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連接一切
IPv6的口號是:連接一切。
到今天,全球聯網設備數量首次超過了全世界的人口。
未來幾年,汽車、電視、數字機頂盒、電表、攝像頭、醫療健康...等數十億規模的設備將連接網絡。據Gartner預計,到2020年將有超過260億個物聯網設備連接到互聯網。
不幸的是,IPv4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發出來了,IPv4只有43億個IP地址,而全球人口早已超過60億,每人平均可分配量不到一個,到2020年,隨著設備連接數量的增長, IPv4地址空間可以容納的連網設備不到估值的20%。
如果互聯網和物聯網要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在IPv6基礎之上。
何為IP
IP代表了電腦在Internet網絡上獨一無二的地址,用來與其他節點 (電腦)相連溝通。
作用如同門牌號碼一般。IP地址是用來分辨網絡上的不同電腦,讓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知道,誰來過這里做了什么事情。
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如上圖所示,住在北大街的住戶要能互相找到對方,必須各自都要有個門牌號,這個門牌號就是各家的地址,門牌號的表示方法為:
北大街+XX號。假如1號住戶要找6號住戶,過程是這樣的,1號在大街上喊了一聲:”誰是6號,請回答。”,
這時北大街的住戶都聽到了,但只有6號作了回答,這個喊的過程叫”廣播”,北大街的所有用戶就是他的廣播范圍,假如北大街共有20個用戶,那廣播地址就是:
北大街 21號。也就是說,北大街的任何一個用戶喊一聲能讓”廣播地址-1”個用戶聽到。
從這個例中可以抽出下面幾個詞:
街道地址:北大街,如果給該大街一個地址則用第一個住戶的地址-1,此例為:北大街0號
住戶的號:如1號、2號等。
住戶的地址:街道地址+XX號,如北大街 1號、北大街 2號等
廣播地址:最后一個住戶的地址+1,此例為:北大街21號
Internet網絡中,每個上網的計算機都有一個像上述例子的地址,這個地址就是IP地址,是分配給網絡設備的門牌號,為了網絡中的計算機能夠互相訪問,IP地址=網絡地址+主機地址,圖1中的IP地址是192.168.100.1,這個地址中包含了很多含義。如下所示:
網絡地址(相當于街道地址): 192.168.100.0
主機地址(相當于各戶的門號): 0.0.0.1
IP地址(相當于住戶地址): 網絡地址+主機地址=192.168.100.1
廣播地址: 192.168.100.255
IP地址的結構
IP地址 = 網絡地址+主機地址。
網絡地址(Network ID)
網絡地址位于 IP 地址的前段,可用來識別所屬的網絡。同一網絡上的所有設備,都會有相同的網絡地址。IP路由便是依據IP地址的網絡地址,決定要將IP包送至哪的網絡。
主機地址(Host ID)
主機地址位于IP的后段,可用來識別網絡上個別的設備。同一網絡上的設備都會有相同的網絡地址,而各設備之間則是以主機地址來區別。
由于各個網絡的規模大小不一,大型的網絡應該使用較短的網絡地址,以便能使用較多的主機地址;反之,較小的網絡則應該使用較長的IP地址。
為了符合不同網絡規模的需求,IP在設計時便依據網絡地址的長度,劃分出IP地址等級。
常見的3種地址等級
Class A
網絡地址長度為8 Bits,最左邊的Bit必須為 0。 Class A 的網絡地址可從00000000(二進位)至 01111111(二進位),,總共有 27=128 個。由于Class A 的網絡地址長度為8 Bits,因此主機地址長度為 32-8=24Bits,亦即每個Class A 網絡可用的主機地址只有2^24=16777216個(一千六百多萬)。
大部分Class A的IP地址,早已分配給當初參與ARPAnet(Internet 的前身)實驗的政府機關、學術單位、企業和非營利組織,例如:美國國防部、麻省理工學院和惠普公司。
Class B
網絡地址的長度為16 Bits,最左邊的 2 Bits必須為10(2進制),因此Class B 的 IP 地址必然介于128.0.0.0 與191.255.255.255 之間。每個Class B網絡可用的主機地址有 2^16=65536個,通常用來分配給一些大企業或 ISP使用.
Class C
網絡地址的長度為 24 Bits,最左邊的3 Bits必須為110(2進制),因此Class C的IP 地址必然介于 192.0.0.0 與 223.255.255.255之間。每個 Class C網絡可用的主機地址只有 2^8=256個,通常用來分配給一些小型企業。
IPv4演進
IPv4使用32Bits地址,因此只有 4,294,967,296(232)個地址。不過,一些地址是為特殊用途所保留的,如專用網絡(約18 百萬個地址)和多播地址(約 270 百萬 個地址)。
隨著地址不斷被分配,IPv4地址枯竭問題也在隨之產生。
1981年9月, IETF發布RFC791,此RFC替換了于1980年1月發布的RFC 760,以面向之前未曾考慮到的移動終端設備。
但是,網絡的快速發展,規模遠超設計當初的預期。1990年代前期,IETF開始檢討以下3個問題:
①IPv4的極限
②IPv4的延續策略
③設計新的IP
IPv4的極限
•IP地址數的不足
•路由表太大
接續上的網絡數量增加的話路由表也會跟著變大
因此提出了三種解決辦法:CIDR、NAT和IPv6。
CIDR
廢止IP分類方式,讓網絡地址的位數不再一定是8的倍數,而是可變動的,加入維持路徑表大小的技術,利用路由匯整方式來維持路由表的大小 。
遭遇困難:匯集的網絡都必須是集中在附近的,這跟目前實際依組織分配,分布全球的IP規劃是大不相同的,也使得實際達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只對出入網關分配真實地址,內部的主機則采用私有地址的方式;以網關器來做轉換。
遭遇問題:NAT壞點對點的透明性( 無法確認真實身份 ),沒有真實地址,無法達成P2P通信;NAT使得 QoS 、 Security功能及協定失效;提高網絡隱藏性的成本等等。
因此,IPv4的延續策略盡管暫時緩解IPv4地址緊張,但不是根本解決辦法。
▲需要注意的是,地址空間不足并不是IPv6的唯一驅動力
于是,開始考量下一代IP協議,轉向IPv6。
轉向IPv6
地址空間擴充
IPv4的地址長度為32位,地址空間為2的32次方,約42億(世界上平均3個人有2個IP地址)。
IPv6的地址長度為128位,地址空間為2的128次方,約3.4×10^38個(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有一個IP地址)。
IPv6地址表示
IPv4地址表示二進制:10101100 00010000 00000001 00000001 十進制:172.16.1.1
IPv6地址表示十六進制 2001:0410:0000:0001:0000:0000:0000:45ff
IPv6地址與IPv4地址表示方法有所不同,用十六進制表示,4位一組,中間用“:”隔開。
IPv6地址的壓縮表示
若以零開頭可以省略,連續全零的組可用“::”表示
IPv6地址 = 前綴 + 接口標識
前綴:相當于IPv4地址中的網絡ID
接口標識:相當于IPv4地址中的主機ID
前綴長度用“/xx”來表示
2001:da8:207::8207/64
地址前綴部分,或者有固定的值,或者是路由或子網的標識。例如:站點本地地址
IPv6地址分類
單播地址(Unicast Address)
如同 IPv4 的Unicast模式,適用在單一節點對單一節點的數據傳送。標識一個接口,目的地址為單播地址的報文會被送到被標識的接口。
這種類型的IPv6地址可區分為Global、Site-Local、Link-Local和IPv4-Compatible 4種型態。
①Global 地址:
前3 bits為首碼,內容固定是001,最后的64 bits 為接口標識(Interface ID)。Interface ID的功能如同 IPv4 的主機地址(Host ID)。
②Site-Local 地址:
前10 bits 為首碼,內容固定為1111111011,間隔38 bits的0之后,接著16 bits 的子網地址(Subnet ID),最后才是 64 bits 的接口標識。
③Link-Local 地址:
也是用前10 bits為首碼,內容固定為1111111010,接著是連續54 bits的0,最后的64 bits也是接口標識。
④IPv4-Compatible 地址: 沒有所謂的首碼與接口標識,只有原本32 bits的IPv4地址前面,加上96 bits的 0。
組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
IPv6 的組播整合了IPv4的Multicast及廣播傳送 (Broadcast),適用于單一節點對多節點的傳送。標識多個接口,目的地址為組播地址的報文會被送到被標識的所有接口。
這種類型的 IPv6 地址用前8 bits為首碼,內容固定為11111111,最后112 bits為Group ID。
任播地址(Anycast Address)
Anycast是IPv6地址新增的類型。它的特殊之處在于:一個Anycast地址可以被多個節點使用,但是傳送給此地址的報文,并非真的將它送到這些節點來,而僅僅是送給距離最近或成本最低(根據路由表來判斷)的一個節點。
以目前的應用為例,Anycast地址只能分配給路由器,不能分配給電腦使用,而且不能作為發送端的地址。這種IPv6地址的首碼長度不固定,首碼以外的位元都是0。
IPv6與IPv4的并存和轉換
IPv6的實現需通過既有IPv4設備過渡至IPv6, 才能以最少的代價實現IPv6應用。過渡技術主要解決IPV4和IPV6網絡共存狀況下的互聯互通,主要有三種策略:
雙棧 (Dual-Stack)
雙棧是在原有網路層 (Network Layer) 上, 再增加一個 IPv6的堆棧 (Stack) ,讓主機同時具備IPv4和IPv6通訊能力。
隧道技術( Tunneling )
在 IPv6 報文進入IPv4的網域時,將IPv6報文前面加上 IPv4報頭, 再送入IPv4 網域。當離開IPv4網域進入IPv6網域時, 再將IPv4的抱頭移除,還原回原本的IPv6報文。或由MPLS承載在IPv4 Internet海洋中連接多個IPv6孤島。
協議轉換
提供IPV4和IPV6的互通動作。如NAT-PT等提供IPv6與IPv4互相訪問地技術,適用于IPv6 Inernet與IPv4 Internet共存,而兩者又需要互相通訊的要求。
IPv6的優點
近乎無限的地址空間
更簡潔的報文頭部
內置的安全性
IPv4原本是為學術研究而生,因而使用初衷較為單純且環境也較為封閉,所以安全機制并不是很完善,
隨著時代的演進,網絡的普及程度已今非昔比,所以安全問題更加受到關注,雖然IPv4通過IPSec提供安全保護,但架設與管理也是額外的負擔。
而IPv6在設計時已對安全性的問題進行考量,希望提供內嵌式的點對點安全保護能力,改善安全問題。
更好的QoS支持
更好的移動性
編址層次等級
IPv6應用舉例
移動通信:隨時隨地移動上網
時時在線,雙向通信:網絡游戲、網絡課堂、隨時隨地資源共享
萬物連接:
組播應用:
應用于出租車聯網:
還有利用IPv6無狀態自動配置的特點部署IPv6視頻攝像頭等等...
總之,由于IPv4網絡地址隨著網絡的需求量而慢慢的被消耗殆盡, 而IPv6補足IPv4所欠缺的,不僅在IP地址空間上增加了許多, 還在安全、自動配置......上加強了許多功能。
這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將推進IPv6規模部署,高效支撐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