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三五”天然氣發展規劃:有序實施煤改氣 加快發展天然氣分布
近日,湖南省發改委公布《湖南省十三五天然氣發展規劃》,預計到2020年,湖南省天然氣消費量達到85億立方米,加快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有
第三節 影響因素分析
1、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有利于促進產業發展。目前我省天然氣產業市場化程度不高,市場交易機制不完善,價格關系尚未完全理順。下階段,隨著國家深入推進油氣領域市場化改革,使市場在天然氣產業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我省天然氣產業發展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產業競爭力將得到極大提高。
2、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有利于擴大消費區域。天然氣基礎設施,尤其是輸氣管道的建設,是連接資源和市場的紐帶與橋梁,對天然氣行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全省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全省更多的區域和人民將享受到管輸天然氣帶來的便利,進一步提升天然氣消費意愿。
3、城鎮化進程加快有利于調整天然氣消費結構。按照湖南省有關規劃,湖南省到2020年城鎮化率要達到50%以上。生活、公服用氣消費負荷將隨著人口的城鎮化逐步趨于集中,管道建設成本隨之相對降低,有利于天然氣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天然氣消費結構的調整。
4、節能減排剛性約束有利于促進清潔能源替代。根據國家環境保護、節能減排規劃,我國環保排放總量在2030年左右將達到峰值,國家將嚴格控制能源、煤炭消費總量和消費強度,切實降低單位能耗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我省能源發展必須順應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優先的要求,加快能源結構調整,促進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
5、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利于促進高效能源利用。“十三五”時期,我省將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速承接沿海地區新型建材、輕工、裝備制造業、有色金屬、汽車薄板、精細化工等產業轉移,這些新興領域對天然氣等高效能源消費需求十分巨大,將成為我省天然氣消費的主要增長領域。
第三章 基本思路和發展重點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遵循“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以推動能源生產和能源革命為抓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認真貫徹落實油氣體制改革總體部署,加大天然氣對外合作和頁巖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加快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調峰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天然氣利用市場推廣與技術創新,逐步形成覆蓋全省的天然氣管網布局,逐步構建結構合理、供需協調、安全可靠的現代天然氣產業體系。
第二節 基本原則
——改革推動、市場主導。以油氣體制改革為引領,打破壟斷,全面推進天然氣領域市場化進程,著力破解制約天然氣產業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市場在天然氣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加快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鼓勵各類資本進入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利用領域,創新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
——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加強統籌規劃,著力提升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天然氣利用水平,推進工業和城市燃料“氣代煤”、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天然氣車船等試點示范。重視天然氣產業鏈上中下游協調發展,優化構建氣田開發、國際貿易、管道輸配、儲氣調峰、現期貨交易、終端利用的完整產業鏈。
——以管促氣、培育市場。加快國家干線以及省內管道建設,完善城市配網,打通天然氣利用“最后一公里”,實現全省主干管網以及區域管網的互聯互通。對于距離氣源較遠、或者市場規模較小的城市,先期利用CNG、LNG等作為過渡氣源,充分培育市場。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到“十三五”末,力爭全省基本實現天然氣利用“全覆蓋、縣縣用”的總體目標。
1、消費總量目標。全省天然氣消費量達到85億立方米以上,天然氣消費總量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提升至6%。
2、用氣結構目標。全省縣級以上城市100%實現天然氣利用,地級市城區居民用戶天然氣用氣普及率達到80%以上,氣化人口超過1600萬。
3、管網建設目標。力爭全省建設天然氣長輸管道3400公里左右,建設改造城鎮管網3萬公里;全省14個市州中心城市、65個縣市中心城鎮全部實現管道氣化(見表2),其他縣市采用CNG、LNG氣化。
4、體制改革目標。市場化定價機制發揮作用,上游勘探開發領域有序開放,管道運輸與燃氣銷售業務完成分離,法律規范體系不斷完善,天然氣專業監管機構有效運行。
表2:全省天然氣管道氣化區域統計表

第四節 發展重點
1、推進天然氣市場建設
促進居民和公共服務領域天然氣消費。加快城鎮管網建設,科學規劃中心城市、縣城和小城鎮燃氣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建設相應儲氣調峰設施,對未通天然氣管道的縣城和部分中心城鎮,鼓勵先期采用CNG、LNG等方式氣化,提高天然氣在城鎮居民生活領域和公共服務領域的能源消費比重。
加快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大中城市的大型商業區及新型產業園區加快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具有冷、熱、電需求的開發區、工業集聚區、產業園區、商業中心,以及交通樞紐、數據存儲中心和醫院推廣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推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裝備國產化,解決系統集成問題,基本實現中小型、微型內燃發電機等核心裝備自主制造。力爭到2020年,全省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裝機總容量達到120萬千瓦,其中區域型80萬千瓦左右、樓宇型40萬千瓦左右。
鼓勵發展車船用氣。結合促進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鼓勵推廣應用天然氣汽車、船舶,繼續推進公交車、出租車、長途客車和重載貨車“油改氣”,各縣市區加快建設一批CNG、LNG或L-CNG加氣站,滿足迅速增加的天然氣汽車需求。制定LNG船舶加氣站相關管理制度,在沿江沿湖建設一批LNG加氣船舶示范站,逐步推廣天然氣運輸船。
有序實施“煤改氣”。加快推進省內各工業園區的燃煤鍋爐“煤改氣”工作,鼓勵建材、機電、輕紡、石化以及冶金等工業領域中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實行天然氣替代燃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重點開展2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燃油工業鍋爐的天然氣替代。力爭到2020年基本淘汰地市州建成區內的燃煤鍋爐,完成國家級和部分省級工業園區燃煤鍋爐改造。
2、加快輸氣管道建設
堅持“先管后氣、以管促氣”的思路,統籌規劃天然氣資源,按照分步實施、遠近結合、保障安全、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
加快推進國家干線建設。國家天然氣干線是我省“十三五”期間的主要天然氣氣源,必須積極配合國家能源局和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的整體規劃與實施,盡快推進新粵浙管道湖北潛江—廣東韶關段建成投運、中石油西三線中段開工建設。
協調推進省際管道建設。加強與重慶、湖北、貴州等省市的溝通協調,及時促成重慶酉陽—湖南龍山、湖北石首—湖南華容和貴州銅仁—湖南鳳凰等省際聯絡線項目的落地。
統籌推進省內管網建設。落實《湖南省天然氣輸氣管網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已規劃的省內天然氣管網的建設(見表3)。根據主管網的建設情況和各地的市場需求,統籌規劃完善湖南省內支線管網的建設,優先建設與國家干線和省內已建支干線相連的管道,適時啟動沿線支干線、支線和城市燃氣管網建設。組織對儲備項目(見表4)開展前期論證,實行滾動更新。
表3:“氣化湖南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建設管道情況表

表4:省內天然氣支干線管道儲備項目表

3、建立綜合儲氣調峰設施
按照《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國家發改委令8號)要求,明確天然氣生產企業、運輸企業、銷售企業、城鎮燃氣企業和用戶儲氣調峰責任,積極建立以LNG、可中斷用戶多種方式結合的綜合儲氣調峰體系。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步實施的原則,在長株潭、常德、邵陽、郴州和懷化配套建設5座LNG應急調峰儲配站;在岳陽長江沿岸建設150萬噸/年的LNG戰略儲備中心(LNG接收站),同時作為湖南省天然氣應急儲備和調峰中心;在衡陽建設區域性LNG儲備中心,作為衡陽、郴州和永州地區的補充氣源。鼓勵現有接收站新建儲罐、泊位,擴建增壓、氣化設施,提高接收站儲轉能力。結合天然氣消費和調峰需求分布,將城市燃氣調峰設施建設計劃納入特許經營實施方案,鼓勵城市燃氣企業建設調峰儲氣設施。
4、加快頁巖氣、煤層氣的開發利用
圍繞“實現頁巖氣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目標,加強頁巖氣資源調查評價與基礎理論研究,開展勘查開發關鍵技術攻關,加大頁巖氣勘查力度,積極推進勘查示范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煤層氣開發利用,“十三五”末煤礦瓦斯年抽采量達到1.09億立方米;推進渣渡、洪山殿、白沙等9個瓦斯重點礦區勘探工作,加快短陂橋、漣源凹陷北區、利民煤礦等地面抽采試驗,建設地面瓦斯開發利用示范區3~4個;新建瓦斯發電站20座,新增瓦斯發電裝機容量3.4萬千瓦。
5、推進天然氣體制改革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制定并實施我省改革方案和措施。根據行業發展要求,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天然氣監管體制,形成規范有序、公開透明的監管體系。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天然氣管道等基礎設施第三方公平準入,保證天然氣基礎設施運營企業公平公正為所有用戶提供管輸、儲備、氣化、液化和壓縮等服務。創新管道項目投融資機制,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采取公開招標方式,引入其他資本參股管道項目,鼓勵組建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城市天然氣管道等項目建設和運營。
6、加強天然氣管網保護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分門別類、突出重點,依法依規、標本兼治”的原則,督促天然氣企業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開展油氣隱患排查整治攻堅行動,進一步完善管道保護和管理機制,有效防止管道隱患反彈和新隱患出現,堅決防止管道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7、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加快科技攻關和裝備產業化,推動政、產、學、研、用相結合創新,建立有效的研制和發展機制,加強核心技術研究與驗證,促進成果轉化,加大天然氣利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緊密跟蹤世界前沿技術發展,加強交流合作。推動天然氣利用裝備(包括燃氣輪機、小型燃機、車用第五代高壓直噴發動機、大型LNG船用單燃料發動機等)科技攻關及國產化。探索研發集裝箱方式運輸LNG的技術和裝備,增強LNG運輸的靈活性。鼓勵并引導LNG整車企業加大對電控、發動機、氣瓶和蒸發氣體回收等方面技術的研發力度,提高天然氣車輛的效率。
第四章節能和環境影響評價
第一節 節能評價
隨著我省大口徑、高壓、長距離輸氣管線的陸續投產,管輸能力不斷提高,輸氣管線能耗也逐步上升,輸氣管線節能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1、節能措施
天然氣利用工程建設過程:優化線路走向,減少管輸能耗。確定管道的最優走向,減少管輸能耗;充分利用天然氣壓差輸送,減少壓氣站的建設,避免大功率壓縮機的使用;采用SCADA系統實施優化運行、管理與監控,正確預測天然氣需求,為調度決策提供指導,為合理利用能源、減少能耗提供科學保證;選用節能型低損耗變壓器,選擇高效節能型的光源和燈具,降低損耗。
天然氣利用工程運行過程:加強安全監管,減少事故的發生,降低天然氣放空量;根據用電設備的工作狀態,合理分配與平衡負荷,使用電均衡化,減少供用電設備無功消耗,提高自然功率因素,變壓器設置低壓補償裝置以提高功率因數。
2、節能效果
規劃實施后,2020年全省天然氣消費量達到85億立方米,可替代原煤1541萬噸。天然氣相比較于煤炭,燃燒效率較高,一般燃煤鍋爐燃燒效率為0.75,燃氣鍋爐燃燒效率為0.85。以天然氣替代原煤燃燒,到2020年可節約原煤181萬噸。此外,在采取相應的節能措施下,輸氣周轉量綜合能耗約為1000千克標煤/億立方米˙公里,而汽車運煤能耗1萬噸標煤/億噸原煤˙公里,天然氣取代原煤后,可節約能耗約170噸標煤。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