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模式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堅決貫徹落實國家部署,在國網“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戰略指引下,充分發揮電網在能源資源配置中的基礎平臺作用,大力推進綜合能源, “外來”電、“清潔”電占比不斷提升。
2017年全年,國網上海電力年售電量1277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電量就達到了近四成,清潔‘綠電’不僅為居民、企業提供了充足能源保障,更為上海的能源轉型升級增添了重要動力。
“煤水”合力優化城市能源供給新格局
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上海全市用電量147.68億千瓦時,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做出了把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上海電業發展提速,一批大容量、高效率的機組相繼開工建設。楊樹浦、南市兩大電廠開始擴建供熱機組,大幅增加楊樹浦地區熱網的供熱能力,南市地區的供能、供熱管網同時進入籌建階段。
在1985至1987年間,上海集資辦電42.5萬千瓦。1990年5月,具備4臺30萬千瓦機組的石洞口發電廠于建成,這不僅是上海首座百萬千瓦級火力發電廠,更是當時市內最大的發電廠。至1990年底,全市共有發電廠11家,發電設備總容量468.67萬千瓦。
1992年,上海電力建設也隨著浦東的開發,吹響了集結號。
在緊傍東海之濱的浦東高橋地區,分別規劃了容量為360萬千瓦的外高橋發電廠和容量為300萬千伏安的500千伏楊高變電站等一批電力建設項目,為把浦東新區建設成為開放型、多功能、產業結構合理、科學技術先進、具有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區,提供了充足的電源和熱能預備。
至1992年底,上海發電設備總容量468.67萬千瓦,年發電量243.04億千瓦時,發電標準煤耗率348克/千瓦時,廠用電率6.12%,供電標準煤耗率371克/千瓦時,發電設備年平均利用小時5338小時,線路損失率5.65%,年供熱量39.54拍焦。
與此同時,國網上海電力開始轉變觀念,探索嘗試依靠電熱鍋爐改造闖出一條能源變革之路。
傳統的煤、油等燃料鍋爐污染大、可靠性差、自動化程度低,無法滿足現代化大都市發展需要。上海公司從楊浦區100多座小燃煤鍋爐改造入手,通過主動上門推廣使用電鍋爐的做法,得到客戶及環保部門的大力贊同及支持,協同項目追蹤,最終完成該片區30多家用戶的鍋爐改造工作,售電量的提升不但為企業帶來了更大效益,更讓各方都嘗到了清潔能源使用帶來的甜頭。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大,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和家用電器的普及,上海市的供電能力嚴重不足。“十一五”期間,國務院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上大壓小”政策,以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壓縮落后生產能力。受此政策影響,上海一大批小型發電廠相繼關閉。一方面是種種制約之下,上海本地新建電廠難上加難;而另一方面是上海用電量的節節攀升。2002年,上海的總售電量為465.85億千瓦時,2012年,這個數值達到1096.39億千瓦時,十年之間增長1.35倍。2013年夏季,上海電網最高用電負荷打破“三年不飛”的僵局,一飛沖天,九創新高,達到2940萬千瓦,較2010年創下的歷史峰值猛增12.17%。與此同時,巨大的峰谷差難題始終成為上海電網揮之不去的陰影。創下2940萬千瓦最高負荷的8月7日,最低負荷僅1850萬千瓦,峰谷差達到1090萬千瓦,就地平衡滿足用電所需對于上海電網來說已經遙不可及。
國網上海電力該如何應對?答案是跳出單一煤電供能形式,引入外來清潔水電。
為了將四川、西藏和云南等地豐富的可開發水能資源引入到上海等一系列東中部負荷中心,實現超大容量、超遠距離輸電需求,實施西電東送重要戰略,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應運而生。
1989年,我國首個高壓直流輸電工程——±500kV葛洲壩至上海直流工程投運,輸電距離1046公里,最大傳輸功率達120萬千瓦。自此,煤炭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開始表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可以說,中國能源結構變遷的序幕逐漸拉開。此后±500kV林楓直流和宜華直流又相繼投運。
2010年7月,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電距離最遠、輸送容量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投入運行。這條“綠色能源大通道”,將四川向家壩的水電源源不斷地送往上海,上海清潔能源比例正式邁上50%這條“分界線”。
“煤水”共濟解決了上海城市能源的燃眉之急,面對日益增長能源需求,佇立科技創新前沿的光伏發電和風能發電逐漸成為國網上海電力探索研究的重點。
“風光”拉開城市綜合能源結構新帷幕
2007年9月,由上海綠色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工程——上海前衛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并網發電,該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總容量為0.105萬千瓦,截至今年8月底,總發電量為1184.93萬千瓦時,總上網電量為1113.86萬千瓦時,節約標煤3726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091噸。這是國內首家進入商業運營的兆瓦級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也使得成規模的光伏發電首度入列上海本地發電能力之中。
與此同時,國網上海電力挖掘自身潛能,著力發展清潔能源新渠道——風能。
從風電建設的自身來說,上海地處東海之濱,在海岸線上,從陸地到海面或從海面到陸地的風,都是經過一段距離后,風速才發生質的變化, 這段被叫做“過度引程”的距離即為風力機設置最為理想的位置。經過科學估算,上海僅海上就具有470萬千瓦潛在風能資源開發潛力并擁有可供大規模裝機的淺灘, 可謂是“天賦異稟”,建設大型灘涂風力風電場和海上風電場成為了發展可再生能源及改善上海能源結構的突破口。
2003 年底,上海在奉賢濱海地區投運了4 臺風機, 總計容量3 400 千瓦 。2004 年,總裝機容量達2萬千瓦 的崇明/南匯風力發電場也已投入運行。2006年12月22日,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項目揭開了四年建設艱辛旅程的序幕。
2010年6月8日東海大橋風電場全部34臺風機并網發電,總裝機容量102兆瓦。4年后,東海大橋海上風電二期工程并網投運,二期工程由27臺單機容量為0.36萬千瓦的風電機組和1臺單機容量為0.5萬千瓦的風電機組組成,總裝機容量10.22萬千瓦,施工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截至今年7月底,一期與二期工程總計發電量27.44億千瓦時,總計上網電量26.59億千瓦時。
有了清潔能源輸入的保障,國網上海電力開始著眼拓寬能源適用范圍,結合城市發展定位,在交通、旅游等領域積極嘗試電能覆蓋。
2015年,上海憑借接待郵輪410艘次、出入境游客174萬人次的傲人成績,躍居全球第八大郵輪母港。船舶停靠碼頭的數量和密度大幅增加。然而,船舶停靠碼頭后,仍然使用船上的燃油發電機發電,消耗的大量燃油產生了巨大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國網上海電力了解大這一情況后,大力配合上海市政府,開始在港口推行岸電技術,鼓勵船舶停靠碼頭時停止使用船上的燃油發電機,而采用由碼頭提供的供電系統為船舶供電。并在上海政府的主導下,推動長三角地區聯動建設。
2016年7月,世界最大變頻變壓岸電系統在上海投運,單泊位1.6萬千瓦。通過該套系統,停靠郵輪可實現在港零排放,實現替代電量3660萬千瓦時,可每年減排二氧化碳3.6萬噸。
隨后,國網上海電力通過經驗推廣的方式,在浦東國際機場推行航電工程。目前,浦東機場70個廊橋已實現航電全覆蓋,正在擴建的機場3期還將在遠機位配套航電設備。據測算,按日起降2000架測算,每年浦東機場可減少碳排放量18萬多噸。
然而,數量眾多的可再生能源從不同電壓等級高度滲透到區域電網,對電網的功率調控及能源消納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構建一個各類能源與電能轉換、融合的平臺勢在必行。
“平臺”開創城市能源互聯新局面
地處上海市東北角、長江入海口的崇明島,具有豐富的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多種可再生能源,且種類多、比例高,是建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理想場所,更是研究解決解決風光等能源隨機波動和不確定性給電網功率調控及用電質量影響的最佳實驗場地。
2013年,國網上海電力啟動了“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利用為特征的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的研究,項目先后攻克了輸電層風電場出力波動自律-風場群燃機互補協同發電、配網層多利益主體靈活調控、用戶層功率控制與電能質量綜合治理這三大關鍵技術難點,并于崇明島全面開展了智能電網示范工程的建設工作,一套完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三層架構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孕育而生。
通過“風燃打捆”技術,項目在輸電層面實現了海上、陸上風電和大型燃機電廠等綠色清潔能源的協調控制;在配電層面,通過智能配電網建設,實現了風、光、生物質能和大型儲能等分布式電源的友好接入和就地消納;在用電層面,通過構建靈活可靠的智能用電系統,實現了工業、商業、環島電動汽車供能體系、生態農業、現代城鎮家庭等用戶與電網的友好互動,實現了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截至2018年9月,崇明島全社會用電量為14336億千瓦時,清潔能源上網電量達2799億千瓦時,占全島用電總量的20%。工程入選國家電網公司社會責任白皮書,支撐崇明生態島入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綠色經濟發展典型案例。
在考慮清潔能源多維融合的同時,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利用自身品牌、技術、資源優勢,以園區、公共建筑和工商業大用戶為切入點,積極開展包括分布式新能源發電、冷熱電三聯供、儲能、能效診斷、節能改造、用能監測在內的多元化的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提供清潔能源消納平臺、項目建設,重點探索構建“1+N”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模式,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辦電服務和用能方案。
2016年6月20日,“上海世博B片區央企總部能源中心項目”正式建成投運,開始集中供能。該項目采用分布式能源天然氣系統,由2臺0.4萬千瓦內燃機發電,所發電力滿足接受集中供能服務央企部分用電需求;同時,利用內燃機發電所產生的煙氣及缸套水作為空調溴化鋰機組的驅動能源制取冷、熱水,以滿足夏季制冷及冬季采暖的要求。能源中心項目的能源綜合利用率可達85%,據測算,相比與同等規模辦公樓宇傳統耗能方式,能源中心項目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107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542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82噸。
同期,位于閔行馬橋的養云安縵度假酒店電能替代和節能改造綜合方案啟動,以熱效率更高的地源熱泵為主要供能模式替代酒店原先的燃氣和溴化鋰一體供能方案。截至2018年8月底,一期123臺熱泵機組已全面完成安裝,供能面積9.9萬平方米,年可實現替代電量1673萬千瓦時,每年所替代的能源相當于家用一匹的空調連續開機1000余年,較傳統供能模式大大節約了能源消耗。
在答復客戶“1”個安全經濟供電方案的同時,提供包括能效診斷、節能改造、運行托管等在內的“N”個能源增值服務,這種“1+N”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模式能夠充分將客戶經濟效益需求及清潔能源替代有機地融合。憑借此舉,國網上海電力正在逐步實現由單一產品提供向多產品、多服務模式的轉變,推動上海供電服務從“好用電”的基礎滿足型向“用電好”的高質量卓越型發展,從而切實助力整體營商環境優化改善。
根據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上海將在2040年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全球城市。不久的將來,上海地區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和各項關鍵信息,對影響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的各種能源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充分保障智慧城市發展,進而為城市居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責任編輯:仁德財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浙江“兜底”售電為何有人點贊有人不爽?
2021-12-20售電
-
分錢、分糧、分地盤…大秦電網招募售電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電,招募,貴州區域,合伙人,限50個,名額,月入上萬,不是夢 -
10月份用電量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0-11-17全社會用電量,國家電網,產業用電量 -
能源市場“負價格”事件分析及啟示
2020-11-03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改
-
國家發改委給14家單位回函了!完善落實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的八條建議
2021-03-10國家發改委,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八條建議 -
2020年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蘇五省區改革推動成效顯著
2020-11-16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 -
貴州電網關于支持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的建議
2020-11-10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2021-10-15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目錄電價,電力,營銷系統,影響,電改 -
電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開兩頭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電改新思維十七】目錄電價“天花板”被捅破,對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有何影響?
2021-05-20電改,電價,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大秦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