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淺層地熱能供暖,京津冀還需跨過幾道坎兒?
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等6部委近日印發《關于加快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促進北方采暖地區燃煤減量替代的通知》,為地熱產業發展再添“一把火”。到2020年,淺層地熱能將在替代京津冀地區民用散煤取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資源稟賦最佳、開發程度最高、供熱比重最大——據國土資源部“十二五”系統評價,京津冀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量折合標煤約0.92億噸,現實際開發量僅255萬噸,供暖面積8500萬平方米,占全國總量的20%。雖優于其他地區,但較自身26.7億平方米的供暖潛力,這一利用率明顯偏低。推廣淺層地熱能供暖,京津冀還需跨過幾道坎兒?
“以北京為例,利用淺層地熱能供暖的面積現為4000多萬平方米,遠超國內其他地區。勘查發現,淺層地熱能足以解決北京7.21億平方米的建筑供暖,但已開發程度遠遠不夠,可挖掘潛力很大!”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副總工程師、能源地質處處長李寧波感慨。
縱觀京津冀三地,淺層地熱能供暖尚處初級開發階段。供暖的8500萬平方米面積,與26.7億平方米潛力相差甚遠。要讓淺層地熱能在京津冀火起來,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技術層面并不存在障礙,但仍需跨過建設成本、政府監管、行業規范等多道坎兒。
實際開采量不足1%
不用煤也不用氣,1500多根管道深埋地下100多米,利用熱泵技術將管道中的熱能收集,可滿足近50萬平方米供暖,每年還可節約能耗1400噸標煤、成本400多萬元。這是位于北京海淀區的用友軟件園——北京首個大規模淺層地熱能供暖項目。
日前在園區露天溫度檢測儀旁,記者看到顯示屏上的數字在14-16攝氏度間跳動,而北京溫度彼時已降至零下。這是對熱埋管溫度的實時監測,該區域地下溫度常年在此區間恒定,足以保障園區供熱需求。
地表以下200米以內、溫度低于25攝氏度,淺層地熱能分布廣泛、綠色低碳、可就近利用,被視為從源頭破解京津冀供暖“霾怨”的新路徑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熱和水文地質學家汪集暘表示,與傳統鍋爐供暖相比,利用地熱泵供暖的二氧化碳排放至少降低一半;若熱泵所需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減排量可達100%。
國家首次出臺的《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也提出,“因地制宜、集約開發、加強監管、注重環保”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累計實現淺層地熱能供暖2.28億平方米。
前景美好,現實骨感。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王貴玲介紹,根據國土資源部“十二五”系統評價,京津冀地區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量折合標煤約0.92億噸,可滿足供暖面積26.7億平方米。目前實際開發量折合標煤約為255萬噸,占可開采總量不足1%;供暖面積僅為8500萬平方米,實際應用率不足4%。
管理缺位成本制約
“三人組個打井隊,搞點設備、聘個機長就開挖,多低價格都敢接,實在干不下來拍拍屁股就走。責任無從問起,實在讓人痛心!”談及淺層地熱能應用現狀,李寧波一語道出行業“怪相”。
李寧波表示,前期扎實的勘探評估,是決定一個地區是否適用淺層地熱能的關鍵所在。但因暫未出臺相關準入門檻、施工標準、行業準則等,不少公司迎利而上,實際根本不了解地質條件、開采工藝等基本情況,甚至連起碼的設計、開發能力都不足。同時因地下換熱系統的施工缺乏監理依據,企業違規成本低,一些亂象遲遲無法根治。“一旦遇到困難復雜、難以操作的工程,不僅造成甲方損失,更浪費了寶貴的地熱資源,或埋下隱患。地熱開采是件‘良心活’,并非誰都有資質來做。”
而在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克棪看來,經過40余年發展,淺層地熱能開發在資源、技術層面已無障礙,即使再加50%的開采量也沒有問題,更大的制約在于成本。
山東黃金集團淄博公司總工程師張克臣算了一筆賬:按打3口井花費1000萬元、地熱泵站建設成本570萬元、供暖設備及安裝費用1324萬元計算,房屋使用壽命為70年,一冬折舊費就超過40萬元。同時考慮到用戶承受能力,收費還不能高于集中采暖。
記者了解到,部分企業曾希望通過政府補貼分擔成本。但至目前,國家層面尚無針對地熱供暖的統一補貼出臺;京津冀雖有地方政策,卻非每個企業都能享受。落實成了難題,企業有時不得不“賠本賺綠色”。
因地制宜整合資源
雖處黃金發展期,淺層地熱能利用如何突破瓶頸邁過坎兒?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熱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龐忠和認為,盡管資源稟賦各不相同,由中石化集團與河北雄縣聯合打造的首個“無煙城”項目,仍是京津冀地區可參考、可復制的典型案例。
“該項目通過‘連片開發、統一管理’模式,將原本分散的地熱井收購起來,并交由一家公司主導規劃、集中運營,既避免盲目開采,也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龐忠和打了個比喻,“就像有兩家單位被堵墻隔開,各自打了一口井,用的卻是同一片地熱資源,實則造成浪費。若把這堵‘墻’打通統一管理,效益出來、成本也低了。”
結合京津冀實際情況,龐忠和進一步指出,淺層地熱能資源總量大,分布卻不均勻。要想加以經濟科學利用,首先需找到“聚集地”。以此為基礎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區域用能結構、地質水文條件等,在地下空間合理協調的前提下開發。
針對管理缺位,李寧波則建議采用“政府監管下行業自律”的形式進行規范。“加強頂層設計,首先需明確一個牽頭管理部門。目前這種礦權歸國土部門管、取水許可在水務部門、開采又無人監理的混亂管理,亟待理清。同時,還需出臺規范標準,加之相關協會、組織等監督,避免行業魚龍混雜。三者銜接起來,方有據可依。”
而對成本難題,除呼吁出臺合理補貼外,專家還提議采取PPP模式、創新投融資等靈活形式,緩解前期建設壓力。國家發改委也提出,淺層地熱能項目的運行電價和供暖收費可參照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價格。傳統供熱地區原則上由政府按實際成本,在考慮合理收益的基礎上收費,其他地區由相關方協商確定。

責任編輯:龍小蝦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浙江“兜底”售電為何有人點贊有人不爽?
2021-12-20售電
-
分錢、分糧、分地盤…大秦電網招募售電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電,招募,貴州區域,合伙人,限50個,名額,月入上萬,不是夢 -
10月份用電量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0-11-17全社會用電量,國家電網,產業用電量 -
能源市場“負價格”事件分析及啟示
2020-11-03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改
-
國家發改委給14家單位回函了!完善落實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的八條建議
2021-03-10國家發改委,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八條建議 -
2020年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蘇五省區改革推動成效顯著
2020-11-16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 -
貴州電網關于支持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的建議
2020-11-10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2021-10-15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目錄電價,電力,營銷系統,影響,電改 -
電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開兩頭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電改新思維十七】目錄電價“天花板”被捅破,對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有何影響?
2021-05-20電改,電價,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大秦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