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轉戰”電動汽車的背后有著什么戰略布局?
據日媒報道,豐田汽車于12月19日對外宣稱,公司計劃在2020年初之前推出超過10款電動車以此加速在全球電動汽車板塊的布局,且到2025年前后,進一步將旗下發動機車型削減為零,屆時全球市場在售的豐田汽車將全部改

此外,豐田目前雖然并沒有推出單個電動車品牌的計劃,但有跡象顯示,豐田已選中中國市場作為其首款電動車型的投放地,而后再逐漸引入到日本、印度、美國以及歐洲市場。
這則消息一經公布,無疑成為豐田在臨近年尾的汽車市場所投下的一個“重磅炸彈”。事實上,此前豐田對電動車的開發持極為審慎的態度,因而在占有絕對優勢的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技術方面積極開展普及推廣工作。此次豐田一反常態高調宣布進軍電動車領域,業內資深人士普遍將其解讀為豐田為適應中國市場新要求而“識時務”的表現。
令豐田一改常態,幾年時間內多次調整企業戰略,并將發展電動汽車作為眼下首要任務的緣由是什么?“戰略轉身”后的豐田在發展電動車項目上又有什么技術優勢?除了技術攻克外,豐田為產品順利推向市場還做了哪些準備?
讓豐田按捺不住加快“電動化”腳步的原因?
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汽車制造商,長久以來,豐田在汽車技術研發上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全世界范圍的認可,尤其是其混合動力技術,豐田更是憑一己之力引領了從傳統內燃機時代向混合動力過渡的新紀元。
在混動技術上的絕對領先優勢,使得豐田在面對純電動汽車成為行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下態度略顯保守。在豐田看來,續航里程保障、車載電池技術以及充電時間長等客觀因素是發展電動汽車面臨的三大技術挑戰,就目前的市場環境來說,尚且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沉淀方能成熟。
豐田的顧慮是真,但隨著全球范圍內多個國家和地區環保力度和舉措的逐步推進,變革風向也進一步刮向汽車制造業,從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和利用代替燃料方面的角度看,車輛電動化成為行業的必然選擇。在此背景下,禁售燃油車、限制燃油車在城市的出入區域、鼓勵車企研發新能源汽車,給予消費者優惠購置補貼等政策魚貫而出。
發展以純電動車型為主的新能源戰略已成為行業共識,看到“彎道超車”希望的造車新勢力們來勢洶洶,紛紛以制造純電動汽車為突破口,期望在傳統車企大舉攻進前提前搶占細分市場的高地。除了大獲成功的特斯拉汽車外,新近涌現出的蔚來、威馬以及拜騰汽車也不容小覷,獲得了市場資本的青睞,未來發展潛力無限。

此外,傳統汽車制造商也不甘落后。今年的廣州車展上大眾宣布對中國市場投資100億歐元用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工作,此舉堪稱合資品牌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上的最大動作;此外,今年7月北汽集團與德國戴姆勒集團簽署了新的框架合作協議,條約寫明雙方將共同出資50億元在中國建設電動車生產基地和動力電池工廠,并于2020年推出奔馳品牌的首款電動汽車;與此同時,同為豪華車企的寶馬汽車也在沈陽落成了動力電池工廠,它是寶馬集團全球第三家也是德國之外首家完整的動力電池中心。
在傳統競爭對手籌劃布局與造車新勢力的雙重夾擊下,豐田也不得不開始思考企業“戰略轉身”的可行性,并將純電動車研發計劃早于預期提上日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