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電力從未披露過的細節!
中國,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
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發電,中國裝機規模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生產、消費,中國位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利用,中國同樣世界第一。
生產得多,消費也多,就像網購,沒有中間的超級快遞,難送出難用上。
我知道!特高壓就是超級快遞員,我們很熟悉!
不過,超級快遞員的關鍵裝備您了解嗎?
一起來看看吧!
±800千伏換流變壓器
特高壓電網的心臟
?體長:約25米
?重量:503噸
?最牛實力:送電距離2000多公里。中國的特高壓交流輸電標準,已經被確定為國際標準。
最舉重若輕
換流變壓器就是直流輸電的心臟,這個鋼筋鐵骨的特高壓工程核心部件,這個重達503噸的龐然大物,這個價值千萬的大國重器居然是紙做的!這種特殊材質非常脆弱,因此它的吊裝必須萬無一失、不能有一絲磕碰。而吊裝余量僅有17厘米!
我的天,特高壓也太難為人了吧!人和人之間17厘米都難免有個摩擦,何況你這樣的龐然大物!
但是!我們聰明絕頂的中國電力工人們就可以挑戰這項不可能!上面的人緊盯殼體不發生磕碰,下面的人確保器身凸點精準對位。這個配合默契的團隊已經可以做到一氣呵成,器身吊裝入位僅需30分鐘!
最不差毫厘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特高壓工程看似是一個鐵錚錚的漢子,但每個步驟都必須不差毫厘。
比如換流變壓器制作過程中難度最高的工作——繞制線圈。聽起來很簡單,好像和纏毛線原理差不多,但是全世界沒有任何一臺機器可以代替人工操作。純手工揻成近直角的彎,高三米的線圈有291匝,每匝有39根導線!還必須手工完成絕緣包扎。繞制一個線圈需要30天,這可是電力設備界的純手工高定產品啊!
圓錐形套管與出線絕緣裝置的空中對接是最耗時也最難的一步,要求一樣——不能有絲毫磕碰。花了3年時間無數次測算、分析、演練,高水平制造強國需要16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中國電力企業只要8小時就能完成。
它的兄弟±1100千伏換流變壓器要大一倍。
±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送電距離最遠達3300多公里,每年可以滿足5000萬中國家庭的用電需求,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氣體絕緣輸電管道
特高壓電網的血管
?重量:(單節18米)300千克~4000千克
?最牛實力:首次將大容量超高壓特高壓電力轉為地下輸送,節約巨量土地資源,消除極端天氣對輸電安全影響……
最巨能高效
電力傳輸方式的新突破——氣體絕緣輸電管道,全球巨頭都在挑戰的技術高地。相比傳統地下輸電技術,效能提高了近5倍,將改變現在大型城市電力供給模式,三項技術創造世界第一。未來,您熟悉的電線可能就要變成歷史了!
全空氣冷卻新型調相機
特高壓電網的定海神針
?身長約15米,體重約450噸。
?最牛實力:這臺新型調相機填補了動態無功補償用新型調相機領域的世界空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可提高特高壓直流電網的輸送能力,對保證特高壓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最不動聲色
調相機是什么?和相機有關系嗎?頭條君先甩個參考資料→喜訊!國家電網開發出全球領先的“發電機”!調相機可瞬時為電網提供其自身容量數倍的動態無功,響應速度為毫秒級。穩態、暫態等性能指標以及特殊工況適應能力,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可以說,調相機就是于無聲處、悄無聲息地化解特高壓電網的波動。
定子是調相機的心臟,一個定子要安裝144根線。一根線棒要包裹23層絕緣材料,10米長的線棒有4個弧度不同的轉角,捆扎要一次成型且均勻整齊,還必須懸在空中完成。
怎么遍地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道題超綱了!
不怕!工程師們發明了絕緣材料自動包帶機,可以輕松完成這項任務。絕緣材料和絕緣線棒工藝是世界發電機制造巨頭們保密性最強的技術,是占領電機高端市場的重要武器,現在中國的電力行業已經站在巔峰,一覽眾山小。
現在,中國已建特高壓輸電工程線路總距離超過3萬公里,形成了西電東送、北電南供的能源輸送格局。中國在特高壓技術、裝備、標準上,正在領跑全球。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