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時代數據中心如何布局?
在2014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措施,培育壯大新業態和新產業,確定要積極支持云計算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融合發展,催生基于云計算的在線研發設計、教育醫療、智能制造等新業態。大
在2014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措施,培育壯大新業態和新產業,確定要積極支持云計算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融合發展,催生基于云計算的在線研發設計、教育醫療、智能制造等新業態。大力促進云計算也是基于解決投資分散、重復建設、產能過剩、資源整合不均和建設缺乏協同等諸多問題的方案。從應用模式來看,混合云將是未來云計算發展的趨勢,這決定了云計算的底層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在全國范圍內將按照“幾+N”形式布局,并且要求其“靈活可擴展”。
一、“混合云”是未來云計算產業的主要應用模式
在2013年的斯諾登事件曝光加劇了用戶對于云安全的擔憂,雖然公有云服務提供商依然會通過各種措施完善公有云的安全,并會繼續加強用戶隔離、數據備份方面的投入,但用戶出于對數據隱私性和可用性的考慮,必然會將核心數據及應用掌握在企業自己手中,通過企業私有云來支撐。“混合云”將是未來云計算發展主要應用模式,從中國市場需求來看,尤其是對國內的大型企業來說,混合云是最務實的方案,既充分利用原有設備的投資,又可以解決現有系統無法支撐突發業務流量和數據隱私方面的問題。從廠商動作來看,各個IT巨頭邁向云計算的方向無一例外的是“混合云”模式,IBM、HP、華為、微軟、EMC等紛紛推出混合云策略及解決方案。
二、數據中心將按照“幾+N”形式布局
與云計算應用的模式相對應,云應用中的“公有云”部分將主要由幾個大型甚至超大型數據中心承擔,由云服務商提供運營服務,而體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數據及業務將在企業“私有云”之上運行,由企業自己運營。數據中心布局最終將呈現“幾+N”的形式。目前,中國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布局還存在著市場的非理性特征。主要原因是目前尚處于國家引導發展的初期,尤其是處于政府政策性扶持階段,受優惠政策的支撐,云計算數據中心密集地集中在需求大、應用多的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區。市場主體并未過多地顧及能源支撐的可持續性,政策性支持弱化了市場要素的作用。“幾個”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未來布局將會在土地、能源、成本等的約束下,向資源富集,空氣、水、環境等較好,低溫冷能豐富的高緯度地區集聚轉移。“N個”企業私有數據中心將在企業附近就近布局。
三、高密度模塊化數據中心是重要趨勢
“混合云”中的公有云部分的業務是需要大型化數據中心承擔,數據中心的大型化已成必然趨勢,同時在運營和管理方面對運營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數據中心進入了一個模塊化、智能化的時代。從數據中心具體建設步驟來看,在數據中心規劃初期是無法有效預計未來的服務量級的,如果不顧業務量大小,盲目建設大規模數據中心會為數據中心建設企業帶來較大的前期成本壓力和資源浪費,而后期的擴建擴容存在著周期長、管理復雜等諸多限制。現在模塊化數據中心能夠較好解決這一問題,其特點是數據中心建設工程產品化,能夠通過工廠制造實現現場短周期、快速部署,滿足數據中心“靈活可擴展”需求。另一方面數據中心發展到現在節能、環保已經是其技術革命的重點環節,而高功率密度設備的大量應用使得數據中心的制冷問題越來越突出,數據中心建設需全生命周期地綜合考慮如何去提高可靠性和降低能耗。
四、數據中心產品不斷向融合方向發展
與數據中心模塊化的趨勢相適應,數據中心的產品也在不斷向融合化的方向發展,包括數據中心設備中的服務器、機房空調和UPS等環境設備、機房布線等。越來越多的廠商提供數據中心建設的綜合解決方案,甚至于有的廠商嘗試推出集成UPS的服務器設備。因此單一的產品提供商已經無法在這一輪市場競爭中立足,市場將更加青睞集成能力更強的廠商。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