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數據”預測傳染病取得進展 流感等可提前一周預測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日漸成熟,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日漸廣泛,在醫學影像識別、臨床手術、輔助決策等多個環節均有涉及。如今,借助AI和大數據更加精準的預測傳染病疫情也成為現實。 12月27日,中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日漸成熟,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日漸廣泛,在醫學影像識別、臨床手術、輔助決策等多個環節均有涉及。如今,借助AI和大數據更加精準的預測傳染病疫情也成為現實。
12月27日,中國平安與重慶疾控中心聯合公布了智能疾病預測與篩查兩大模型,目前在傳染病預測和慢性病危險因素篩查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可以提前一周預測傳染病發生情況,指導民眾進行疾病預防。
重慶監測數據顯示,應用流感、手足口病預測模型,可以提前一周預測傳染病發生情況,流感和手足口病預測模型的準確率均達到86%以上,高發季預測準確率可達到90%以上;應用慢阻肺智能篩查模型,可大幅減少篩查成本,提高篩查效率。該模型的準確率達到92%。
“人工智能+大數據”助力疾病預測
平安科技高級產品總監徐亮介紹,在重慶智能疾病預測與篩查兩大模型的研究中,運用了“宏觀+微觀”的深度智能疾病預測方法,在重慶市超過2000萬份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以及平安集團的海量外部數據的基礎上,整合了上萬維度數據因子進行建模,通過多維數據與本地疾病防控經驗相結合來提高預測精準度。
重慶疾控中心課題組表示,疾病預測項目涉及了疾病防控、臨床醫學、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是一個涉及交叉學科的課題,其研究復雜度和困難度非常高。下一步,課題組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四個方面的工作,包括:繼續優化模型,提高傳染病預測和慢阻肺篩查的準確性;擴展更多傳染病種的研究;聯合進行重慶慢阻肺模型和流感、手足口病模型的衛生經濟學價值測算研究;將傳染病預測和慢性病篩查的研究成果落地應用。
兩大模型在重慶落地并成熟之后,智能預測與篩查模型有望拓展至其他城市。徐亮指出,平安集團在醫療健康和金融方面積累的了較為完備的數據,將數據解析結構化之后,可以搭建一個預測感知的平臺,針對不同城市個性化需求,把預測的成果推廣到各個城市。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成為平安科技在醫療領域布局的重要方向,平安科技總經理助理高孟軒向記者表示,在醫療領域,未來平安科技在大數據方面的主要應用方向是做高風險人群篩查、疾病預測;智能認知領域的主要的發展方向將是基于智能影像和語音處理的智能輔助診療。
平安加碼科技與金融聯動
中國平安首席財務執行官兼總精算師姚波近期表示,中國平安將以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云平臺等五大核心技術為基礎,深度聚焦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兩大領域。那么,在“金融+科技”雙驅動戰略之下,醫療科技究竟將為平安帶來什么價值?其與金融主業的發展有何內在聯系?
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平安在金融科技和醫療科技方面的技術能力是在傳統金融場景中逐漸發展成熟的,參與公共民生服務一方面可以進行技術輸出,幫助相關部門提高疾病預測和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則可以在豐富的場景和應用實踐中提升自我科技能力。
據平安披露,過去十年中,平安在金融科技、醫療科技、人工智能等科技方面的投入超過500億元,巨大的資金投入如何轉換成實實在在的價值?盛瑞生表示,科技有助于提升金融主業的技術能力、服務能力。“通過創新科技的應用,可以提高保險、銀行、資產管理以及其他金融業務服務的效應,改善客戶體驗,降低服務成本,更好的控制風險”。
另一方面,在盛瑞生看來,平安所孵化的眾多科技平臺實際上是巨大的“入口”,在提供社會化服務的過程中,這些平臺將建立起自身獨立的商業價值和業務模式價值。
“它(科技)和金融主業之間還可以產生更多的聯動效應,就是這樣一些科技的入口及平臺,倒過來又能更好提升平安金融主業的競爭實力。”盛瑞生指出,互聯網平臺客戶的轉化為集團帶來極大價值,今年的前三季度,平安新增的客戶數中有三分之一轉化自互聯網平臺,科技對金融主業的影響逐漸凸顯。
12月27日,中國平安與重慶疾控中心聯合公布了智能疾病預測與篩查兩大模型,目前在傳染病預測和慢性病危險因素篩查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可以提前一周預測傳染病發生情況,指導民眾進行疾病預防。
重慶監測數據顯示,應用流感、手足口病預測模型,可以提前一周預測傳染病發生情況,流感和手足口病預測模型的準確率均達到86%以上,高發季預測準確率可達到90%以上;應用慢阻肺智能篩查模型,可大幅減少篩查成本,提高篩查效率。該模型的準確率達到92%。
“人工智能+大數據”助力疾病預測
平安科技高級產品總監徐亮介紹,在重慶智能疾病預測與篩查兩大模型的研究中,運用了“宏觀+微觀”的深度智能疾病預測方法,在重慶市超過2000萬份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以及平安集團的海量外部數據的基礎上,整合了上萬維度數據因子進行建模,通過多維數據與本地疾病防控經驗相結合來提高預測精準度。
重慶疾控中心課題組表示,疾病預測項目涉及了疾病防控、臨床醫學、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是一個涉及交叉學科的課題,其研究復雜度和困難度非常高。下一步,課題組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四個方面的工作,包括:繼續優化模型,提高傳染病預測和慢阻肺篩查的準確性;擴展更多傳染病種的研究;聯合進行重慶慢阻肺模型和流感、手足口病模型的衛生經濟學價值測算研究;將傳染病預測和慢性病篩查的研究成果落地應用。
兩大模型在重慶落地并成熟之后,智能預測與篩查模型有望拓展至其他城市。徐亮指出,平安集團在醫療健康和金融方面積累的了較為完備的數據,將數據解析結構化之后,可以搭建一個預測感知的平臺,針對不同城市個性化需求,把預測的成果推廣到各個城市。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成為平安科技在醫療領域布局的重要方向,平安科技總經理助理高孟軒向記者表示,在醫療領域,未來平安科技在大數據方面的主要應用方向是做高風險人群篩查、疾病預測;智能認知領域的主要的發展方向將是基于智能影像和語音處理的智能輔助診療。
平安加碼科技與金融聯動
中國平安首席財務執行官兼總精算師姚波近期表示,中國平安將以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云平臺等五大核心技術為基礎,深度聚焦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兩大領域。那么,在“金融+科技”雙驅動戰略之下,醫療科技究竟將為平安帶來什么價值?其與金融主業的發展有何內在聯系?
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平安在金融科技和醫療科技方面的技術能力是在傳統金融場景中逐漸發展成熟的,參與公共民生服務一方面可以進行技術輸出,幫助相關部門提高疾病預測和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則可以在豐富的場景和應用實踐中提升自我科技能力。
據平安披露,過去十年中,平安在金融科技、醫療科技、人工智能等科技方面的投入超過500億元,巨大的資金投入如何轉換成實實在在的價值?盛瑞生表示,科技有助于提升金融主業的技術能力、服務能力。“通過創新科技的應用,可以提高保險、銀行、資產管理以及其他金融業務服務的效應,改善客戶體驗,降低服務成本,更好的控制風險”。
另一方面,在盛瑞生看來,平安所孵化的眾多科技平臺實際上是巨大的“入口”,在提供社會化服務的過程中,這些平臺將建立起自身獨立的商業價值和業務模式價值。
“它(科技)和金融主業之間還可以產生更多的聯動效應,就是這樣一些科技的入口及平臺,倒過來又能更好提升平安金融主業的競爭實力。”盛瑞生指出,互聯網平臺客戶的轉化為集團帶來極大價值,今年的前三季度,平安新增的客戶數中有三分之一轉化自互聯網平臺,科技對金融主業的影響逐漸凸顯。

責任編輯:馬麗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