如IDC報告顯示,在2005年,隨著互聯網市場不斷成熟,我們的生活有了新的變化;當下,新概念物聯網出現,又帶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智能體驗。其實物聯網是互聯網應用的拓展,是下一代互聯網的特征之一。而智能體驗通過移動智能終端來實現,它是多功能物聯網節點,物聯網也是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應用。
物聯網OR互聯網?探討大數據時代物聯網
物聯網OR互聯網?探討大數據時代物聯網
在IT領域,相信您一定聽說過云計算,其實云計算支撐著海量物聯網節點的異構信息匯聚與融合。延伸到整個智慧城市,物聯網又是這座智慧城市的必要條件,智慧城市使物聯網效益得到綜合體現。之所以我們身邊出現了各種大數據,都是物聯網所賜,通過大數據挖掘完成物聯網從感知到認知的過程。
大數據時代是物聯網的延伸。PC時代以計算機為中心,而到了網絡時代則以軟件為中心,云計算時代以服務為中心,物聯網時代以應用為中心,最后大數據時代則以用戶價值為中心。顯然基于大數據時代的物聯網應用,最終要落實到大眾化消費者上,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擴大市場份額。
物聯網OR互聯網?探討大數據時代物聯網 物聯網OR互聯網?探討大數據時代物聯網
智慧城市物聯與民用物聯網應用
總而言之,物聯網是基于現有可操作的信息通信技術,通過互聯物件提供先進服務的全球信息社會基礎設施。通常互聯網最適合作為物聯網的基礎網絡承載應用,此時物聯網相當于互聯網面向特定任務組織的專用VPN網絡。
物聯網用圍繞用戶體驗
無論目前市場有多么不成熟,理清行業發展方向,面向大眾化市場一定能夠引起大家廣泛關注。以物聯網為基礎的移動互聯應用正是本著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提供多種應用服務。我們可以大膽預測,2020年~2030年期間,中國移動終端滲透率要遠高于全球水平,國內物聯網市場并不成熟,未來10年或20年,將是中國發展物聯網市場的最佳時期。
物聯網發展離不開應用,從目前來看,相較成熟的產品類似谷歌眼睛、talking shoes、智能腕表等等,其實這些產品只占對應領域的1%,市場上仍有99%的產品可以聯網且還未被開發。如果充分利用物聯網應用,中國將成為僅次于歐美的物聯網大國。
城市各個角落都布滿了監控探頭,這些監控攝像機24小時不間斷工作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如何將這些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起初,加載數據進寄存器,找出和分析存儲在硬盤的信息,帶數據進入程序,在中央處理器處理數據,這樣一來對于大數據運行來說,恐怕不僅耗時,而且還容易出錯。
自從有了云計算平臺,可以在數據存儲前分析活動數據,帶程序進數據實,保證了實時性和可擴展性,這對于大量的監控系統來說,是十分有效的應用方式。一個8Mbps攝像頭每小時產生3.6GB視頻信息,而如果一個城市的所有攝像機存儲的視頻信息都必須保持3個月,該信息可以達到EB量級
總結物聯網應用其實可以歸納為三大領域:最底層為設備域,以標示為特征,通過智能終端、傳感網獲取信息,這被稱之為更透徹的感知層;中間為網絡域-通信網絡,以互聯為特征,基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獲取更全面的信息;最頂層為應用層,以智能分析決策為特征進行信息處理,包括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這是更智能的決策。
了解物聯網三大領域,才能更好地開發出新產品,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
物聯網市場成熟仍需五年
無論從市場發展方向還是從應用來說,物聯網新概念刺激著多領域向前發展。但是,有業內調查機構發現,物聯網從概念到實現至少還需要五年的時間,而物聯網產品的普及和推廣還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物聯網經歷過山車似的的發展起伏,的確應該引起更多的關注。
那么,關于物聯網概念或產品還需要如此久的時間呢?首先,物聯網發展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對各種各類物品與應用還缺乏全球統一的識別和編碼方法,對物聯網參考體系模型研究和在異構環境下傳感器信

責任編輯:張星光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