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如何布局第二節
歐盟用“機器人之火”燎原
世界機器人供應商主要分為日系和歐系。歐系以瑞典ABB和德國庫卡為代表,他們所在國家工業發達、汽車業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這兩個特征,成就了他們的霸主地位。
工業行業一直是機器人自動化的基石,市場份額大概是30%,其中汽車工業是機器人發展的起點,最初這一行業使用的機器人占據全部機器人的80%至90%。目前汽車制造是工業機器人擁有密度最大的產業,2016年,全球汽車制造行業工業機器人擁有密度約103臺/千人。
德國工業世界第一,又是汽車業源頭,自然不必多說,瑞典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在出口產品中,工業產品占整個出口產品的82%,汽車業又是瑞典最大的出口部門,是瑞典最重要的產業。
真正將機器人應用大規模推向市場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德國開始推行“改善勞動條件計劃”這一行政手段,強制規定部分有毒、有害工作崗位必須用機器代替人。1985年,德國政府提出了要向高級的、帶感覺的智能機器人領域進軍,其后,機器人進入到德國各個產業。德國是歐洲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在人機交互、機器視覺、機器互聯等領域處于領先水平。
由于傳統工業機器人在維持歐洲制造業的競爭力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歐盟意識到整個歐洲的工業要想保持全球競爭力,就必須全面引入自動化系統,廣泛使用高級機器人。
歐洲機器人協會秘書長尤維·赫斯認為:“歐洲的工業雖然擁有3400萬工人大軍,但面臨的全球競爭日益激烈,其他地方有更便宜的勞動力,可以生產更廉價的產品。只有機器人可以使我們的工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尤維·赫斯認為,機器人不僅可以提高工業競爭力,而且可以促進農業和服務業快速發展。
正是基于以上共識,歐盟提出了2002—2022年歐盟機器人研究與應用路線圖,作為歐盟機器人發展的戰略指導。同時還啟動了全球最大民用機器人研發計劃—“SPARC計劃,根據該計劃,到2020年歐委會將投資7億歐元,EURobotICS將投資21億歐元推動機器人研發,研發內容包括機器人在制造業、農業、健康、交通、安全和家庭等各領域的應用。歐委會預計,該計劃將在歐洲創造24萬就業崗位,使歐洲機器人行業年產值增長至600億歐元,占全球市場份額提高至42%。
歐委會副主席克洛斯表示,機器人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生產安全,發展機器人行業可拉動就業,歐盟是機器人的消費者,也應該成為制造者。
作為落實歐盟發展戰略主要的操作工具—“第七框架計劃”(FP7)在2013年底結束,在此期間投入6億美元用于機器人技術的研發;2013年新的研究與創新框架計劃“地平線2020”啟動,為期7年,在此期間投入9億美元用于機器人的制造。
歐盟的機器人發展藍圖中,資金支持部分全部投入到人才培養和早期研發團隊的支持上,鼓勵著眼于未來,探索為其根本特點,目的是把歐洲科研的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
中國國產工業機器人需戰略布局
無論是上個世紀中國“世界工廠”地位,還是1994年出臺《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注定了中國是機器人廠商的必爭之地,世界工業機器人的“四大家族”中的三家幾乎都是在1994年前后設立中國公司。
也是從那時開始,中國國家層面開始布局工業機器人技術研發,“863”計劃的“自動化技術”領域,雙環傳動、南通振康、秦川機床公司等先后承擔了“863”計劃項目,推動機器人核心部件減速器的國產化進程。
但對于那個用錘子可以敲出一輛汽車、勞動力成本極其廉價的年代,外國人送的機器手臂只能是當作國禮陳列在一汽的櫥窗里。
隨著中國用工成本不斷攀升,企業“機器換人”需求強烈,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全球每10個工業機器人中,就有3個在中國使用。”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工業機器人供應商主席安德烈亞斯·保爾表示。但目前中國每萬名制造業工人擁有68臺機器人,僅是德國和日本的1/5,潛在需求空間極大。
面對巨大的市場空間,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望子成龍”。2010年至今,國家層面產業政策密集出臺,各地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政策,僅2018年上半年就有8個省新增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政。
目前,我國已建成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了40個,機器人企業數量超過800家,2017年我國機器人應用已經覆蓋國民經濟39個行業大類,110個行業中類,幾乎涵蓋了所有制造行業。應用領域的多元化,打開了中國機器人市場,將促進行業的持續增長。長城證券認為,未來中國制造將向價值鏈的更高端延伸,機器人行業有望成為引導國內制造業整體升級的排頭兵。
但截至目前,國內企業實際上并沒有分享到市場的紅利,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僅占30%,且主要處于行業低端,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最新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國產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份額不到27%。
國產工業機器人減速機、伺服電機、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存在小而散,不足以形成規模效應低端機器人產能過剩矛盾日益突出。“中國和美國相似,在軍工和航天等特殊領域的機器人技術和設備并不落后,就是產業化能力差,軍品無論是標準還是流程跟民品都不相同,如果軍轉民,首先一個問題就是降成本,操作難度非常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機器人公司董事長告訴記者。
也有人建議,中國機器人產業可以重點突破。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國外品牌機器人也都各有優勢,庫卡的強項是系統整合和系統設計,其關鍵的子系統也是采購其他廠商的,數控系統主要依靠西門子,減速機主要依靠日本的納博特斯克和哈默納科。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告訴記者,“應放開準入,管住標準。盡快出臺機器人的技術標準、質量標準、安全標準;支持關鍵部件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化轉化;支持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國產產品;在有條件的區域建立產業集中區,構筑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完善區域性產業配套。”
美國主攻機器人大腦,日本和歐盟以“無形之手”引導加大研發力度,向機器人2.0時代沖刺,作為“新兵”,中國要在這個市場中取得份額,迫切需要從戰略上深度布局。

責任編輯:電力交易小郭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浙江“兜底”售電為何有人點贊有人不爽?
2021-12-20售電
-
分錢、分糧、分地盤…大秦電網招募售電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電,招募,貴州區域,合伙人,限50個,名額,月入上萬,不是夢 -
10月份用電量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0-11-17全社會用電量,國家電網,產業用電量 -
能源市場“負價格”事件分析及啟示
2020-11-03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改
-
國家發改委給14家單位回函了!完善落實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的八條建議
2021-03-10國家發改委,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八條建議 -
2020年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蘇五省區改革推動成效顯著
2020-11-16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 -
貴州電網關于支持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的建議
2020-11-10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2021-10-15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目錄電價,電力,營銷系統,影響,電改 -
電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開兩頭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電改新思維十七】目錄電價“天花板”被捅破,對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有何影響?
2021-05-20電改,電價,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大秦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