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插手電力寬帶市場 前景被廣泛看好
從國內現有的寬帶市場格局來看,兩家獨大的格局勢必會被打破,廣電、中國移動以及國家電網的加入已成定局。然而從全局來看,能夠對國內的寬帶市場帶來較大沖擊力的卻在于中國移動及國家電網兩家,中國移動長期覬
從國內現有的寬帶市場格局來看,兩家獨大的格局勢必會被打破,廣電、中國移動以及國家電網的加入已成定局。然而從全局來看,能夠對國內的寬帶市場帶來較大沖擊力的卻在于中國移動及國家電網兩家,中國移動長期覬覦固網牌照,期盼能夠早日實現全業務運營,以彌補其固網短板,日前亦有消息指出工信部已經默許中國移動開展固網寬帶業務,一些地方移動公司亦開始布局。憑借中國移動強力的資金優勢,構建全國性的有線寬帶網絡亦不在話下。
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電網的寬帶布局。相比中國移動,國家電網的加入更加引起了現有固網運營商的憂慮。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今年也多次表示,國家電網的加入將使整個寬帶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基于智能電網實施寬帶滲透
目前國家電網已經在大力推動智能電網的建設,從智能抄表等一系列智能管控措施,到構建更加精細化的電力信息網絡,進一步深入至電力光纖入戶技術,并在全國進行了大規模試點。雖然目前電力寬帶的聲音并不多,然而憑借國家電網獨有的電纜入戶優勢,引入光纖復合低壓電纜(OPLC)將全面提升其光纖入戶的實裝率,而這正是電信運營商所欠缺的。
數據顯示,國家電網公司“十二五”期間規劃投資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規劃總量較“十一五”期間完成的1.2萬億元增長幅度為25%,這直接拉動了電網下的信息化建設。如今各主流通信設備商紛紛加大了在電力行業市場的投入,一方面助力國家電網的信息化建設,另一方面也幫助電網公司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幫助其實現相關技術的標準化。
一位線纜廠商專家指出,自國家電網首次推出電力光纖入戶技術以來,國內如中天、亨通等主流線纜企業紛紛參與到相關OPLC線纜的標準制定當中,同時亦加大了對于OPLC線纜的研發力度,2010年就實現了技術突破,隨時可根據市場需求提升OPLC線纜的產能。他進一步透露,“相比國內的電信運營商,國家電網等電力公司在資金投入上手筆更大,而且一旦確定方向,即全面投入建設,隨著智能電網的進一步推進,OPLC線纜市場將進一步擴大,我們對該市場的未來前景仍抱有很大期望。”
對于電網系統而言,開展寬帶業務,最需完善的系統在于接入網的建設。雖然目前電力線都已經實現了到戶,然而接入網仍不完善,需要進一步提升傳輸效率。國家電網很早就在籌劃構建基于電力網的EPON標準,包括中興、瑞斯康達等通信設備商都參與了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并最終明確電力EPON的相關標準,現已在各試點小區進行普及。
電力寬帶用戶感知良好
國家電網在電力寬帶的相關試點應用在進一步擴大,目前在沈陽、北京、成都等地市都有相應的試點小區,據了解,目前國家電網在北京地區開啟了兩個試點小區,豐臺區蓮香園小區、海淀區阜成路95號。
蓮香園試點主要基于光纖和電力線寬帶通信技術構建,采用用戶智能交互終端等技術,建立用戶與電網之間實時連接、互動開放的寬帶網絡,滿足電網雙向互動營銷的需求;阜成路試點則以光纖入戶為主導特征,在智能電網用戶服務智能交互平臺的基礎上,以交互機頂盒和電視機為展現手段,實現三表抄收和查詢、視頻點播、物業管理、商品配送、網絡增值、醫療服務等一系列特色服務,體現出良好的交互性和智能化特色。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