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機構綜合能源管理提質增效具有較大空間
綜合能源管理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基本路徑,是涵蓋源側、網側和負荷側能源管理的重要管理理念。公共機構是節能降耗工作的倡導者,也是先行者和推動者,有責任在節能降耗管理中作出表率,在降碳工作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積極研究探索綜合能源服務公共機構節能降碳,深入推進公共機構綜合能源管理,全力構建公共機構能效服務和能源托管服務體系,對于支撐服務國家“雙碳”目標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電力企業管理” 作者:牛少華)
我國公共機構綜合能源管理現狀
我國的公共機構主要包括政府機關、學校、醫院和場館設施等領域,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撥付來正常運轉。公共機構在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資源,公共機構帶頭節約資源,不僅對控制和降低資源消費增長有著直接的現實意義,而且對引導和推進全社會節約資源起到積極的示范效應和導向作用。
公共機構降低碳排放水平、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是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管理的必然要求。2022年與2012年相比,電力消費占比提升16.52%,煤炭消費占比下降31.59%,為公共機構綠色低碳轉型打下堅實基礎。目前,國家對公共機構碳排放的約束通常考慮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截至2022年底,全國公共機構約175.52萬家,能源消費總量1.69億噸標準煤,用水總量109.79億立方米。直接排放主要是指化石燃料在各種類型的固定和移動燃燒設備中發生氧化燃燒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具體包括鍋爐房或開水房消耗的燃煤、天然氣、燃油,食堂消耗的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燃煤、燃油,公務用車消耗的汽柴油。間接排放主要是指消耗外購電力和外購熱力產生的排放,具體包括公共機構照明、空調(新風)、電梯、電開水器、水泵、辦公(教學、科研、醫療)設備、數據中心機房等所消耗的除光伏、風力等可再生能源以外的外購電力,以及采暖、生活熱水所消耗的除光熱等可再生能源以外的外購熱力(熱水或蒸汽)。
推動能源消費革命,就是要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費,有效落實節能優先方針。2021年2月22日,《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1〕4號)正式印發并明確指出,要提高服務業綠色發展水平,鼓勵公共機構推行能源托管服務。2019年10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總體方案》,要求通過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創建行動,廣泛宣傳推廣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建立完善綠色生活的相關政策和管理制度,推動綠色消費,促進綠色發展。2022年9月7日,國管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鼓勵和支持公共機構采用能源費用托管服務的意見》,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公共機構采用能源費用托管服務工作,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推進公共機構綠色低碳轉型。今年4月27日,國管局組織召開2023年全國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推進會議,對公共機構綠色低碳轉型方向和路徑實施,特別是對提質增效進程提出了更加清晰的新要求。
公共機構綜合能源管理問題
及難點
當前,公共機構綜合能源管理還面臨一些問題和難點,如能源管理體系不健全、指標量化細化不夠、數據統計粗放和能源托管服務實踐推進不力等,分析如下:
能源管理制度標準體系還不健全,離“雙碳”目標實現的要求還有差距。從國家層面來看,“雙碳”標準的構建參與主體多、涉及領域廣、覆蓋范圍大,“雙碳”標準體系建設還處在從小到大、從點到面,從普遍適用性質的通則標準向多行業、多環節適用性具體標準發展的關鍵時期。公共機構領域同樣面臨標準體系不完善、與國際標準銜接不緊密、綠色公共機構的國家評價標準還沒有建立等問題,離全面支撐“雙碳”目標的實現尚有差距。公共機構作為能源資源的重要消費端,國內還沒有專門面向公共機構碳排放核算的標準(或指南),各地區只針對重點排放單位(年排放5000噸二氧化碳以上)核算碳排放量,公共機構中除了部分高等院校或場館在重點排放單位行列,大部分公共機構尚未進行碳排放核算。
能源管理碳排放指標量化細化不夠,離對標要求還有差距。國管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編制的《“十四五”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規劃》,對標節能減排的政策文件要求,設置了19個量化指標。其中,要求“十四五”期間全國公共機構碳排放總量控制在4億噸以內,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下降7%。對這一指標,各級公共機構需要層層予以分解,但應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節能減排政策和技術水平以及其他相關因素,還應結合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與全國碳市場配額總量情況,防止統一的控制指標可能造成的地方各級公共機構層層加壓的不良趨向或為了完成控制目標人為調整統計數據等情況。
能源管理碳排放數據統計不健全,離高效運行還有差距。計算現階段全國公共機構碳排放總量,是測算公共機構碳達峰總量和時間的重要基礎,但目前公共機構碳排放數據統計、利用等還不能完全適應“雙碳”目標要求。一是各級公共機構按照《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調查制度》規定,定期逐級向上報送的能耗統計數據,其內容包括水、電、煤、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太陽能資源和固定電話、車輛維修、辦公用品及耗材等資源,并不包含碳排放相關數據。二是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耗監測基礎存在較大差異,以往依靠人工抄表、計算等方式統計數據導致不準確,同時由于目前各單位能源資源統計人員大部分為兼職人員,業務水平有限,加之行政辦公室、物業、設施設備運行維護管理、財務等各部門之間不同程度存在系統銜接、業務配合、數據共享上的差異與不足,易造成上報的統計數據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少數單位由于實際的能耗水平不符合上級下達的要求,存在隨意篡改數據等現象,影響了總體統計數據的準確性。三是隨著全國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綜合信息平臺上線運行,原系統存量數據轉移和首批5個試點省市數據正在有序接入,還需要一段數據完善和運營提升期。
公共機構建筑節能潛力挖掘不足,離能效要求還有差距。公共建筑每平方米總能耗是我國住宅建筑的2倍以上,而且公共建筑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公共機構建筑節能方面仍有較大潛力。如大型公共建筑的照明設備不僅自身能耗較大,而且照明設備散熱形成的冷負荷占夏季空調總冷負荷的20%以上。再如,當前公共建筑樓宇外窗普遍采用普通單層玻璃,普通單層玻璃保溫隔熱性能較差,造成冬夏季空調電耗高。對此,如采用薄膜(熱反射膜)遮陽可以阻擋45%至85%的太陽直射熱量進入室內,冬季可以減少30%以上熱量散失。有條件實施外立面改造的,可以有選擇地采用最新的BIPV發電材料或碲化鎘發電玻璃等先進工藝,實現建筑防護和發電生產一體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建筑能源革命。
公共機構能源托管模式面臨考驗,離預期目標還有差距。能源費用托管作為合同能源管理的一種形式,通過市場化機制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落實節能潛力,以消耗減量實現碳排放降低,有利于落實過緊日子要求。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與問題。對于列入本地區重點用能單位名錄的,仍然有很多單位存在用能慣性思維,實施積極性不高;對于單位建筑面積能耗超過所在地區同類型公共機構能耗定額基準值的,雖有主觀上的明顯意愿,但在確定托管基數上不易統一;對于空調、照明等主要用能系統能效水平未達到能效強制性國家標準二級以上的公共機構,最適宜優先采用能源費用托管服務開展節能改造,但對托管期內實際節能效果存在顧慮和擔憂;對于多個公共機構同在一個區域集中辦公,或者雖然分散辦公但存在能源資源牽頭管理單位的,也適宜利用集中打包的方式形成托管項目,但托管服務的管理任務面臨巨大考驗;對于新建建筑或者既有建筑改造的,適宜將能源費用托管服務納入整體設計方案統籌考慮,但往往與設計規劃部門協同起來非常困難。公共機構的節能提效管理,除了需要各級領導的重視和制度保障之外,物業管理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原有工作流程、工作習慣、思想認識等因素的制約,節能服務公司和物業公司各管一塊,節能作為物業管理工作的業務范圍,其重要地位未得到凸顯;加上缺乏相關制度機制約束,物業公司難以主動配合節能公司開展節能管理,導致節能效果不理想,變革現有物業管理服務方式,推動傳統物業管理和能源托管服務深度、有效融合,創新構建集約、高效的能源物業管理新模式,勢在必行。
公共機構開展綜合能源管理的有關建議
一是加強現場節能核查行動,形成管理約束和示范帶動。確立依法核查權威,發揮節能專家力量,每年堅持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現場節能核查。對指標異常的單位、部位進行重點核查和監督,提出問題整改意見并限期整改;對數據中心用能盡快納入消耗定額考核,積極推動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進程;對提質增效突出的單位、部位進行激勵宣傳和現場經驗推廣,實現示范帶動。
二是加快構建制度指標體系,形成科學設計和系統管理。積極借助有利政策的指引和推動,加快推進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標準體系建設,構建以碳排放總量為核心的低碳發展指標體系及相應制度,完成綠色公共機構(智慧機關、智慧醫院、智慧學校、智慧場館四大場景)國家評價標準的編制,構建以碳排放總量為核心的低碳發展指標體系及相應制度,編制公共機構碳排放核算指南,明確碳排放核算、綠色改造、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等標準。
三是加快完善碳源管理方式,形成碳核算和能耗定額管理。依據碳排放核算標準科學合理界定碳排放計算范圍,根據自身用能實際情況及各類能源碳排放因子,分別計算各能源品種的碳排放量,進而計算出直接排放量、間接排放量和排放總量,以支撐能耗定額管理。
四是加快平臺數據接入進程,形成系統再優化和技術提升。充分利用綜合信息平臺集成能耗控制管理、實時監測、數據查詢、檔案管理、預警處理等管理功能,對節能各項指標參數進行遠程監控管理、綜合分析和科學研判,有效推動系統優化,進一步夯實數據統計和分析工作的基礎。
五是加快能源托管模式推廣,有效解決現實中的難點和瓶頸。積極推動落實國家有利政策導向和要求,切實深化對能源費用托管模式的理解、掌握和推廣,真正形成市場化機制和先進的能源托管商業模式,廣泛吸引優質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機構提質增效行動,有效解決好再電氣化趨勢下節能改造服務、綠色低碳技術產品推廣和綠建標準達標等一系列問題難點與瓶頸,努力實現公共機構綜合能源管理高質量發展。
本文刊載于《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3年06期,作者單位: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公司

責任編輯:葉雨田
-
酷暑炎炎 電價何時能降?
2023-07-29電價 -
統一電力市場要來了!全國電力交易中心落地何處?
-
2023年8月份江蘇電力集中競價交易結果公布
2023-07-26電力集中競價交易
-
統一電力市場要來了!全國電力交易中心落地何處?
-
1家火電企業在山東電力交易中心注冊生效
2023-07-26山東電力交易中心 -
售電市場緣何頻現糾紛?
2023-07-17售電市場
-
2023年8月份江蘇電力集中競價交易結果公布
2023-07-26電力集中競價交易 -
青海2023年電力市場保底售電公司確定
-
2023年7月19日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結算運行日報
2023-07-20電力現貨市場
-
酷暑炎炎 電價何時能降?
2023-07-29電價 -
電力市場人如何看最新中央深改委頂層文件
2023-07-17電力市場 -
電力市場亟需更多活力
2023-07-17電力市場
-
貴州進一步組織做好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工作:完善新增損益分攤(分享)機制
-
新疆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注冊服務指南意見征意見
2023-06-26源網荷儲一體化 -
湖南電網第三監管周期輸配電價及有關事項明確(附解讀)
2023-05-27輸配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