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60款車型號稱有ADAS系統,到底誰行誰不行?
自從特斯拉推出了Autopilot之后,大量在中國銷售的車型開始號稱具備了“”極強的ADAS系統,神乎其技,但一直未遭到打臉。
這樣的亂局馬上要終結了。2017年2月6日,一家叫做“中國汽研”的技術研發機構,推出了一套ADAS技術評價標準,并對熱門車型進行評測。
毫無疑問,這將會在喧囂的自我營銷中帶來一些理性,人們終于有機會看到潮水退卻后到底誰在裸泳。這必然會給各家車企的肆無忌憚的“豪言營銷”帶來壓力。
沒有評價標準,ADAS野蠻生長
當很多做完全無人駕駛的公司還在為沒有收入、融不到資而飽受煎熬時,那些“追求更低”的ADAS公司卻已經開始獲得源源不斷的現金流——ADAS的商業化先行一步,并且已經很繁榮了,僅僅在中國,去年就有超過660款量產車型安裝了ADAS。
但繁榮的背后,是“野蠻生長”帶來的魚龍混雜。據清華大學《ADAS在中國的接受調查結果》,功能設計不明確、 操作復雜、實際作用小、反應速度不夠、判斷錯誤多這幾個問題,在當前的ADAS身上十分普遍。
而這些問題之所以如此普遍,跟目前在市場上尚無統一的評判一款ADAS好壞的標準有關。
沒有評判標準,消費者就無從判斷誰的產品好、誰的不好;消費者無從判斷,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或者“一只老鼠害了一鍋湯”的局面,最終,嚴重拖累整個產業的發展。
“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規程”出爐
針對上述痛點,2018年2月6日,中國汽研、智能汽車集成試驗區(i-VISTA)管理中心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規程(征求意見稿)》!
據稱,為了《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規程(征求意見稿)》的出爐,中國汽研已做了4年的準備。
2014年8月,中國汽研成立了智能測試評價中心,專門從事智能汽車相關的測試評價與研究工作。
2016年11月,中國汽研聯合長安、一汽等多家單位共建的國家智能汽車集成系統試驗區i-VISTA正式對外啟用。
在過去的三年多時間里,中國汽研、i-VISTA聯合一汽、長安、北汽、吉利、廣汽、江淮、公安部交通科學研究所、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以及清華、同濟、北航等研究機構,開展了大量中國道路交通事故、中國自然駕駛數據、中國駕駛員行為特性以及智能汽車測試評價體系方法的研究。
完成了40余款智能汽車性能的摸底測試,并適當借鑒國外的標準,逐步形成了評價體系框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規程”。
2017年6月23日,中國汽研、i-VISTA正式發布了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體系框架,包括安全評價、體驗評價、能耗評價、效率評價等四個方面,并開始選取歐系車、日系車、美系車及自主品牌車型進行驗證試驗。
2017年11月17日,發布了針對六款車型的測試研究報告,并聽取廠家的意見,對做規程進行了一些調整。
2月6日,《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規程(征求意見稿)》上線發布,然后面向行業征求更廣泛的意見。同時,中國汽研也打算在2月底再和國內外的汽車廠商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征求他們更多的意見。
2018年測25款車
“自動駕駛,特斯拉與寶馬、奧迪和沃爾沃相比,到底誰做的才更靠譜?”前幾天,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模式下與消防車相撞后,有媒體向朱西產教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但失望的是,面對這個產業界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朱西產教授的答復卻是:我沒法比較——
“光看傳感器的話,寶馬、沃爾沃等傳統汽車廠商的配置要高一些,特斯拉的配置要低一點,但并不是配置上去就能做好——用雙目攝像頭就一定比用單目攝像頭好嗎?用三個激光雷達就一定比用一個激光雷達好?裝四個氣囊就一定比裝兩個氣囊更安全嗎?不一定。這些指標只是硬件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算法水平——這方面,廠家自己做的宣傳只是演示,媒體的報道不夠專業,專家的分析猜測也靠不住,還是需要一個測試評價體系。”
當時,讓朱西產教授“無可奉告”的,并不是專業水平的局限或有什么顧忌,而是,沒有一個公開的、大家都認可的評價一款ADAS是好是壞的標準。
或許在以后,身為i-VISTA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的朱西產教授或許可用《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規程》為依據來比較一下“特斯拉”“寶馬”“沃爾沃”在自動駕駛究竟孰強孰弱了。
2018年3月份,《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規程》正式版形成,并正式啟動對市面上車型的測試評價工作。
中國汽研計劃,2018年全年將測評25款以上量產車型,測評結果會通過i-VISTA的官方網站進行發布。
據中國汽研副總經理、i-VISTA管理中心主任謝飛介紹,對已經在市場上銷售的量產車型,i-VISTA會依據“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規程”做等級評價,并將結果面向社會公布;對于現在只有個別廠家開發,尚未進行大規模量產、市場上也只有很少的,i-VISTA對其做功能測試評價,并將結果面向業內推介。
i-VISTA中心還會組織很多比賽,以此實現靠測試憑借來推動創新、推動技術完善的目的。
公正透明是關鍵
“《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規程》能夠為汽車行業和關注未來出行的人提供一個公平、公正、權威的參考標準,進而引導消費者、引導資本,促進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i-VISTA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同濟大學汽車安全研究所所朱西產教授說,讓不同的車在同一張考卷下參加比賽,評比的結果比較清晰,有助于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選擇。
《建約車評》認為,標準和評價如運營得到,將會具備比較大的行業影響力。但前提是具備公正性,公開性和透明性。在更多時候,很多排名會成為機構向客戶獲得合同的“大棒”。
中國已是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中國政府也試圖通過爭奪在智能汽車產業的話語權來贏得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的地位,但至今,仍然沒有出臺國家層面的智能汽車評價標準。
這個“空缺”,就給中國汽研這樣的第三方機構提供了機會——只要率先制定出一套標準,并贏得產業界的廣泛認同、積累最多的數據,未來就有機會參與智能汽車國家標準的制定,進而擴大自己在業界的影響力。
據謝飛介紹,國外對智能汽車的測評雖然做得比中國早,但他們的測評主要集中在產品功能方面,重點關注安全性,而對體驗評價、能耗評價、效率評價重視不夠。在這方面,中國汽研的標準顯然更高一些。
當然,制定一個高于國際水平的檢測評價標準不難。真正困難、也更加意義深遠的是,是通過這些高標準的測評,打造出在產業界的公信力,讓國際汽車巨頭都能自發地參與進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建約車評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