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專利?誰在侵權?遏制電力裝備侵權 缺的就是重罰!
一邊是兩次斬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江蘇支柱企業,另一邊是多次獲評國家、省級“創新典型”的河北“明星”公司,兩個本應相敬為賓的“創新先鋒”,相遇的方式卻是對簿公堂——3年前,在一個偶然的場合,江蘇神馬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神馬電力”)研發中心總工程師方江吃驚地發現,自家的專利產品竟“現身”千里之外,被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下稱“河北硅谷”)長期占用,旋即訴諸法律。
雙方歷時3年多的專利糾紛,日前由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作出判決:河北硅谷立即停止制造、銷售神馬電力的專利產品,并賠償后者經濟損失30萬元。“揪心!”方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有感而發,“更揪心的是,在自主創新如此受重視的今天,侵權為什么還是屢禁不止?”
記者在采訪調研中進一步了解到,電力裝備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其知識產權保護現狀整體堪憂,尤其是部分中小企業,在遭遇侵權時通常會因訴訟成本高、耗時長而被迫放棄維權。根據國家相關戰略規劃,電力裝備自主化率到2020年將達90%。然而侵權不止,何談創新?
誰的專利?誰在侵權?
兩家公司的專利之爭源于一個名為“輔助傘套”的專利裝備。這個酷似雨傘的裝置,主要用于變電站、輸電線路等設施的絕緣子表面,可防止雨水、冰雪、霧霾等侵害,確保電力系統穩定運行、防止停電等情況發生。
據記者了解,此前,為預防類似侵害,通常做法是在絕緣子表面噴上一種涂料,其弊端在于需定期清掃、補涂,維護成本較高。按30年使用周期計算,傳統防護方式至少需噴涂6次,而使用輔助傘套只需一次安裝,后期再無花費。
在2015年于內蒙古烏海舉行的一次項目招標中,方江發現有人拿著自家的“輔助傘套”參與競標。“當時的中標企業叫河北硅谷。我們也是偶然發現,他們提供給用戶的產品竟與我們的一模一樣。”方江告訴記者,隨后他分別向招標單位、招標代理機構及河北硅谷發出律師函,但并未引起重視。“河北硅谷堅稱沒有抄襲,甚至向相關部門提出‘廢除專利’的申請。”
歷經三年拉鋸,該案件終于在今年5月有了定論,但河北硅谷并不認為錯在自己。“已提交補充證據走上訴程序,公司上級領導說不想過多評價。”河北硅谷一位自稱為銷售處處長的趙姓人士說。而在其官網上,“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河北省‘巨人計劃’創新創業團隊”等多個“創新”資質被置于顯眼位置。“到底誰在竊取?”該人士反問記者。
“除了設備,我們更注重全套解決方案,根據用戶實際進行建設安裝,這需要大量的計算、設計。別人或許能‘學樣’,但未必能復制內在。換句話說,光有設備卻無配套方案,運行中仍可能出現大問題,長此以往將失去用戶信任,殃及原創企業,甚至導致整套裝備被直接淘汰。”方江告訴記者,“這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值得關注的是,在電力設備行業,類似的“專利糾紛”屢見不鮮。記者查閱數據機構“知產寶”統計獲悉,2013-2017年,僅北上廣三地的電氣機械及器材、線纜制造行業專利侵權案數量就已居各行業第二。2018上半年,有據可查的電力裝備侵權案件文書也已達百余份。“這還不是全部,有些未走法律程序或尚未宣判的都沒算在內。我們遇到的電力裝備侵權事件遠比你看到的多得多。”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原主審法官、北京盛美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蔣利瑋告訴記者。
“誰研發 誰背包袱?”
與侵權數量同步增長的,還有相關企業的經濟損失。曾因專利糾紛“交手”3年的正泰集團與天津施耐德,2006-2009年間至少15次對簿公堂,最終法院判處后者向正泰支付1.75億元賠償金,創下我國知識產權案件最高紀錄。因行業特殊性,侵權給電力裝備企業帶來的損失很難全面統計,但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上述賠償只是行業損失的“冰山一角”。
“如不維權,上千萬元研發經費就會打水漂,心里不甘;堅持維權,1項專利的訴訟就要拖3年,其他侵權根本無暇顧及。難道真是誰研發誰就背包袱?”方江向記者道出心中疑問,“維權為何如此之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專利維權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障礙。
首先是專利保護力度不足。“專利保護條文已相對齊全,但就保護力度看仍遠遠不夠。”電力行業資深律師展曙光舉例稱,“現在的賠償多以‘填平’損失為主,即企業損失多少獲賠多少,難以起到真正的震懾作用。幾十萬、上百萬元的賠償金,相較侵權收益很可能微不足道。”
其次是維權成本偏高。有企業人士向記者坦言,一旦遭遇侵權,企業無論選擇哪種維權方式,必然花費大量人力財力。“有時候,訴訟費比賠償金還高。就算最后勝訴,產品也錯過了最佳的市場推廣期,得不償失。”
展曙光也稱,因專利企業很難證實前期研發投入,該部分損失難以計量,所以難獲補償。“維權成本高、效果也未必理想,企業難有維權動力。”
最后是執行層面的問題。以關鍵環節“舉證”為例,蔣利瑋表示,產品舉證須雙方律師、法官共同在場,對照專利文書逐一鑒定。“因產品特殊性,電力裝備不可能像手機一樣,去市場買來就拿著比對,其涉及生產、銷售、使用等多個環節,導致僅取證一項工作就可能歷時數月,尤其是在用設備,很難讓電廠犧牲利益停工配合。況且電廠本就是裝備企業的潛在客戶,企業怕得罪電廠,寧愿主動不追究。
保護創新與創新本身一樣重要
是時候關注電力裝備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保護了——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不約而同向記者發出呼吁。
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已達13.6億千瓦,位居世界第一。“一項電力設備從實驗室走到市場,考驗重重、非常不易。侵權行為嚴重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企業一旦卷入,將面臨一場曠日持久、勞民傷財的糾紛。”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副秘書長盛建華指出,對行業和企業而言,知識產權保護與自主創新同樣重要。
專利維權如何進一步完善?蔣利瑋表示,這首先取決于企業自身。從研發之初,企業就應未雨綢繆。“專利其實就是企業財產,只有真正進入市場交易才能從中獲益。申報專利的同時,應提前做足準備,預先考慮后期可能涉及的維權環節,提前做足功課,才能在遭遇侵權時不至于束手無策。”
除了企業自身預設“防火墻”,展曙光認為,專利的政策保護力度也應同步強化,尤其是要加大對侵權企業的懲罰,盡快解決“維權成本高、侵權代價低”的老大難問題。“按照現行法規,在維權者難以自證損失的情況下,賠償額的上限不能超過一百萬元,這更像是‘補償’,而非‘懲罰’,并未真正實現對侵權企業的懲罰與震懾。”
“對侵犯知識產權者要加倍懲罰,對惡意侵犯知識產權者要重罰直至傾家蕩產。”展曙光稱。
值得注意的是,專利保護在國家層面也正得到更多關注。7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表示,我國將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著力解決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問題,并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行動。
遏止侵權,缺的就是重罰
社評
如果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么針對科學技術的“山寨”、盜版,就是生產力發展道路上必須移除的“絆腳石”。
事實上,自從有了技術創新,這塊“絆腳石”始終如影隨形。為保障創新者的權益不受侵害,進而調動更多技術創新者的積極性,17世紀便產生了專利制度。經濟史學家研究認為,英國之所以能夠引領第一次工業革命并成為“日不落帝國”,正是因為其相對于其他國家較早、較完備地建立了產權保護制度。此后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崛起,都與產權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有直接因果關系。
我國知識產權、專利等保護制度經過多年發展,也已取得可喜進展。隨著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專利申請數量逐年攀高。2017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快速上升至138.2萬件,已連續七年居世界首位。如何保護好每年超百萬件專利發明者的合法權益,顯然不是一件易事。
雖然至今歐美等發達國家“侵權”的案例也并不少見,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些國家對于知識產權、專利等創新成果的保護水平,明顯高于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產權保護意識方面,更是遠遠領先于發展中國家。
雖然專利保護工作日益精進,但我國的專利產品頻遭盜版,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屢遭侵犯,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其中能源裝備行業一直是“重災區”。有的侵權企業急于變現,未經同意就將他人的產品拿來改裝、仿制,堂而皇之拿到市場銷售;有的研發工作淺嘗輒止,遇到問題首先想到“偷師”同行,模仿總比原創來得輕松;還有企業竟在新技術鑒定會現場,遇到同期參與鑒定的同行急切“偷”技術,導致涉密資料被帶出會場,重要信息遭遇外泄。
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僥幸心理在作祟。能源裝備屬技術密集型行業,相較于其他專利產品,其研發投入大、時間長,特別是某些核心專利,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動輒耗時幾年、十幾年。相比之下,“拿來主義”無疑是種“捷徑”,對侵權企業誘惑極大。
另一方面,侵權成本偏低、維權成本過高讓侵權行為“壯了膽子”“鉆了空子”。雖然有實力雄厚的企業,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憤然抗爭,但也存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困境。例如,一些大型能源企業用于申請保護專利、外部咨詢等方面的資金,甚至與專利本身授權、轉讓的收益相當。而資金不足的中小型企業則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因擔心得不償失而只能被迫放棄維權。
國外實踐表明,重罰是遏止侵權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而這正是我國專利保護的“短板”。例如,美國知識產權法規強調加重懲罰性賠償,侵權者最終支付的損害賠償可以提升至初始數額的3倍;法國知識產權法典規定,損害賠償金不能少于侵權方使用該知識產權的總費用。始于2011年的蘋果、三星“專利戰”便是“重典治侵權”的經典案例之一。2018年5月,歷經7年馬拉松式的訴訟,法院最終裁決三星侵權,并向蘋果支付3.99億美元賠償金。在此基礎之上,三星還需向蘋果賠付1.4億美元,作為補償性賠償金。
除此之外,企業自己也要裝好“防盜門”和“電子眼”。例如,有的企業在遭遇侵權后,才想起設立知識產權部門;有的企業雖然設置了維權部門,卻并無維權手段,形同虛設。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能源裝備已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嚴格知識產權保護,需要法律法規的健全、企業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我們相信,隨著這些工作的日益完善,專利“要不來、買不來”卻可以“抄得來、偷得來”的怪誕現象會越來越少,“自主創新不用偷,防范到位偷不成,懲罰嚴厲不敢偷”會成為常態。
責任編輯:仁德財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浙江“兜底”售電為何有人點贊有人不爽?
2021-12-20售電
-
分錢、分糧、分地盤…大秦電網招募售電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電,招募,貴州區域,合伙人,限50個,名額,月入上萬,不是夢 -
10月份用電量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0-11-17全社會用電量,國家電網,產業用電量 -
能源市場“負價格”事件分析及啟示
2020-11-03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改
-
國家發改委給14家單位回函了!完善落實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的八條建議
2021-03-10國家發改委,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八條建議 -
2020年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蘇五省區改革推動成效顯著
2020-11-16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 -
貴州電網關于支持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的建議
2020-11-10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2021-10-15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目錄電價,電力,營銷系統,影響,電改 -
電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開兩頭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電改新思維十七】目錄電價“天花板”被捅破,對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有何影響?
2021-05-20電改,電價,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大秦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