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封鎖怎么辦?“國網芯”來了!
4月20日下午3點,中興通訊舉行發布會,回應美國對其禁止出口事件。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明確表示,反對把貿易政治化,他表示將加大研發投入,并認為求人不如求己,反對某些國家單邊主義破壞全球產業鏈。
自美國商務部4月發布禁令,宣布“今后7年內,將禁止該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以來,這些天,國人關注的一個焦點是:出口禁運觸碰到了中國通信產業核心技術缺乏的痛點。"缺芯少魂"的問題,再次嚴峻地擺在人們面前。據《人民日報》報道,2016年,中國進口芯片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
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對于電網來說,也是如此。我們應該怎么做?
“我們的精神、我們的財富,就是外國人沒有的東西我們能不能搞出來,外國人對我們封鎖的東西我們能不能搞出來?我們應該增強豪情壯志,進一步激發創新的信心和決心。科研工作,一定要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去創新。”——摘自《舒印彪在國家電網公司2018年第二季度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來源電網頭條
“數字國網”是國家電網公司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的重要舉措,芯片是國網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支撐點,國網人要做自己的“中國芯”——“國網芯”。
國家電網公司日前召開的2018年第二季度工作會議透露,在電力芯片領域,國家電網公司已具備億級規模發行能力,形成了整體解決方案優勢。數據顯示,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芯公司”)累計發行芯片8億多顆。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電力系統用電側智能設備芯片國產化率由2010年前的不足10%提高到現在的60%以上,為智能電網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安全保障。
信息技術是智能電網的核心,芯片是信息技術的核心。但就在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相關智能設備中的核心芯片90%以上還依賴進口,這對堅強智能電網信息安全構成巨大隱患。
“國網芯”是如何在國際封鎖中實現突圍,用“芯”守護電網數據安全的?
從2010年到2017年,智芯公司累計投資3億多元,建成國內領先的芯片設計分析實驗室、安全分析實驗室、電力線通信應用技術實驗室和感知系統及射頻識別芯片(RFID)產品全系列檢測實驗室。2010年,該公司開發的電表安全芯片,一次流片即實現芯片的大規模量產。
一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中國密碼學會密碼芯片專家及國際知名的失效分析專家等作為顧問支撐團隊的“高、精、尖”集成電路設計隊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團隊開發的“密碼芯片系統的攻防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是我國唯一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密碼芯片項目。
“要圍繞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芯片公司,整合利用內外部資源,全面推進“國網芯”在電網中的規模化應用,加快輻射其他工業領域,形成多領域廣泛應用的市場格局,力爭2~3年時間進入國內芯片設計企業前三強。”——摘自《舒印彪在國家電網公司2018年第二季度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來源電網頭條
建設科技強國,等不來、買不來,只有靠干出來。正如大家所說,要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不必為今天的封鎖驚慌失措,發展智能制造,我們能夠克服初期從無到有的困難,也有信心在后期突破核心技術的瓶頸。一起加油吧!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