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售電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提速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改造的推進,發售電企業在管理水平上有了較大提升。然而,由于未能形成統一的行業云平臺,企業之間形成了大量的數據孤島。業內專家認為,隨著電力行業云的出現,有望促進發售電企業創新商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改造的推進,發售電企業在管理水平上有了較大提升。然而,由于未能形成統一的行業云平臺,企業之間形成了大量的“數據孤島”。業內專家認為,隨著電力行業云的出現,有望促進發售電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增強競爭力
電力企業進行數字化、智慧化改造早已不是新鮮事,但不少企業各自為戰,未能形成統一的電力行業云平臺,形成大量的“數據孤島”。近日,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華為發布了“智慧發電聯合解決方案”,助力我國電力行業下一步的信息化和云轉型。專家表示,電力行業云的出現,有望促進發售電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增強競爭力。
隨著能源結構調整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電力行業發展正面臨轉型升級的機遇和挑戰。目前,我國已經啟動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和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推動電力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發展,支撐和推進能源革命。根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電力工業投資規模達到7.17萬億元,其中電源投資3.83萬億元,電網投資3.34萬億元;預計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6.8萬億千瓦時至7.2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3.6%到4.8%,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億千瓦,年均增長5.5%。
“從數字來看,整個投資相比‘十二五’期間增加了40%左右的份額,但是裝機容量比‘十二五’期間減少了17%,意味著每單位的裝機容量投入增加了68%左右,這是很大的變化。”華為中國企業電力業務部解決方案總監張劍分析說,隨著技術的發展,火電、新能源成本在降低,但是單位裝機容量的投入卻大幅增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魏小慶表示,過去十幾年,發電行業更多注重的是用信息化助力管理水平的升級,把焦點和精力放在企業內部的管控上。比如機組的優化、設備性能的提升、設備可靠性的提高等。在這方面雖然有很多投入,但由于缺少大數據、ICT(信息、通信和技術)技術支撐,導致效果不理想,這為行業的信息化預留了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隨著新電改的推進,發電企業迎接的挑戰越來越多,要把更多的視線投向市場。“現在的發電行業越來越希望以市場為中心,改善客戶關系,連接客戶,幫助客戶提高用電效能。電力行業的信息化將更多關注競價上網、企業誠信競爭力的打造,以及挖掘大客戶等內容。”魏小慶說。
據悉,在朗坤和華為的聯合解決方案中,朗坤智慧將貢獻其“技術平臺+業務系統+行業知識庫+專家庫”的所長,華為則在“云、大數據、物聯網平臺”領域早已是行業領軍企業,二者強強聯合,為我國電力行業提供了一份以云、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為黏合劑,將云上(共享經濟、社會化服務)與云下(生產、經營、管理)相結合的解決方案。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愛斌透露,下一步雙方將聯手建設5個云——市場云、售電云、建造云、電商云和設備云,并最終將這5個服務于不同領域的云聯結在一處,打造一個為全行業提供全站式、一體化服務的電力生態圈。
在魏小慶看來,如今一個企業不可能獨自解決所有問題,特別是對于電力企業,要以一體化平臺為中心,在一個大平臺當中,把過去離散的信息整合、加工、進行價值創造,來幫助這個行業進行轉型。“共享發展一定將成為未來的方向,發電行業的‘云化’已經是一個趨勢,我們需要提供這樣的云服務,而這些云也將加速發電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魏小慶說。
電力企業進行數字化、智慧化改造早已不是新鮮事,但不少企業各自為戰,未能形成統一的電力行業云平臺,形成大量的“數據孤島”。近日,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華為發布了“智慧發電聯合解決方案”,助力我國電力行業下一步的信息化和云轉型。專家表示,電力行業云的出現,有望促進發售電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增強競爭力。
隨著能源結構調整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電力行業發展正面臨轉型升級的機遇和挑戰。目前,我國已經啟動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和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推動電力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發展,支撐和推進能源革命。根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電力工業投資規模達到7.17萬億元,其中電源投資3.83萬億元,電網投資3.34萬億元;預計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6.8萬億千瓦時至7.2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3.6%到4.8%,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億千瓦,年均增長5.5%。
“從數字來看,整個投資相比‘十二五’期間增加了40%左右的份額,但是裝機容量比‘十二五’期間減少了17%,意味著每單位的裝機容量投入增加了68%左右,這是很大的變化。”華為中國企業電力業務部解決方案總監張劍分析說,隨著技術的發展,火電、新能源成本在降低,但是單位裝機容量的投入卻大幅增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魏小慶表示,過去十幾年,發電行業更多注重的是用信息化助力管理水平的升級,把焦點和精力放在企業內部的管控上。比如機組的優化、設備性能的提升、設備可靠性的提高等。在這方面雖然有很多投入,但由于缺少大數據、ICT(信息、通信和技術)技術支撐,導致效果不理想,這為行業的信息化預留了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隨著新電改的推進,發電企業迎接的挑戰越來越多,要把更多的視線投向市場。“現在的發電行業越來越希望以市場為中心,改善客戶關系,連接客戶,幫助客戶提高用電效能。電力行業的信息化將更多關注競價上網、企業誠信競爭力的打造,以及挖掘大客戶等內容。”魏小慶說。
據悉,在朗坤和華為的聯合解決方案中,朗坤智慧將貢獻其“技術平臺+業務系統+行業知識庫+專家庫”的所長,華為則在“云、大數據、物聯網平臺”領域早已是行業領軍企業,二者強強聯合,為我國電力行業提供了一份以云、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為黏合劑,將云上(共享經濟、社會化服務)與云下(生產、經營、管理)相結合的解決方案。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愛斌透露,下一步雙方將聯手建設5個云——市場云、售電云、建造云、電商云和設備云,并最終將這5個服務于不同領域的云聯結在一處,打造一個為全行業提供全站式、一體化服務的電力生態圈。
在魏小慶看來,如今一個企業不可能獨自解決所有問題,特別是對于電力企業,要以一體化平臺為中心,在一個大平臺當中,把過去離散的信息整合、加工、進行價值創造,來幫助這個行業進行轉型。“共享發展一定將成為未來的方向,發電行業的‘云化’已經是一個趨勢,我們需要提供這樣的云服務,而這些云也將加速發電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魏小慶說。

責任編輯:馬麗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