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兩會代表話說能源結構轉型 關注特高壓建設 、電力輸送及電改(附圖)
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石玉東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18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這是繼黨的十九大要求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之后,又一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具體措施。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石玉東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為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將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發展,全力推進清潔能源消納,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的議案,在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此舉可加快西部貧困地區水電資源優勢轉化,既是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促進民生改善,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際行動;又是落實生態文明發展要求,助力大氣污染防治,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具體舉措。
石玉東表示,近年來,我國能源持續較快發展,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中東部地區能源相對短缺,煤電比重高,大氣污染排放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頻繁出現的重度霧霾、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問題日趨嚴重。建設發展特高壓電網,將四川等西南地區豐富的清潔能源輸送到中東部負荷中心,對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石玉東說,四川是我國清潔能源資源大省,也是我國清潔能源輸出大省,在國家能源安全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技術可開發量1.48億千瓦,經濟可開發量1.45億千瓦,是全國最大水電基地。截至2017年年底,四川省總裝機9571萬千瓦。其中,水風光等清潔能源裝機7910萬千瓦(水電7564萬千瓦,風電211萬千瓦,太陽能135萬千瓦),占全部裝機的83%,居全國第一。四川已建成三條特高壓直流外送大通道。依托特高壓外送通道,2017年,四川外送電量1390億千瓦時,連續4年外送超千億千瓦時,“十二五”以來外送累計達6211億千瓦時,減少標準煤消耗2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億噸、硫化物572萬噸。
為加快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四川大力推進清潔能源科學開發、優先開發,目前有約3000萬千瓦水電核準在建,預計2020年水電裝機將達到8046萬千瓦。盡管四川電力外送能力居全國各省市之首,但隨著未來雅礱江、白鶴灘等水電工程相繼投產,四川水電外送能力與集中大規模開發的水電資源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缺口。今后三年若沒有新增外送通道投運,四川將面臨巨大棄水壓力。而特高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節約土地等明顯優勢。結合四川實際情況,加快四川特高壓電網建設十分緊迫和必要。
綜合考慮安全性、適應性、經濟性等因素,在石玉東看來,必須加快在川特高壓直流工程核準建設——力爭今年上半年核準雅中—江西直流工程,盡快確定白鶴灘、金(沙江)上(游)電站外送直流工程方案并加快核準。這些工程全部建成以后,將新增外送能力3800萬千瓦,有效緩解四川富余電力送出問題,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除了建設特高壓直流電網,石玉東認為,將特高壓交流作為四川電網目標網架是符合實際的最佳方案。一是能夠有力保障四川電力供應和西部水電送出;二是能夠克服川西輸電走廊稀缺的制約條件;三是能夠滿足電網安全性、經濟性和遠期適應性等要求。因此,石玉東建議,將四川特高壓交流網架盡快納入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抓緊啟動相關工程前期工作,特高壓交流網架可從根本上消除目前四川電網發展面臨的“強直弱交”、短路電流超標等各項安全風險,供電可靠性和安全穩定性高,經濟性較優,同時既可向東部延伸送電重慶,也可進一步向西延伸接納區外來電用以滿足四川省遠期用電需求,具有較好的可擴展性和適應性。
強化源網荷協調發展 打造堅強的外送通道
全國人大代表 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兼職工會副主席、承德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運維室主管 祁春風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國家能源戰略,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能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治理環境污染、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兼職工會副主席、承德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運維室主管祁春風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做了很多功課。他拿著一摞資料說:“到2017年年底,我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均為全球最大規模。清潔能源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艱巨的消納壓力。”
祁春風表示,以冀北地區為例,目前,新能源裝機合計1489.5萬千瓦,但電力外送能力僅有950萬千瓦左右,缺口較大。“目前,我國清潔能源集中的西部和‘三北’地區,抽水蓄能、燃氣等靈活調節電源比重僅為5%左右,調峰能力嚴重不足。目前,我國電力供需仍以省內平衡和就地消納為主,解決棄風、棄光、棄水難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祁春風說,在冀北地區,并網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分別為1116.2萬、373.3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統調裝機比例53.3%。冀北電網從加強跨區電網建設、實施全國統一調度、提高系統調峰能力、完善市場交易機制等多方面入手,開展“網—省”清潔能源有功協調控制建設和部署,實現有功控制兩級調度聯動,發揮大電網平衡調節作用,最大限度緩解冀北地區調峰限電矛盾,因調峰造成的棄風棄光電量占比同比降低超過30%。
“擴大清潔能源與省外火電的發電權交易規模,和清潔能源替代省內燃煤自備電廠的規模;建立能夠有效打破省間壁壘、促進清潔能源在全國范圍優化配置的合同機制、交易機制、補償機制和電價機制等,激勵送受端省(區)積極參與市場平衡,多發多用清潔能源。”祁春風建議,推動網源協調發展,同步規劃、核準、建設電源和配套電網工程,再啟動建設一批確保大電網安全和清潔能源基地電力外送的特高壓工程。例如,在京津冀地區,重點打造京津冀一體化的特高壓骨干網架,特別是以張北柔直示范工程為引領,在此基礎上,柔直環網向雄安新區延伸,形成五端甚至更多端的環形柔性直流送受端輸電網絡,打造堅強的清潔能源開發與外送通道,為雄安新區低碳、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針對清潔能源送出,祁春風說,制訂差異化接入原則,在政策上引導新增清潔能源項目在非送出受限區域接入,對于送出受限區域,調整開發模式,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祁春風建議,大力推進電能替代工程實施。做好分布式電源與電能替代工程的融合發展,在電能替代工程集中實施的區域,接入多種形式的分布式電源,增強電能本地平衡能力,避免由于區域負荷激增造成電網的運行壓力增大。同時,加速儲能技術的發展應用。積極探索新型電池儲能、超導儲能等新技術,降低儲能成本,提高能量轉換效率;加快核準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建立健全輔助服務補償機制,最大程度發揮抽蓄電站的調節作用。
推動市場化機制建設多渠道提升調峰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張凡華
“十三五”以來,在國家能源戰略引領和政策驅動下,我國清潔能源持續快速發展。目前,全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為3.4億、1.6億、1.3億千瓦,均居全球首位,合計占全國總發電裝機的36%,年發電量約占總發電量的25%。隨之而來的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已成為制約清潔能源行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矛盾。
從全國來看,棄水問題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棄風、棄光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國家電網公司通過實施全網統一調度、擴大省間電力交易、開展臨時現貨交易、深挖系統調峰潛力、推動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建設等方式,在2017年實現清潔能源棄電量、棄電率“雙降”。目前,清潔能源裝機布局持續向中東部地區轉移,中東部地區清潔能源的消納壓力日益增大。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張凡華認為,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電源、電網、負荷、政策機制等多個方面。近年,安徽通過優化火電開機方式、爭取華東抽蓄調峰、開展省間電力置換交易等措施,保障了清潔能源全額消納,但隨著清潔能源爆發式增長,維持全額消納清潔能源面臨很多實際困難。
張凡華說,近5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5%,同期清潔能源裝機年均增長30%以上,清潔能源發展與用電需求增長不匹配。從安徽省情況看,考慮水電、抽蓄等調峰電源以及火電機組最大調峰能力,今后春秋季清潔能源在省內消納十分困難。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清潔能源調峰輔助服務補償機制,火電機組調峰能力得不到充分調用,壓縮了清潔能源的消納空間。
當前,以清潔能源為支點的我國能源轉型體系正加速變革,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國家已明確要求棄水棄風棄光電量和限電比例逐年下降,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有效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
張凡華建議,依據全國規劃制訂合理的分省清潔能源發展目標和項目布局規劃,并將補貼規模作為控制各省建設規模的主要手段。加強電網互聯互通,加快跨區電力輸送通道建設,促進清潔能源跨省跨區消納。推動市場化機制建設,多渠道提升調峰能力,包括落實火電機組深度調峰補償機制;實行燃煤自備電廠與公用電廠同等管理,調峰成本通過市場化手段予以補償,在清潔能源消納困難、裝機明顯冗余地區,嚴禁新建燃煤自備電廠;加快核準建設抽水蓄能電站,最大程度發揮抽蓄電站調節作用等。大力開展大容量儲能、柔性輸電、虛擬同步機等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推廣“清潔能源+儲能”聯合建設模式,提升電能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推動源網荷協調發展和友好互動,更好滿足清潔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的需要。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