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要實施“電從遠方來”和“電從身邊取”并進。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宜加速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之間開展技術交流,開展新一輪的技術合作,消納光伏發電,要實施“電從遠方來”和“電從身邊取”并進,在實施電網升級、暢通交易、發展儲能,逐步解決消納問題的同時,開展新一輪的光伏產業裝備制造轉型升級,突破產業發展瓶頸。
記者采訪了解到,歐洲新能源發展起步早、基礎好,各國電網實現了互聯互通,系統平衡調節能力比較強,依托歐洲統一電力市場,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市場機制,新能源在各國之間能夠自由流通。丹麥新能源發電占總發電量的50%以上,西班牙瞬時風電出力占負荷的比例達到54%,葡萄牙連續107小時全部由可再生能源供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歐洲的市場機制和先進技術值得我國借鑒。
我國在光伏突破瓶頸方面也同樣面臨諸多機遇。上述光伏界管理人士稱,我國光伏行業的巨大產能和市場、充沛的資本,是產業化技術實現規模生產的首選市場,引起不少國際知名企業的廣泛關注。這種形勢為中國光伏企業利用國際高端技術資源創造了眾多機會,并有多種實現路徑。通過合作的方式,國內企業可以用比較小的代價獲得關鍵技術上的發展,也有效地彌補目前國內光伏裝備行業存在的突出短板。
首先,全面升級電網能力,加快煤電靈活性改造。近年來,針對保障電網安全、消納清潔能源的瓶頸,國家電網江蘇省電力公司探索新型管理方式,創建了“大規模源網荷友好互動系統”(以下簡稱“新系統”)。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尹積軍說,新系統將分散的海量可中斷用電負荷集中起來進行精準實時控制,支撐能源生產革命,適應大規模區外來電,支撐分布式電源發展。到2020年,江蘇通過特高壓電網引入的區外來電將超過3700萬千瓦,約占江蘇總負荷31.36%。新的系統將提升電網應對特高壓線路故障的能力。到2020年,江蘇省將實現1000萬千瓦可中斷負荷精準實時控制,能有效應對短暫尖峰負荷而增加發電容量,相當于減少10臺百萬千瓦級發電機組建設,節約或延緩電網配套投資近750億元,減少二氧化硫排放9.7萬噸、二氧化碳排放3500萬噸。
國家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長李瓊慧建議,在全匹配特高壓電網全面升級的同時,宜按照國家“十三五”規劃確定的改造目標加快推進,將自備電廠全部納入電網統一調度。
其次,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出臺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明確地方主體責任,加快建設現貨市場,通過市場保障優先消納。尹積軍說,新能源使用需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宜將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規劃分解到逐年、逐省。華北電力大學校長助理、現代電力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粒子建議,逐步放開發用電計劃,將發電權交易、直接交易等交易機制納入電力市場體系,建立新建電源項目招標制,促進長期電力交易。
江蘇今年以來已參與中標電量11.3億千瓦時,名列可再生能源電力現貨市場前列。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調控計劃處副處長汪志成建議,東部和西部宜聯動,需從負荷及省內新能源發電預測著手,努力提高預測精準度,確保省內發用電平衡,提高區外新能源消納能力。
第三,有序發展光伏,發展儲能業務,逐步提高新能源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逐步開發“電從身邊取”。國網沭陽縣供電公司副總經理何新玉建議,在新能源項目規模化開發的較為集中區,建議建立政府、電源和電網三方聯合工作機制,由所在地政府主管部門牽頭不同項目業主的前期接入工作,協助電網公司統一考慮接入及送出方案。
解決光伏發電上網除了通過特高壓實現“電從遠方來”,還需要破解“電從身邊取”的儲能技術瓶頸。國網泰州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姚軍建議,儲能是支撐新能源電力大規模發展的重要技術,也是未來智能電網框架內的關鍵支撐技術。發展儲能業,需從頂層設計階段就納入總體發展規劃,融入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出臺利于儲能技術產業化的峰谷電價、投資補貼等激勵政策與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向儲能產業傾斜,構建儲能產業鏈。
第四,不宜再通過大規模補貼來發動國內光伏市場,須通過突破光伏關鍵裝備和技術促使產業升級。上述光伏界管理人士稱,相關部門對光伏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需著眼于引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加快實現光伏平價上網。而不是在現有的技術水平和產業格局下,通過大規模補貼來發動國內光伏市場。
因此,相關部門需首先嚴格執行產品準入政策,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支持優勢企業技術創新。對光伏裝備行業,具體而言,要激勵設備廠家眼光更遠大、交流更廣泛、力量更集中,加大研發和技術投入,奠定堅實基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得企業可以對國際高端技術資源加以利用,用比較小的代價獲得關鍵技術上的突破,并在光伏行業關鍵性共性問題上合作攻關,快速提升中國企業的高端裝備技術水平。可優先選取一些有一定技術基礎、已成為產業發展瓶頸的關鍵設備,打破常規,集中國內外優勢力量,上下游配合,以高強度投入聯合攻關,進行突破,尤其重點支持符合光伏行業特點的低成本關鍵技術和設備的項目設立,并對其設備的推廣和開發,給予一定稅收和資金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從光伏產品市場大國,走向光伏產品和光伏裝備并舉的強國。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