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涩-www黄网站-www黄色-www黄色com-国产免费拍拍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国产免费怕怕免费视频观看

司法部:計量法修訂稿公開征求意見 計量校準市場將進一步放開

2018-07-16 10:49:20 司法部  點擊量: 評論 (0)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送審稿修訂稿)》的說明2015年,原質檢總局向國務院報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送審稿)》。隨著國務院放管服...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送審稿修訂稿)》的說明

2015年,原質檢總局向國務院報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送審稿)》。隨著國務院“放管服”改革不斷推進,計量器具強制檢定費用停征等新情況的出現,特別是在黨中央和國務院對加強國家質量技術基礎建設提出新要求,計量國際單位制7個基本量即將重新定義等計量工作的新形勢下,2018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送審稿)》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送審稿修訂稿)》。

一、修訂的基本思路

在總體思路上,著力處理好四個主要關系:一是處理好統一管理和分工負責的關系,針對各部門反饋意見較多的管理體制問題,充分吸收采納了各部門意見,做到統一管理與部門分工的有機結合,政府監管與社會共治的有機結合,在國務院計量行政主管部門的統一主管下,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廣泛參與和共同治理,計量體系將更加完善,計量支撐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將更加堅實和廣泛。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實現市場調節和政府管理的有機結合,以“管對、管少、管好”的基本原則將“強制檢定目錄”“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進口計量器具型式批準目錄”合并為“重點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將該管的管住,釋放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將該放的放開,放開企業內部最高計量標準的考核,大力發展計量校準,放開計量校準市場,相關單位可通過市場的方式,自愿開展計量校準活動,以保障量值可靠。三是處理好放開事前準入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關系,堅持弱化事前,自律事中,強化事后的基本原則,做到自主管理與事中、事后監管的有機結合。根據現行計量法的有關規定,在保留必要的事前監管行政許可的基礎上,深入研究計量管理制度實際、計量活動基本規律,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強化法律責任。四是處理好現在和未來的關系,做到既充分考慮目前市場經濟運行的需要,健全計量單位、計量器具和計量結果監督管理的各項制度,又兼顧未來計量規范引領發展的需要,應對量值傳遞扁平化、網絡化的新形勢,取消量值傳遞(溯源)區域限制,建立開放的計量資源共享平臺。吸收采納計量大數據、計量結果應用,科技創新等制度,將法律的穩定性與創新性結合,為未來計量的發展預設制度安排。

二、修訂的主要內容

(一)進一步理順計量監管體制。計量監管體制既有統一,也有分工,不僅體現在中央層面,也體現在地方層面。國務院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計量活動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是計量監管體制的統一,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有關計量活動實施監督管理是計量監管體制的分工??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計量活動實施監督管理是地方層面的統一監管,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有關計量活動實施監督管理是地方層面的分工監管。計量統一監管與分工監管相輔相成,緊密合作,致力于建立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二)增加國家計量院的相關規定。國家計量院(NMI)是國際通用術語,是指一個國家的最高計量技術機構。在一個國家,量值的傳遞要從國家最高量值開始向下傳遞,量值溯源要從不同的地方向上溯源至國家最高量值,NMI擔負著國家“最高量值源頭”的重任。國外立法都對NMI的法律地位和法定職責做了規定,美國國會通過制定和修改相關法律,不斷賦予美國國家計量院(NIST)新的職責職能。德國的單位與時間法規定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是德國國家計量院。國際法制計量組織《關于計量法的若干考慮》(OIML-D1)建議將NMI的創建、職能與地位在各國計量法中予以規定。在計量法中規定NMI,有利于明確NMI作為國家“最高量值源頭”的法律地位,通過NMI保障國家最高量值與國際等效,可以使我國量值與國際接軌,并實現國內量值的有效傳遞和溯源。

(三)增加民生計量的相關規定。2017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指出,“一些地方反映,與群眾家庭生活密切相關的水、電、氣表沒有按照規定到期輪換,造成設備老化、計量不準。”為此,原質檢總局和住建部聯合開展了專項調研,由于民用四表的所屬權不清晰,無相關法律規定,使得輪換制度難以落實,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無法保障,急需立法明確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冷)等經營者的責任。由于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冷)等計量器具屬于貿易結算領域,因此,對這些計量器具要求“經過檢定合格方可使用”,同時規定“計量失準的,由經營者負責更換”,有利于明晰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冷)等計量器具的權利歸屬和法定責任,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刪除能源計量的相關規定。計量法是計量工作的基本法,由于計量活動涉及各行各業,需要處理好計量法作為基本法與產品質量、節能環保、食品安全等領域特別法的關系。能源計量是節能環保的重要手段,立法需對能源計量管理進行規定,現行節約能源法已對能源計量、供熱計量、能源消費計量、能源計量器具等問題做了規定,綜合考慮后,計量法不再對能源計量這一問題進行專門規定。

(五)完善計量技術規范的相關規定。計量技術規范是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技術規則,是規范計量活動的行為準則,需要面向包括計量檢定、計量校準在內的各種計量活動,并隨著計量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不斷完善。計量法作為約束調整計量活動的基本法,應從系統的角度對計量技術規范提出要求。因此,計量法需要對計量技術規范做統一規定,即“計量檢定、計量校準及其他量值傳遞及溯源活動應當執行相關計量技術規范”。同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級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各部門、各地實際制定部門和地方計量技術規范,作為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的有益補充。

(六)增加計量數據的相關規定。隨著科技發展,大數據、互聯網+等科技時代的來臨,計量數據的可溯源、可核查至關重要,加強對計量數據的管理越來越重要,工作實踐中對能源資源數據的實時在線采集和監測,對網約車計程的計量監管,都對計量數據的管理奠定了基礎。因此,增加了“國家鼓勵通過在線采集、實時監測等科技手段獲取計量數據,保證數據的可追溯性,并科學應用計量結果”的規定。

(七)增加軍民融合的相關規定。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向重點領域聚焦用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水平提升”。計量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導作用,是軍民融合發展的基礎設施和典型領域,推進計量軍民融合是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深度融合發展的需要。中央高度重視計量軍民融合,在多個重要文件中對推進計量軍民融合作出部署并提出要求。2014年5月23日,原質檢總局與原總裝備部簽署《軍民融合計量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當前,我國計量軍民融合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成效,但整體水平仍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計量軍民融合整體效益與巨大潛力亟待挖掘和進一步發揮。推進計量軍民深度融合,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撐和引領。在計量法中明確國家對計量軍民融合的總體要求,可以進一步夯實推進計量軍民融合的法律基礎。

(八)完善法律責任的相關規定。根據具體制度的修改,同步完善相應的法律責任。增加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冷)等民生計量器具未經檢定、檢定不合格或計量失準未更換的法律責任,刪除了能源計量涉及的相關法律責任,增加了計量技術機構、計量校準機構聘用不得從事計量技術活動的人員的法律責任等。

為了增強立法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質量,現將市場監管總局報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送審稿修訂稿)》及其說明公布,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公眾可以登錄司法部官網、中國法律服務網、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關注司法部微信公眾號查看送審稿修訂稿及其說明。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18年8月13日前,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提出意見:

一、登錄中國法律服務網(www.12348.gov.cn)或者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www.chinalaw.gov.cn),進入首頁主菜單的“立法意見征集”欄目提出意見。

二、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南大街6號司法部工交商事法制司(郵政編碼:100020),并請在信封上注明“計量法征求意見”字樣。

三、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將意見發送至:jlf2018@chinalaw.gov.cn。

司法部

2018年7月1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送審稿修訂稿)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立法宗旨)為了保障國家計量單位制的統一和量值的準確可靠,規范計量活動,促進經濟、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維護國家、公眾的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使用計量單位,建立計量基準、計量標準,制造、修理、銷售、進口、使用計量器具,出具計量結果等活動以及實施計量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法。

第三條(計量單位)國家實行法定計量單位制度。

國際單位制計量單位和國家選定的其他計量單位,為法定計量單位。法定計量單位的名稱、符號由國務院公布。

因特殊需要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四條(標準時間)國家實行統一的標準時間。

國家標準時間的產生、發播和使用的有關規定由國務院制定。

第五條(監管體制)國務院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計量活動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有關計量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計量活動實施監督管理??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有關計量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六條(政府職責)國家鼓勵、支持計量科學技術研究和創新,推廣先進的計量科學技術和計量管理方法,加強國家計量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計量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組織領導,將計量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h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計量工作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對在計量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第七條(國家計量院)國家計量院是國家最高計量技術機構,保障國家最高量值與國際等效。

第八條(軍民融合)國家推進軍民融合計量體系建設,擴大軍地計量資源共享、共用,推動計量科技軍民協同創新,構建軍民協調統一的計量規范體系和計量監督體系。

第二章計量基準、計量標準管理

第九條(建立計量基準、國家計量標準)國務院計量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計量基準、國家計量標準的建立,作為統一全國量值的最高依據。

第十條(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省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負責規劃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的建立,作為統一量值和實施計量監督的依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規劃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十一條(建立部門計量標準)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根據本部門的特殊需要,可以建立部門計量標準,其各項最高等級的計量標準經同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十二條(建立企業事業單位計量標準)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的計量標準,其中用于向社會提供校準服務的各項最高等級的計量標準經計量行政主管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十三條(建立計量基準、計量標準條件)建立計量基準和計量標準,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計量性能和溯源性符合要求的測量儀器、系統或者標準物質;

(二)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環境條件;

(三)具有稱職的研究、保存、維護和使用人員;

(四)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五)具有開展量值傳遞的計量技術規范。

其中建立計量基準和國家計量標準的,還應當具備相應的保存和改造的技術保障能力以及參與國際比對和進行后續研究的能力。

第十四條(溯源要求)計量基準和國家計量標準的量值應當與國際上的量值保持等效。

其他計量標準應當采用計量檢定的方式進行量值溯源,不具備檢定條件的可采用計量校準或者計量比對等方式。

第十五條(廢除要求)國務院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廢除技術水平或者工作狀況不適應需要的計量基準或者國家計量標準。

第十六條(禁止性規定)未經主持考核的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改變計量基準或者計量標準的計量性能。

第三章制造、修理、銷售、進口、使用計量器具

第十七條(目錄管理)國家對關系公共利益的計量器具實行重點管理,重點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由國務院發布。

第十八條(計量器具制造要求)以經營為目的制造列入目錄的計量器具,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對其進行型式批準后方可生產。用于統一量值的國家標準物質,應當經國務院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對其定級鑒定后方可生產、銷售。

第十九條(計量器具進口要求)以經營為目的進口列入目錄的計量器具,應當經國務院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對其進行型式批準后方可進口。

第二十條(型式批準要求)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對計量器具進行型式批準,應當經國務院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授權的技術機構依據計量技術規范對計量器具的型式進行技術評價。

第二十一條(申請型式批準的條件)申請計量器具型式批準(定級鑒定),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能力;

(二)有滿足型式評價要求的計量器具。其中申請標準物質定級鑒定的,有滿足定級鑒定要求的標準物質樣品,其定值方法具有溯源性;

(三)有完整的技術文件、產品標準和相關的技術規范等;

(四)有固定的生產場所和相應的生產設施;

(五)有保證產品質量的出廠檢驗條件;

(六)有滿足生產需要的技術人員和檢驗人員;

(七)有必要的質量保證制度和計量管理制度。其中申請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蝕、放射性等特性的危險品類標準物質定級鑒定的,還應當符合國家相關管理規定。

申請進口計量器具型式批準,應當符合前款第(二)、(三)項規定的條件。

第二十二條(制造、修理者義務)計量器具的制造者應當對其制造的計量器具的產品質量負責,保證產品計量性能合格。

計量器具的修理者應當保證修理后的計量器具的計量性能符合有關要求。

第二十三條(計量檢定、校準制度)目錄中直接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司法鑒定、行政執法的計量器具實行計量檢定。未經計量檢定或者計量檢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依照本法規定實施計量檢定以外的其他計量器具應當采用計量校準、計量比對等方式進行量值溯源。

第二十四條(計量檢定的委托)依照本法第二十三條實行計量檢定的計量器具,使用者應當向所在地省級行政區域內經授權的計量技術機構申請計量檢定。所在地不能檢定的,應當向其他經授權的計量技術機構申請計量檢定。用于貿易結算的計量器具由經營者申請計量檢定。

第二十五條(計量檢定、計量校準等計量量值傳遞及溯源活動的依據)計量檢定、計量校準及其他量值傳遞及溯源活動應當執行相關計量技術規范。

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由國務院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制定。沒有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的,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分別制定部門計量技術規范和地方計量技術規范。

第二十六條(使用單位義務)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及其他經營者應當配備與生產、科研、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計量器具,保證使用的計量器具的量值的準確可靠。

第二十七條(民用四表的使用要求)用于城鄉居民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冷)等貿易結算的計量器具,經過檢定合格方可使用。計量失準的,由經營者負責更換。

第二十八條(禁止性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下列違法行為:

(一)破壞計量器具計量性能;

(二)制造、銷售殘次或者帶有作弊功能的計量器具零配件、軟件、裝置,使用殘次或者帶有作弊功能的計量器具零配件、軟件、裝置組裝、改裝和修理計量器具;

(三)制造、銷售、進口、使用以欺騙消費者為目的的計量器具;

(四)偽造、變造、冒用、租賃、借用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型式批準(定級鑒定)、計量檢定、計量校準等相關證書;

(五)違反規定制造、銷售、進口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計量器具;

(六)制造、修理、銷售、進口、使用的計量器具不合格;

(七)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與計量活動有關的行為。

第四章計量結果管理

第二十九條(鼓勵科技計量)國家鼓勵通過在線采集、實時監測等科技手段獲取計量數據,保證數據的可追溯性,并科學應用計量結果。

第三十條(一般性要求)生產者、經營者和其他向社會出具計量結果的單位應當建立必要的計量管理制度,對計量結果的產生過程進行計量控制,確保出具的計量結果準確可靠和可追溯性,并對出具的計量結果負責,保證誠信計量。

第三十一條(經營者計量要求)經營者應當使用與其經營或者服務項目相適應的計量器具,并以計量器具確定的量值作為貿易結算依據。

對可復現量值的商品,商品交易場所的主辦者應當在商品交易場所顯著位置設置經計量檢定合格的復驗用計量器具。

第三十二條(商品量或服務量要求)生產者、經營者應當保證生產、經營的商品量或者服務量的計量準確。商品量或者服務量的短缺量不得大于國家規定的允許值。沒有國家規定的,可以通過合同約定。

商品量或者服務量的短缺量大于國家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允許值的,生產者、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補足短缺量、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屬于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補足短缺量、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后,可以向生產者追償。

第三十三條(定量包裝商品計量要求)定量包裝商品生產者應當按照規定在商品包裝上正確清晰標注凈含量,保證凈含量的實際值與標注值相符。

國家推行定量包裝商品生產者計量保證能力自我聲明制度,鼓勵其在商品包裝上采用計量合格標志。

第五章計量監督

第三十四條(監督檢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對制造、修理、銷售、進口、使用計量器具,出具計量結果等相關計量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監督檢查中涉及計量檢定、計量校準、商品量計量檢驗等技術活動的,應當由計量技術機構按照有關計量技術規范進行。

第三十五條(計量技術機構職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技術機構。

國家計量技術機構負責研究、保存和維護計量基準和國家計量標準。地方計量技術機構負責研究、保存和維護社會公用計量標準。

各級計量技術機構應當依法進行量值傳遞,開展計量科學研究,為實施計量監督、促進科學和經濟社會的創新發展提供技術保證。

第三十六條(計量技術機構授權)計量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設置的計量技術機構或者其他單位的計量技術機構開展計量檢定、型式評價活動,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授權。

開展本條前款規定活動的人員,應當具有相應資格,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條(授權條件)執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任務的計量技術機構,取得授權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法人資格或者經法人授權;

(二)有與其執行任務相適應的固定場所、工作環境和設施;

(三)有與其執行任務相適應的計量基準或者計量標準,其各項最高等級的計量標準經考核合格;

(四)有與其執行任務相適應的人員和管理制度;

(五)有與其執行任務相適應的技術水平和計量管理能力。

第三十八條(計量校準機構條件)向社會提供計量校準服務的機構,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法人資格或者經法人授權;

(二)有與其開展計量校準服務項目相適應的計量標準,其各項最高等級的計量標準經考核合格;

(三)有與其開展計量校準服務項目相適應的場所、環境和設施;

(四)有與其開展計量校準服務項目相適應的制度和人員。

第三十九條(計量校準義務)開展計量校準服務應當依法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進行,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計量校準服務機構和委托方應當以合同或者其他約定的形式確定校準的有關事項。

計量校準機構應當妥善保存提供計量校準服務中的各項記錄,并對其出具的各項計量校準數據和報告負責。

第四十條(資質認定)為社會提供公證數據的檢驗檢測機構,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對其計量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取得資質認定后方可向社會提供相關公證數據。

第四十一條(資質認定內容)申請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法人資格或者經法人授權;

(二)有與開展檢驗檢測工作相適應的計量檢驗檢測設備設施;

(三)有保證量值統一、準確的措施及檢驗檢測數據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

(四)有相應的工作場所、環境,操作技能的人員。

第四十二條(禁止性規定)計量技術機構、計量校準機構和向社會提供公證數據的檢驗檢測機構不得出具虛假數據或者報告。

第四十三條(強制措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對涉嫌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對當事人生產經營場所實施現場檢查;

(二)向當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其他有關人員調查、了解有關情況;

(三)查閱、復制當事人有關的合同、票據、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四)查封、扣押涉嫌違法的計量器具以及有關設備、零配件、商品。

(五)對涉嫌違法的計量器具以及有關設備、零配件進行檢驗、檢測、鑒定。

第四十四條(被檢查單位的義務)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展的監督檢查,不得拒絕、阻礙。

監督檢查中需要提供樣品的,被檢查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的抽樣數量提供樣品。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除正常損耗和國家另有規定外,樣品應當退還被檢查單位。未按照規定退還的,由開展計量監督檢查的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照價購買。

第四十五條(計量基準、計量標準的裁決作用)處理因計量器具計量性能所引起的計量糾紛,以計量基準、國家計量標準或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出具的數據為準。

第四十六條(舉報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向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

第四十七條(信用記錄)對于違反本法規定的單位及個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對其違法失信行為建立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公開。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涉及計量單位的處罰之一)違反本法規定,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九條(涉及計量單位的處罰之二)違反本法規定,制造、銷售和進口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計量器具的,責令其停止制造、銷售和進口,沒收計量器具,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可并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條(涉及計量標準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其停止使用有關計量基準或者計量標準,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可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相關證書:

(一)未經批準改變計量基準或者計量標準的計量性能的;

(二)使用未經考核合格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或者部門最高計量標準開展量值傳遞工作的,或者使用未經考核合格的企事業單位最高計量標準向社會開展量值傳遞工作的;

(三)有關計量標準未進行量值溯源的。

第五十一條(涉及未經型式批準計量器具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制造、進口、銷售列入目錄的未經型式批準(定級鑒定)或者超出型式批準(定級鑒定)范圍的計量器具,責令停止制造、進口、銷售,沒收違法計量器具,并處違法制造、進口、銷售計量器具貨值金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第五十二條(涉及不合格計量器具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制造、進口、修理、銷售、使用的計量器具不合格的,責令其停止制造、進口、修理、銷售、使用,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制造、進口、修理、銷售計量器具貨值金額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營業執照。

第五十三條(涉及計量器具未溯源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屬于計量檢定范圍的計量器具,未申請檢定、經檢定不合格或者超出檢定周期繼續使用的,責令停止使用,可并處1萬元以上10元以下的罰款,其中使用單位為個體工商戶的,可并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四條(涉及破壞計量性能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破壞計量器具計量性能或者偽造數據的,沒收計量器具,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五條(涉及殘次零配件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制造、銷售殘次或者帶有作弊功能的計量器具零配件、軟件、裝置,使用殘次或者帶有作弊功能的計量器具零配件、軟件、裝置組裝、改裝和修理計量器具的,責令其停止制造、修理、銷售,沒收相關計量器具零配件或者裝置,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營業執照。

第五十六條(涉及欺騙消費者為目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制造、銷售、使用以欺騙消費者為目的的計量器具的,沒收計量器具,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七條(涉及民用四表經營者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用于城鄉居民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冷)等貿易結算的計量器具,未經檢定、檢定不合格或計量失準未更換的,責令經營者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八條(涉及偽造證書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偽造、變造、冒用、租賃、借用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計量器具型式批準(定級鑒定)、計量檢定、計量校準等相關印、證的,沒收非法印、證和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九條(涉及對經營者計量責任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生產者、經營者生產、經營的商品量或者服務量的短缺量大于國家規定的允許值范圍的,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可并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條(涉及對主辦者計量責任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商品交易場所的主辦者未在商品交易場所顯著位置設置經計量檢定合格的復驗用計量器具的,責令改正,可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一條(涉及定量包裝商品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定量包裝商品生產者未在商品包裝上正確清晰標注凈含量的、凈含量實際值與標注值不符的,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可并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法規定,采用計量合格標志的定量包裝商品生產者,其生產、銷售的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不符合其承諾要求的,責令改正并停止采用計量合格標志,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可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二條(涉及未授權技術機構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計量技術機構未經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授權或者超出授權范圍開展計量檢定、型式評價活動的,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可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三條(涉及未資質認定技術機構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檢驗檢測機構未經資質認定,向社會提供相關公證數據的,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四條(涉及出具虛假數據技術機構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計量技術機構、計量校準機構、向社會提供公證數據的檢驗檢測機構出具虛假數據或者報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發證部門吊銷相關資質證書。

第六十五條(涉及計量技術人員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計量技術機構、計量校準機構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其停止工作,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偽造數據的;

(二)出具錯誤數據,給委托方造成損失的;

(三)違反國家計量檢定規程進行計量檢定的;

(四)使用未經考核合格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開展計量檢定工作的;

(五)未取得相關資格開展計量檢定等活動的。

違反本法規定,受到刑事處罰或者開除處分的人員,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處分決定做出之日起5年內不得從事相關計量技術活動。

第六十六條(對技術機構的相關處罰)計量技術機構、計量校準機構聘用不得從事計量技術活動的人員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七條(涉及被檢單位的處罰)違反本法規定,拒絕、阻礙計量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展的監督檢查的,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第六十八條(刑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九條(處罰實施機關)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決定。

第七章附則

第七十條(定義術語)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計量器具,指單獨或與一個或多個輔助設備組合,用于進行測量的儀器、系統以及用于統一量值的標準物質。

標準物質,指具有足夠均勻和穩定的特定特性的物質,其特性被證實適用于測量中或標稱特性檢查中的預期用途。

計量檢定,指為評定計量器具的計量性能,確定其是否合格所進行的全部工作。

計量校準,是量傳溯源的一種技術實現方式,指在規定的條件下,為確定計量器具、參考物質和測量系統的名義量值與對應的測量標準復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技術操作。

計量檢驗,對給定產品按照規定程序,確定某一種或多種特性、進行處理或提供服務所組成的技術操作。

型式批準,指根據文件要求對計量器具指定型式的一個或多個樣品性能所進行的系統檢查和試驗,并將其結果寫入型式評價報告中,以確定是否可對該型式予以批準。

計量比對,指在規定條件下,對相同準確度等級或者規定不確定度范圍內的同種計量基準、計量標準之間所復現的量值進行傳遞、比較、分析的過程。

計量技術規范,指計量活動中使用的技術文件,包括計量檢定系統表、計量檢定規程、計量校準規范、計量器具型式評價大綱以及其他有關計量技術規范。

第七十一條(與許可有關的期限要求)本法規定的行政許可的有效期限為5年。到期申請延續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七十二條(收費)行政許可、計量檢定應當繳納費用,具體收費辦法或收費標準,由國務院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價格部門統一制定。

第七十三條(軍用計量)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防科技工業系統計量工作的監督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依據本法另行制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防科技工業系統面向社會開展的計量工作適用本法。

第七十四條(有關辦法的制定)與實施本法有關的管理辦法、各種印、證、標志以及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等,由國務院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七十五條(實施日期)本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大云網官方微信售電那點事兒

責任編輯:仁德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毛片免费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 亚洲国产毛片aaaaa无费看 | 精品午夜寂寞黄网站在线 |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视 | 亚洲天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久久精品 |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尤物蜜芽福利国产污在线观看 | fefe66免费毛片你懂的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综合二区 |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 成人精品在线 | 国产成人av性色在线影院 | a毛片在线看片免费 | 国产1级片 | 午夜两性试爱视频免费 |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 国产三区二区 | 99在线视频免费 | 色综合久久久高清综合久久久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一区专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中文字幕 | 日韩高清不卡在线 |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手机在线 | 欧美一二三区在线 | 欧美国产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中国a毛片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 |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看真人一一级毛片 |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看 | 我要看一级大片 | 综合在线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