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丨南網云南電網:彈奏高壓線上的新樂章
南網云南公司帶電作業技術獲突破,成功開展高海拔配網20千伏線路帶電作業
2017年12月4日,南方電網云南公司(以下簡稱云南電網)在怒江州獨龍江鄉20千伏麻孔線完成了帶電作業工作,這也是全國首例高海拔地區20千伏線路帶電作業的成功實施,至此,云南電網實現全省包括10千伏、20千伏、35千伏配網在內的所有電壓等級線路帶電作業全覆蓋。
云南電網把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電力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致力于采用帶電作業這一最有效的技術手段降低客戶停電時間,為客戶提供更優質可靠的供電,尤其在配網帶電作業方面,通過論證云南高海拔地區配網帶電作業開展必須具備的條件,積極攻克技術難關,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項目成果,暢通了客戶供電的“最后一公里”。
探索 高海拔地區帶電作業面臨挑戰
“20千伏配網帶電作業在國內尚無可以借鑒的技術經驗,更何況是高海拔地區,面臨的安全風險更大,但是我們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在獨龍江鄉20千伏麻孔線,云南電網帶電作業分公司李吉祥和陳文強采用絕緣操作桿帶電搭接方式完成了帶電作業操作后,雖然大汗淋漓也難掩一臉的驕傲。
作為云南電網《高海拔地區35千伏及以下線路帶電作業研究與應用》科技項目的重要內容,20千伏配網帶電作業成功的背后是對云南高海拔山區配網帶電作業技術參數的反復論證和試驗,最終實現了零的突破。
據云南電網帶電作業分公司生產技術部主任肖慶初介紹,目前,國內電力企業或相關研究單位尚未對高海拔地區35千伏及以下線路帶電作業所需的相關間隙距離、絕緣有效長度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試驗,未查詢到利用相關試驗數據進行作業所需的安全寬度和危險率計算分析,以及在高海拔地區開展35千伏及以下線路帶電作業所需的安全技術要求。
“通過試驗,我們發現僅用常規的海拔系數對帶電作業所需安全距離、絕緣有效長度直接進行修正,與實際工況相比存在一定誤差。另一方面,缺失海拔和濕度等因素對帶電作業等問題的研究分析。”肖慶初說,雖然云南已經實現全部州市配網帶電作業的全覆蓋,但是由于云南全省60%都是高寒山區,受技術條件的制約,114家縣級單位僅有6家開展的較為普及,要讓帶電作業在云南省鋪開,就必須攻克高海拔地區35千伏及以下線路帶電作業的技術難關。
突破 科研攻關優化作業技術標準
自2016年該項目啟動,云南電網結合實際需求從高海拔地區35千伏、20千伏及10千伏線路帶電作業所需的技術參數和帶電斷接容性電流安全參數兩個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論證工作。
“我們以4000米海拔為最高標準,通過反復論證和實驗操作,最終確定了海拔1000~4000米地區,10千伏、20千伏、30千伏帶電作業的最小安全距離,絕緣工具的最小絕緣長度等關鍵技術參數以及帶電斷接容性電流的安全參數”。肖慶初說,試驗證明,現有的技術標準在高海拔地區不完全適用,以35千伏線路為例,在1000~4000米海拔范圍內進行帶電作業,必須對《電業安全工作規程》規定的0.6米的最小安全距離進行修正,否則存在較大的作業安全風險,當海拔達到1000米、2000米、3000米、4000米時最小安全距離分別修正為0.6米、0.8米、1.0米、1.2米,而絕緣操作桿的最小絕緣長度、絕緣子的片數、電容電流等都做了相應的修正和調整。
不僅如此,該項目的實施完成了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的申報,解決了目前的絕緣防護用具在高海拔地區不能應用的問題,進一步優化了作業技術標準,為高海拔地區35千伏及以下線路帶電作業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項目的推進過程中培養了一支10人左右,具備熟練示范35千伏及以下線路帶電作業的技能人員。
推廣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
通過對試驗結論進行研究、分析,結合實際生產工作,2017年12月份云南電網分別將試驗結論運用在實際工作中。在云南電網所屬的昆明、迪慶供電局的10千伏配網中分別進行了1000~4000米海拔高度的帶電作業應用;在怒江供電局的20千伏線路進行了1400米海拔高度的帶電作業應用;在紅河供電局的35千伏線路進行了1300米海拔高度的帶電作業應用。
“尤其是怒江供電局開展的20千伏線路帶電作業意義深遠。”肖慶初說,20千伏線路能有效破解現階段電網建設與土地資源的利用矛盾,在全國具有廣泛推廣價值,可以預見,20千伏線路的帶電檢修將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此次操作的成功為后期解決國內20千伏線路的建設及檢修維護提供了技術參考,同時,因東南亞部分國家引用歐洲電力標準,建設了大量20千伏線路,本次帶電作業的成功驗證,也為今后云南電網帶電作業實現“走出去”儲備了技術和人才隊伍。
該項目推廣實施一個月,已經顯現出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截至目前,云南電網推廣運用該項目成果的地市供電局累計新增多供電量5.55萬千瓦時,依據南網2016年社會責任報告,按每千瓦時電量在南方電網五省區創造的GDP價值10.5元計算,應用項目成果后,增加的供電量所形成的GDP價值為58.3萬元。
在社會效益方面,該項目在規范建設方面提供了詳實的技術參數,將為國內外配網帶電作業的開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下階段,云南電網將依托南方電網公司設置在云南電網的帶電作業“示范”和“培訓”基地,進一步推進35千伏及以下線路帶電作業的開展,并加大對帶電作業智能化的深入研究,節約人力成本,減少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保障設備安全運行,提高供電可靠性。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