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談特高壓電網建設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呼吁,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推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他們建議,將相關特高壓項目調整納入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完善特高壓網架,實現能源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
全國人大代表 孟慶強:盡快啟動特高壓“華中環網”交流工程建設
近年來,隨著湖南省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省用電負荷出現快速增長。2018年年初,湖南電網最大用電負荷達2844萬千瓦,較2017年冬季增長達545萬千瓦,增幅23.8%。目前,湖南電網最大供電能力僅為2900萬千瓦,無法滿足持續增長的全省用電需求。根據預測,2019~2022年,湖南省將分別出現410萬千瓦、560萬千瓦、800萬千瓦、1050萬千瓦的電力缺口。
湖南缺電原因主要有:能源稟賦不足,缺煤無油少氣,電煤嚴重缺乏,超過80%靠外省輸入;水電已開發95%以上,不具備繼續開發潛力;風電、光伏發電屬于間歇式能源,不能提供連續可靠的電力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孟慶強認為,為解決湖南省電力供應問題,必須加快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建設,大幅加強外省電力入湘力度。以2018年1月26日為例,當日湖南省最大負荷2844萬千瓦,省內火電提供出力1649萬千瓦、水電675萬千瓦、風電37萬千瓦,還存在483萬千瓦的電力缺額,全部依靠外送電力補足,外來電占比達17.16%。
目前,湖南電網僅通過3回500千伏交流及1回祁韶直流與省外聯絡,其中500千伏交流聯絡線路最大送電能力270萬千瓦。受此影響,祁韶直流最大允許送電能力僅能達到400萬千瓦,為設計輸送能力800萬千瓦的50%。因為,若祁韶直流按照800萬千瓦實行滿功率送電,一旦發生故障,800萬千瓦電力將迅速轉移到省間的3回500千伏交流聯絡線上,但省間500千伏交流聯絡線送電能力不足,將緊急切除湖南電網300萬千瓦以上的用電負荷,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因此,只有加快建設長沙與周邊省份的特高壓交流聯絡線路,形成“荊門—武漢—南昌—長沙—荊門”特高壓“華中環網”,大幅加強湖南省與外省的交流輸電通道聯絡,才能滿足祁韶直流發生雙極閉鎖等故障情況下的電力轉移需求,實現祁韶直流滿功率運行,充分發揮其設計輸電能力。
近年來,省內風電等新能源裝機保持高速增長,豐水期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的消納問題日益突出。預計2018年湖南省的棄水、棄風電量將超過13億千瓦時。2020年,湖南省的風電裝機將達6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300萬千瓦,省內清潔能源裝機比重將超過55%(為國內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最高的省份之一),省內消納能力不足。加快特高壓“華中環網”交流工程建設,打造清潔能源富余電力跨省跨區消納的堅強電力平臺,可有效拓展消納空間,提升清潔能源消納水平。
孟慶強建議,盡快研究決策,盡早啟動特高壓“華中環網”工程建設,大幅增強湖南電網與華中電網的省間聯絡能力,解決湖南電網的電力缺口,促進清潔能源的交換和高效利用,滿足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不斷增長的用電需求。(謝家威于洋)
全國人大代表 王金行:發揮特高壓電網優勢消納吉林省清潔能源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能源安全發展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標志著我國進入了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新時代,指明了構建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是電網的未來發展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電網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金行說,根據國家能源戰略發展目標要求,未來我國非石化能源消費比重將持續上升,到2030年單位GDP碳排量較2005年須減少60%到65%,碳排放總量將開始由峰值轉降。預計2035年之前,清潔能源發電量比重將超過煤電,成為主導供電能源。我國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必將不斷擴大,而基于我國風能和太陽能的資源稟賦限制,對其開發必須采取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的方式進行。
吉林省是全國重要的綠色能源產業基地,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資源儲量豐富。但受自身消納和外送能力不足影響,風電、光伏裝機僅占技術可開發容量的9.35%和4.68%,嚴重欠開發。目前,吉林省電力裝機過剩。2017年,發電裝機2864萬千瓦,網供最大負荷1008萬千瓦,電源負荷比例接近3倍。火電機組利用小時數僅為3404小時。
吉林省熱電聯產機組裝機比例大,約占全省火電裝機的71.4%,進入冬季,為保居民供熱,在被迫放棄所有風電、全部機組按最小方式運行情況下,電源仍富余240萬千瓦。電網調峰壓力極大,嚴重威脅電網安全穩定和供熱質量。
目前,東北地區整體呈現電力裝機過剩狀態。2017年,東北地區發電裝機13909萬千瓦,網供最大負荷6203萬千瓦,電源負荷比例超過兩倍。這就迫切需要提升東北電能的遠距離跨區輸送能力,發揮特高壓電網優勢,讓吉林省的風電能夠參與到全國電力能源大市場、大流通、大交易中去,參與到全球能源互聯網中去,徹底解決東北地區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和消納難題。
王金行認為,由于“強直(流)弱交(流)”電網對混聯電網的穩定性構成巨大威脅,導致電網運行中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在東北地區加快發展交流特高壓,才是提升跨區輸電能力、推動能源轉型的必由之路。
根據目前發展趨勢,到2030年,我國西電東送規模達到4.7億千瓦,其中輸送清潔能源比重達到66.7%,建設全國特高壓交流同步電網已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特高壓的安全運行,驗證了發展特高壓電網的可行性。就東北特高壓交流電網建設而言,國家已先后下發支持東北振興若干意見和“國14條”提出建設交流特高壓。東北交流特高壓主網架關系到東北電網發展全局和全國同步電網格局。加快東北特高壓交流電網建設,對切實解決窩電棄風問題,顯得尤為重要而緊迫。
王金行建議,應將吉林乃至東北特高壓交流項目調整納入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并盡快啟動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吉林省清潔能源消納等問題,通過特高壓電網將東北電網融入全國統一同步交流大電網,與東中部電網相連互通,趕上國家電力能源大市場、大交易、大流通平臺建設步伐,使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清潔能源和富余電力能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交易和消納。(金思綱)
全國人大代表 李永萊:建設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加快促進東北振興
黑龍江省是國家確定的“北電南送”煤電基地和九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建設黑龍江及東北地區交流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在全國范圍優化配置黑龍江及東北地區清潔能源,促進黑龍江及東北地區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對于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戰略思想、關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抓好“煤頭電尾”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促進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都具有重大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永萊認為,加快黑龍江及東北地區特高壓建設,具有三個方面的重要推動作用。
一是有利于推動落實國家振興東北戰略。目前,黑龍江省及東北地區電源裝機與統調負荷比均超過2.6倍,窩電、棄風問題使“北電南送”戰略難以有效落地。化解東北地區電力供需矛盾、促進電力消納和清潔能源發展,成為振興東北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考察調研時要求抓好“煤頭電尾”工作。國務院提出加快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切實解決東北地區窩電問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多次向國家有關部委建議推進以黑龍江為起點的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國家電網公司認真研究、統籌規劃建設東北特高壓主網架,積極推動東北振興戰略落地。
二是有利于推動清潔能源發展。黑龍江風能、水能資源豐富,與黑龍江接壤的俄羅斯遠東地區清潔能源資源儲量巨大,目前黑龍江省清潔能源裝機比重已達25.9%,在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電力需求方面前景廣闊。但黑龍江供熱與大風期重合時間長,供熱機組與清潔能源相互擠占有限的發電空間,冬季供熱期只能被迫采取棄風措施。要從根本上解決黑龍江清潔能源消納問題,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黑龍江及東北交流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
三是有利于促進全國能源資源優化配置。我國80%以上的能源資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70%以上的電力消費分布在東中部地區。建設發展特高壓,把西部、北部地區清潔能源大規模輸送到東中部負荷中心,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國能源電力需求,是轉變能源發展方式、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配置、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從電力需求看,預計到2020年,東中部地區要實現電力供需平衡,在目前跨區跨省輸電能力基礎上還有超過1億千瓦的缺口。從供應能力看,目前黑龍江省已列入國家規劃、獲國家“路條”和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電源儲備項目就超過5000萬千瓦。“十三五”期間,預計在滿足本省需求基礎上,黑龍江省每年有800億千瓦時電力可供送出。
李永萊建議,將哈爾濱東至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納入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把黑龍江及東北電網融入全國統一大電網,在全國范圍消納黑龍江及東北清潔能源和富余電力,促進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黑龍江及東北振興。(金思綱)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