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將引發大數據革命
“4G將引發一場大數據革命“。清華大學蘇州研究院技術總監趙勇這樣判斷4G的巨大影響力。“做出這個判斷,主要是因為4G網絡環境下數據采集和傳輸的速度將大大提高,特別是移動端的數據量將成倍擴張,且可以實現數據的實時處理,流處理平臺或大行其道。”他說。
所謂4G,即第四代移動通信及其技術,相比3G而言,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傳輸速度快。4G最大的數據傳輸速率超過100Mbit/s,是移動電話數據傳輸速率的1萬倍,下載一部電影只需要1分鐘。
“4G將使得大數據在采集、傳輸和應用端都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比如信息過載的壓力可能增大,很多數據需要經過處理才能使用,這也催生了大數據產業鏈上的商機。”宏源證券[0.00% 資金 研報]副所長易歡歡認為。
目前風頭正勁的移動互聯網在4G網絡環境下如虎添翼,會有一大批移動端的APP出現,用戶體驗也會更美妙。與之相伴隨的是用戶向移動端加速遷移。4G使得數據的實時、快速、便捷且低成本的傳輸成為可能,理論上,任何一個物體都可以成為數據采集的載體,對于真正意義上的物聯網建設是一大有力推動。而物聯網正是大數據的重要來源,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撐。
移動互聯網如虎添翼
在“雙十一”當天,支付寶350億元的成交額刷新去年記錄,小米成為最大的贏家,以5.53億元的成交金額位列天貓單店排名第一的位置,手機銷售33.1萬臺,盒子銷售5.6萬臺,配件銷售3553萬元。
小米的勝利不僅僅是其自身營銷、價格上的勝利,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大時代的勝利。正如小米手機掌門人雷軍所說:“小米能成功,首先是因為移動互聯網這個大方向選對了。”
是的,移動互聯網是不可阻擋的大勢。近年來,發展速度之快到了令人驚嘆的地步。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0月末,中國移動[-0.12%]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2.16億戶,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8.17億戶,其中3G上網用戶比例達到34.5%。
“對于移動互聯網今后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加快推動移動互聯網技術業務創新的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張峰在“2013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他還說:“要推動實施寬帶中國戰略,繼續加大技術和資金的投入,擴大和優化3G、移動通信網絡的覆蓋,統籌推進4G網絡的進程,不斷推進用戶移動互聯網的體驗。”
猶如好風憑借力,在4G技術的推動下,移動互聯網必然呈現加速發展的情形,越來越多的終端應用被開發出來,更加龐大且復雜的數據被采集。
隨著用戶越來越多地向移動端遷移,商業形態也會逐步向移動端偏移。據了解,在剛剛過去的感恩節,“黑色星期五”的購物量中通過移動端完成的數量明顯增長。
助力智慧城市的實現
據趙勇介紹,4G的發射基站更小,傳輸效率更高,能耗也更小。理論上,利用4G技術之后,任何物體都能夠成為數據采集的載體,物聯網的數據采集將更加快捷、方便、且可以覆蓋到任何范圍,物聯網真正發展起來之后,人類生活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一步步由數字城市向智能城市演進,最終走向智慧城市。
物聯網的概念已經提出多年,但其發展卻并不如原先預想的迅速,更無法跟互聯網爆發的速度相提并論。近幾年,隨著傳感器價格的下降,移動通信網絡、云計算和智能處理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才迎來了快速發展期。物聯網作為全球信息化第三次浪潮的代表,已被各國列為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是,目前國內物聯網發展還存在“中間強兩頭弱”的不足,即網絡層發展較好,感知層和應用層發展較為緩慢。
感知層是物聯網發展的基礎。感知層是物聯網實現信息獲取和自動化控制的基礎,各類傳感器和RFID裝置是感知層重要的信息獲取終端。傳感器和RFID裝置將圖像信息、位置信息、物體屬性信息等轉化為電信號,經由網絡傳輸至計算機處理,從而實現信息的搜集,以及經系統處理后實現操作控制功能。國內感知終端發展迅速,但高端傳感器、標簽與閱讀器的芯片仍依賴進口。
在4G網絡環境下,理論上,任何物體都能成為數據采集的載體,這將大大促進物聯網在感知層問題的解決,通過分析物聯網積累的大數據,從而助力智慧城市的實現。
責任編輯:小沈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