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旅游”時代,大數據如何成為推動行業前進的核心驅動力
全球正在經歷IT到DT的時代變化,大數據幾乎成為各個商業領域尤其是互聯網公司的標配。但在旅游行業,大多數企業的轉身似乎稍顯遲鈍,它們一只腳深陷于舊旅游時代的變革中奮力掙扎,另一只腳卻已在拼命追趕撲面而

如何利用大數據助力產業升級?這是一個時代命題。而在從“舊旅游”通往“新旅游”的一步一步探索中,螞蜂窩不僅試圖用大數據構建起自己的商業帝國,更期待用它重塑整個旅游行業產業鏈。如若大數據的時代方向已清晰可辨,那么誰將更進一步,站在浪潮之巔呢?
12月19日,螞蜂窩與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共同成立“自由行大數據聯合實驗室”,螞蜂窩聯合創始人、CEO陳罡和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主任戴斌共同為實驗室揭牌。
這是螞蜂窩12月初宣布1.33億美元D輪融資以來的第一次公開舉動,正如它宣稱的那樣,融資后的第一槍打在了“大數據”上。

在今年3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陳罡首次發出“老旅游死,新旅游生”的預言,此后也成為他在公開場合反復強調的論點。他認為,隨著80、90后全部進入旅游消費市場,更為深度化、個性化的自由行市場將開始崛起。傳統產業模式下,低質量的跟團游將逐步退出市場。
“老旅游是低價團、零付團費等逆互聯網潮流的傳統形態,新旅游代表自由行、代表智慧旅游、代表大數據,代表整個互聯網更加開放的發展方向。”陳罡說。
這樣的觀點與中國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長的觀點高度一致。戴斌在第九屆中國旅游產業發展論壇上說:“如果回答不了后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創新問題,就是今天的旅游集團二十強,也可能分分鐘被咖啡館里那些穿著polo衫的年輕人替代,甚至被淘汰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旅游集團二十強也好,五十強也罷,彼此之間并不是競爭關系,真正的競爭者或者說顛覆者是年輕人,是時代。”
不可否認的是,戴斌和陳罡的預言,似乎正在慢慢變為現實。無論是從從社會現實還是從市場的發展趨勢都集體反映,一個“新旅游”時代即將到來。

而另一方面,以自由行為代表的旅游出行方式愈發成為主流。在當天螞蜂窩和中國旅游研究院共同推出的《全球自由行報告2017》中顯示,預計2017年全年國內旅游人次將達到50億,同比增長近13%,人均出游將達到3.6次,其中國內自由行人數占比97%;此外2017年全年中國公民出境游人次將達到1.28億人次,同比增長近5%,其中出境自由行人數占比53%。
不斷增長的市場,猶如一個持續擴容的數據庫,日益豐富的行為數據匯成一張越發具體的用戶畫像。具體到旅游企業中也同樣如此:公開資料顯示,螞蜂窩的月活躍用戶達到1億,每月產生的游記數量超過13.5萬篇,每日新增數據達到3T,每月新增目的地旅游問答41.5萬,累計點評數量超過1.78億。 “大數據應成為旅游行業的核心生產力。”陳罡表示。

陳罡認為,真正的旅游大數據研究,應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一方面切實幫助旅行者解決出行難題,提高旅行體驗,一方面幫助旅游企業把握市場走向,長遠布局,著力創新。
大數據應用的價值體現在供需兩端的鏈接與平衡上。在需求端,大數據技術讓旅行者的復雜行為能夠被機器準確識別、分析、計算,新型在線旅游企業也得以匹配符合旅行者個性化的旅游信息和旅行產品。在供應鏈端,商家也能夠利用大數據進行更高效的資源與服務的調整、決策。

“我們用一家400多人的公司,能夠在去年創造40多億的銷售額,這就彰顯了整個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能力。未來的螞蜂窩甚至可能成為一個AI Company,一個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型旅游數據服務平臺。” 陳罡表示,D輪融資后,螞蜂窩還將繼續在旅游攻略和數據開發上加大投入。
大數據應用不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從出行、導航、餐飲、購物,到社交、資訊、醫療、金融、旅行,數據無一不在其中發揮網絡效應——大數據在顛覆傳統的同時,也在塑造著未來。

責任編輯:馬麗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