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業:如何做互聯網加法?
在中聯重科,互聯網被寫入了兩化融合的戰略目標,即互聯、可控、智慧、安全。中聯重科近年來以開放、創新的方式為中國制造業闖出了一條新路。通過搭建以客戶和市場為中心的信息化平臺,根據互聯、智慧、可控、安
在中聯重科,互聯網被寫入了兩化融合的戰略目標,即“互聯、可控、智慧、安全”。
中聯重科近年來以開放、創新的方式為中國制造業闖出了一條新路。通過搭建以客戶和市場為中心的信息化平臺,根據“互聯、智慧、可控、安全”的兩化融合方針,中聯重科著力鍛造以互聯為基礎的全球營銷及服務能力,以智慧為基礎的全球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以戰略為導向的全球風險內控能力,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的全程安全運行能力。為全球化蓄力起跑奠定基礎,成為踐行國家“互聯網+”戰略的先鋒。
那么,中聯重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互聯、可控、智慧、安全
喧鬧的工廠、巨大笨重的零部件、繁忙的工人,機械化的流水線,這些是外界對于重型制造業的主要印象。如今在一批中國企業的努力和創新下,情況得到了徹底改變。以中聯重科為例,這家成立于1992年的老牌機械行業龍頭企業,僅用了5年的時間就從一家傳統企業實現了向數字化企業的轉型。中聯重科脫胎于長沙建筑機械研究院,是上個世紀90年代典型的科研院所轉制的產物,就是這家企業如今的生產環境、技術創新卻在業內領先,稱得上是一家“D世代”的中國企業(所謂D世代,就是數據時代的簡稱)。
在中聯重科,互聯網被寫入了兩化融合的戰略目標,即“互聯、可控、智慧、安全”,互聯排在了第一位,可見其對互聯網的重視。2013年以來,在世界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面臨重大挑戰,也讓中聯開始關注如何利用“互聯網+”實現商業模式轉型。對中聯而言,“互聯網+”更多可能意味著信息共享,讓企業和客戶之間的信息交流更加順暢。以前所有的基礎信息化都是為了企業自己使用,但現在的信息化是為了加強與客戶的黏性,向客戶開放信息。
按照“互聯網+智能制造”的雙重戰略部署,圍繞“互聯網+”與工業4.0的內涵與外延,中聯重科通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工程機械制造行業的結合,推進智能制造,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中聯重科采用“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明確了以打造全球化階段的可持續競爭優勢為重點,聚焦工業4.0的轉型方向,以互聯網制造和營銷服務模式轉型為重點,從兩化融合的前端、中端、后端進行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全面部署戰略。前端以“全球中聯”為導向,以互聯網轉型、信用銷售為重點,打造支持全球化運作的價值網絡,中端以“數字中聯”為導向,以數據為中心、以數字化為手段,實現產品生命的端到端全面數字化、集成化管理;后端以 “智能中聯”為導向,依托物聯網、智能控制技術,實現從客戶需求的智能化跟蹤、產品信息的智能化追蹤、產品制造的個性化生產、產品運行的全程監控。
具體來說,中聯重科的“互聯網+”戰略以服務為導向,以信息共享為核心,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工具,讓IT部門由研發逐漸轉型為利潤部門。“只有通過‘互聯網+’轉型,讓后市場服務變得更超前、更有競爭力,才能做到產品智能化,讓未來全球的整體競爭格局發生更大變化。”中聯重科首席信息官王玉坤對媒體表示。
“互聯網+”帶來的好處
通常一個新概念從提出到落地要經過很長的時間,互聯網+在制造業就遭遇到這樣的情況。但是對于一家很早就夯實了信息化基礎的制造業企業來說,“互聯網+”的落地要比別的企業容易得多。以微信為例,重慶本地的私人混凝土車承包商李陽就經常通過手機微信與中聯重科的服務人員進行頻繁互動。“我會用手機來向客服代表提問,讓她幫我看看車子出的問題嚴不嚴重,怎樣更好的保養維護設備。我也參與一些線上粉絲互動,這對我們長期在外作業的人來說,既實用又有樂趣。”目前,這一微信賬號的粉絲量已接近30000個,預計微信用戶數還會有所上升。
互聯網在中聯重科與客戶之間搭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據中聯重科信息化部部長張飛慶介紹,在這之前,中聯重科也經歷過按銷售定生產的時期,在市場供不應求的階段,這些都不算什么問題,反正產品基本上還沒生產出來就有人訂購了,但是在經濟新常態到來之后,市場訂單驟然減少,問題就非常突出。“最大的困難在于,從高峰期到新常態的低谷時期時,原來的這種基于預測的生產模式不管用了。因為原來的預測準確度只能達到百分之五六十,在市場處于低谷期時這意味著一半的產品可能會轉化為滯銷的庫存,大量占用流動資金,給公司資金流帶來很大的壓力。”有了微信服務號之后,與客戶、供應鏈伙伴之間的溝通增加了許多,也為公司帶來了大量個性化生產訂單。
據介紹, 中聯重科很早就在市場前端采用微信服務號、短信通知等社交手段,為客戶提供了微官網、微信會員、粉絲活動、配件商城、在線報修等在線功能,實現了線上、線下的一體化服務,精準營銷。在提升售后服務水平上,中聯重科建設了移動營銷售后服務平臺,通過呼叫中心、移動服務、精準派工、過程監控、離線數據查詢和反饋等功能,將13萬臺設備與中聯重科服務調度中心及快速反應團隊無縫連接,為客戶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360度貼身智能服務。在提升產品智能服務上,通過物聯網技術、北斗導航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分析構建了基于物聯網的智能云服務平臺,實現了遠程在線工況檢測、運行信息自動采集與存儲、故障預警、作業狀況分析等功能。2014年4月,馬凱副總理蒞臨中聯重科調研,對公司物聯網應用給予了充分肯定。
改變企業生產流程
在實踐“互聯網+智能制造”的過程中,中聯重科通過“互聯網+”來支撐企業的生產模式向訂單式生產方式的轉變。
據張飛慶介紹,目前工程機械產品生產需要的一些重要零部件和物料都是依賴于進口,按照ERP系統中的訂貨、運輸和到貨周期來看,通常需要3~9個月的時間,這么長的時間顯然不能適應現在這種訂單式生產中的客戶需求。
為此,中聯重科采取了分兩步走的戰略,即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預測的準確性和供應鏈的效率。通過“互聯網+”的前端應用,比如微信平臺或手機移動平臺,可以幫助中聯重工準確預測上述訂單化生產中的客戶需求,從而提升生產的速度。在供應鏈效率提升方面,過去預測性質的生產方式是粗放的,如今工廠可以在采購零部件的時候,分批分次地進行配送,這樣既能減少庫存的壓力,也能讓生產的控制更加有效。
中聯重科在生產的過程中,對工業零部件的數據信息管理采用了二維碼這樣的工具來加強管理,能夠實時掌握采購、物流配送、工位配送、報檢等環節的生產細節。同時通過MES與Andon系統、車間看板的集成,可以第一時間了解什么物料緊缺,并將這些信息第一時間反饋給供應商及時送貨,整個生產環節都是非常透明的。
在支持從生產型制造商向服務型制造商轉型的過程中,APP等新工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以前為客戶提供7x24小時服務的時候,最大的困難在于有很標準的流程,但是沒有手段來做監控。現在通過呼叫中心、微信、手機APP,可以把客戶服務業務流程集成于移動智能終端,形成售后服務閉環管理,在客戶報修或者提供主動服務時,通過呼叫中心就近選擇服務人員分派工作,并通過手機APP實時掌握服務人員的現場服務情況,讓整個服務更加可控和有效。
本文刊載于《中國信息化》雜志2016年第4期(2016年4月10日),敬請關注!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浙江“兜底”售電為何有人點贊有人不爽?
2021-12-20售電
-
分錢、分糧、分地盤…大秦電網招募售電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電,招募,貴州區域,合伙人,限50個,名額,月入上萬,不是夢 -
10月份用電量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0-11-17全社會用電量,國家電網,產業用電量 -
能源市場“負價格”事件分析及啟示
2020-11-03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改
-
國家發改委給14家單位回函了!完善落實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的八條建議
2021-03-10國家發改委,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八條建議 -
2020年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蘇五省區改革推動成效顯著
2020-11-16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 -
貴州電網關于支持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的建議
2020-11-10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2021-10-15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目錄電價,電力,營銷系統,影響,電改 -
電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開兩頭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電改新思維十七】目錄電價“天花板”被捅破,對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有何影響?
2021-05-20電改,電價,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大秦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