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我國能源發展階段性特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又強調指出“中國的發展是一個歷史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一個連續性與階段性相統一的過程中持續向前推進的,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我們有與時俱進的思想指導、戰略部署、思路舉措。在新時代,圍繞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不竭能源動力,能源行業必須準確把握新時代我國能源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堅定不移地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努力構建與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能源保障。
我國能源改革發展取得新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能源革命戰略思想指引下,我國能源發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能源改革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能源自給率長期保持在80%以上,能源技術革命日新月異,能源國際影響日趨提升,為構建全球能源治理體系、推動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能源革命戰略框架體系基本形成。按照新發展理念要求,我國能源革命的總體藍圖基本繪就。第一次構建起能源發展綜合性和專業性、中期性和長期性、全局性和地區性相結合的立體式、多層次規劃體系。能源革命思想深入人心,成為能源系統的根本遵循和行動自覺,推進能源革命“四梁八柱”性質的主體框架基本形成,為能源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體制保障和政策支撐。
能源跨越發展全方位、多層次。能源消費低碳化轉型正在加速。城鎮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比例基本達到100%。綠色交通體系加快形成,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超過100萬輛,建成公共充電樁突破17萬個。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落實。與2012年相比,2016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約5.2%,煤炭消費比重下降約6.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約17.9%。綠色多元的能源供應體系加快建立。與2012年相比,2016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由28.4%提高到34.6%,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由19.9%提高到25.9%。堅持化石能源清潔化發展,積極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截至2016年底,累計實施煤電節能改造約4.6億千瓦、超低排放改造約4.5億千瓦。頁巖氣年產量實現跨越,我國成為第三個實現頁巖氣工業化生產的國家。能源轉型發展動力正在增強。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全面鋪開,交易機構組建工作基本完成,發用電計劃和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市場活力更加充盈。油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多個領域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能源價格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輸配電價改革實現省級電網全覆蓋。2016年減少企業電費支出近1300億元、用氣負擔近千億元。按照“三個一批”的戰略路徑,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
能源國際合作全方位拓展。扎實落實“一帶一路”倡議,能源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步伐持續加快,能源網絡互聯互通不斷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在巴基斯坦開工建設,英國、阿根廷核電項目取得積極進展。相繼舉辦各類重大國際性能源會議,對全球能源治理的引領作用持續增強,對國際能源的影響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
新時代能源發展的基本特征
我國能源發展進入新時代,是一個意味著能源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更加穩定、供給更加可持續、發展更加低碳的時代;是一個意味著能源改革全面深化、持續釋放發展活力,為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不斷提供新動能的時代;是一個意味著能源進一步走向世界、國際合作全方位加強,能源外交日趨頻密、國家能源安全堅強保障的時代;是一個意味著能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發展更平衡、更充分的時代。
能源發展方式面臨深刻轉變。隨著經濟發展和時代進步,能源發展的內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能源的發展規劃都是在能源供應緊張的形勢下來安排的,主要的基調就是擴能保供、滿足需求,能源發展也是圍繞人民群眾用上能的“硬需求”來呈現。進入新時代,隨著經濟增速換擋、動力轉換,保供已經不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點和主要矛盾了,而是要在如何提高能源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下功夫,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更加全面、更有質量、更可持續、更平衡充分的發展,是能源行業共同的目標。
綠色發展成為能源發展的主題。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美麗中國”的闡述,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自然規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最新認識,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思想,在確立了環境在生產力構成中的基礎地位的同時,也拓展了能源綠色發展的新空間。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的清潔利用、綠色發展是衡量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標尺,也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必然要求。只有踐行綠色發展這個主題才能改善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解決新時代面臨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資源和環境對能源發展的約束加劇。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奮斗目標,既需要能源發展提供強大物質原動力,又對能源發展提出了要求更嚴、標準更高的管制和約束。我國已向國際社會莊重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將于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0%左右。實現2035年我國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基本實現的目標,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對煤炭等傳統能源行業發展形成強力約束。目前,我國火電裝機10.7億千瓦,其中燃煤火電占比高達92%。淘汰火電落后產能,加快能源轉型發展勢在必行。同時,我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的較低水平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需求提升之間的矛盾將日趨突出。
人民群眾用能需求向多層次、生態化轉變。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必然會體現在人民群眾對能源需求的各個方面。新時代,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圍繞這一宏偉目標,人民群眾從“用上能”到“用好能”“好用能”“用綠能”的梯級需求成為新時代能源行業服務民生的重要方向。群眾對能源供給質量和數量的要求會同時提高,對能源服務的要求更具時代性、現實性,各種新生的矛盾和問題將集中出現。比如,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的同時,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期待也會同時提高,氣代煤、電代煤成為趨勢,散煤治理全面加快;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北方群眾冬季清潔取暖的問題日益突出,農民用能將迎來革命性變化;電力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但煤電發展的空間會越發局促,等等。所有這些都要求能源行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能源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能源的外向度、開放度進一步提高。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產、消費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從本世紀初的32%上升至2016年的65%,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能源發展與世界密不可分。進入新時代,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能源進一步走向世界、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步伐不斷加快。一方面,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偏高的現實和經濟社會發展對油氣需求增長過快的矛盾亟待推動能源國際合作;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刻轉變,我國在世界能源治理體系中話語權不斷加大、引領世界能源發展的能力日趨提升,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能源領域互聯互通將全面加強,以能源裝備、技術、標準、服務為核心的“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更高層次的能源開放型經濟將為新時代能源發展帶來新動能。
能源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深化,能源市場逐步放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并取得關鍵突破,競爭性電力市場形成規模。油氣體制改革方案逐步落地,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油氣勘察開采、進出口、管網運營等改革大力推進。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建立能源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圍繞“打破行政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的要求,能源領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監管體制更加理順,能源監管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對新時代能源發展的幾點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進行擘畫,對新時代能源發展寄予厚望。明確指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對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出明確要求,為能源行業在新時代做出新謀劃、展示新形象、實現新作為指明了方向。
圍繞新時代“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一步明確和銜接我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階段任務。能源發展戰略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能源發展必須緊緊圍繞新時代的新部署、新要求,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以中國立場、全球視野,謀劃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的能源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著眼于實現主體能源更替和開發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我國已經制定能源革命“三步走”任務目標,規劃了2016~2030年能源系統整體發展路徑,推進能源革命的框架體系基本構成。對照“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特別是從2020到2050的“兩個階段”的劃分,能源戰略規劃還需要放眼長遠。“兩個階段”的30年正是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時期。能源發展的戰略規劃必須做好與各個階段、各個節點的銜接,同時,我國一次能源需求將于2040年前后達到58億噸標煤的峰值水平,而化石能源需求將于2030年達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在2050年達到50%左右。與之對應,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清潔能源發展等等,都應相應進行拓展、調整、充實,使之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兩個階段”戰略部署結合更加緊密。
堅持綠色低碳方向,促進能源經濟向以生態為核心的發展方式轉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對能源行業來說,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力推進,倒逼能源體系加速重構,推動能源利用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向以清潔能源為主進行戰略轉型、向以生態為核心的發展方式轉變。新時代的能源發展,要始終把握綠色低碳方向,讓能源結構變綠、生產方式變綠、產品變綠、消費方式變綠,順應能源發展大勢,加快清潔能源替代,不斷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增強可再生能源核心競爭力。推進綠色交通體系建設,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培育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牢固樹立生態紅線意識,正確處理能源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系,最大程度減少能源生產和消費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損害,使能源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強大動力和重要保障。
準確把握傳統化石能源與清潔能源的關系,突出加快清潔能源發展。把握、處理好前述二者的關系是確保新時代能源發展行穩致遠的重要前提。壯大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新時代能源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我國的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決定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火電為主的電力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煤炭是我國主體能源的地位不會變、煤電占比偏高的現狀不會變,傳統化石能源為主、新能源為補充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仍將持續。煤炭、煤電去產能,淘汰的是落后的過剩產能,堅決不能簡單理解為“去炭化”。能源安全是戰略性問題,當前我們要做的是把發電裝機容量穩下來,把電力裝機主要是燃煤機組依然保持較快增長的勢頭降下來,通過淘汰、取消、緩核、緩建等措施,嚴格控制煤電產能。適度發展煤化工、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進一步加大對傳統能源清潔化改造力度。落實清潔能源優先發展戰略,促進技術創新,加強清潔能源高端裝備研發制造,提高清潔能源消納能力,適時出臺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明確各級政府、電網企業和發電企業發展責任。加大扶持力度,鼓勵清潔能源企業參與國際能源合作。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不斷改善電源結構,積極引進天然氣進口、增加天然氣產量,切實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深入推進能源領域重大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全面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構調整是主線,價格改革是核心,關鍵在深化,重點在全面。著重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關系,建立起有利于實現能源優質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的市場環境和體制機制。加快能源價格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決定價格的作用。凡是能由市場形成的價格都要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實行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培育并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積極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和建設,構建有利于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油氣改革方案落實,制定出臺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和專項改革方案。以8個試點省份為重點,加快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提高我國電力市場化水平。積極推進進出口、管網運營等改革,釋放競爭性環節市場活力和骨干油氣企業活力。深化能源領域“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高能源監管和服務水平,理順電力安全等監管體制。強化、壯大能源綜合管理職能,加強能源發展頂層設計和行業管理能力,提高對我國能源行業進行集中管理水平。
加強能源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開展能源外交,加強能源國際合作,是我國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堅持打開國門搞能源建設,以“一帶一路”為重點,不斷深化國際能源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能源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并重,在主要立足國內的條件下,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各個方面全方位加強國際能源合作,有效利用國際資源。抓好重大標志性合作項目,推動能源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努力搶占國際能源發展制高點。穩步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加快與周邊國家在能源設施方面的互聯互通。加強能源戰略、規劃、政策等方面的國際交流,大力拓展參與國際能源治理的平臺、途徑和方法,在共同打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體制中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群眾用能的新期待作為新時代能源發展的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說到底是為了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轉變,能源行業要把握新時代特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能源需要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能源民生工程。通過以電代煤、以氣代煤,積極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走出一條供暖有保障、環境有保護、清潔能源可替代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大力開展散煤治理。散煤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縮短城鄉差異、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農村能源消費革命、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大契機。既要立足散煤治理,又不能只盯著散燒煤替代,散煤治理不僅僅是針對散煤的革命,同時也是要解決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如,增加清潔能源比例,讓農村居民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能源供給和社會化服務。積極推進油品質量升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做好電網升級改造、光伏扶貧、貧困地區能源開發項目建設。大力推進能源領域大氣污染防治,著力做好油品質量升級。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群眾綠色出行基礎,滿足群眾對能源綠色發展的新期待。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