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發布
12月26日,發改委印發《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的通知。制定了包括《智能汽車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等9個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
|
|
《智能汽車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發展目標是,通過實施本方案,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平臺基本建成并投入實質性運作,智能汽車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智能汽車基礎技術能力穩步提升,核心軟硬件系統逐步突破,滿足智能汽車綜合測試評價需要的測試基地基本建成,重點區域示范運行取得積極成效。車用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300瓦時/千克,電池系統安全性、可靠性等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度集成式純電直驅動力系統實現產業化,更好滿足智能汽車運行需求。
主要任務是,建立智能汽車基礎技術體系和數據庫、突破智能汽車關鍵共性技術、開展智能汽車信息安全技術攻關、提升智能汽車關鍵軟硬件水平、推動動力系統技術升級、完善智能汽車測試評價技術、開展智能汽車技術示范運行驗證、加強智能汽車創新能力建設、推進智能汽車軍民融合發展。
重點工程包括,智能汽車平臺技術能力提升工程 、智能汽車軟硬件技術突破工程、智能汽車綜合測試評價能力建設工程、先進動力電池研制及高效回收利用工程、高性能純電直驅動力系統產業化工程。
智能汽車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
為提高我國汽車產業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推動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根據《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制定本方案。
一、發展目標
通過實施本方案,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平臺基本建成并投入實質性運作,智能汽車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智能汽車基礎技術能力穩步提升,核心軟硬件系統逐步突破,滿足智能汽車綜合測試評價需要的測試基地基本建成,重點區域示范運行取得積極成效。車用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300瓦時/千克,電池系統安全性、可靠性等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度集成式純電直驅動力系統實現產業化,更好滿足智能汽車運行需求。
二、主要任務
(一)建立智能汽車基礎技術體系和數據庫
重點研發汽車與通信、電子、人工智能、交通等領域交叉融合的智能汽車系統技術架構,環境感知、路徑規劃、車輛控制、自主 學習、交通預測等汽車人工智能基礎技術,人機界面、控制權限切換、控制互補等人機交互及人機共駕技術,數據采集、存儲、挖掘、應用、共享等大數據技術;加快建設覆蓋全國的智能汽車典型場景 庫和大數據基礎系統。
(二)突破智能汽車關鍵共性技術
重點研發具有多模式通信、多模式定位、智能網關等功能的新 型智能終端模塊,基于人工智能基礎計算架構、裝載高性能處理芯 片和強實時車載操作系統的多核異構智能計算平臺技術,全天候復 雜交通場景高精度定位和地圖技術,高吞吐、低延時的多類別傳感 器融合感知技術,LTE -V2X、5G-V2X 車用無線通信關鍵技術,以 及數據通信與應用接口標準化、云平臺互聯互通、數據開放共享的 基礎云控平臺技術。
(三)開展智能汽車信息安全技術攻關
重點研發駕駛任務相關系統與其它系統的新型安全隔離架構 技術,基于機器學習和安全沙箱的軟硬件協同攻擊識別技術,智能 汽車終端芯片安全加密和應用軟件安全防護技術,適用于人車路云 協同的車用無線通信安全加密技術,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安全 通訊及認證授權技術,面向智能汽車云控平臺的數據加密、監控審 計等安全防護技術。
(四)提升智能汽車關鍵軟硬件水平
聚焦智能汽車產業鏈薄弱領域和關鍵環節,整合國內外優勢資 源,采用開放合作、聯合研發等多種方式,補短板、強弱項,重點 加強傳感器、車載芯片、中央處理器、車載操作系統、無線通信設備、以及北斗高精度定位裝置等產品開發與產業化。加強自適應巡 航、車道偏離預警、防碰撞預警、車道保持輔助、自動緊急制動、 智能人機交互等輔助智能駕駛系統在整車上批量化、集成化示范應 用。
(五)推動動力系統技術升級
開展高安全、長壽命、耐低溫、低成本的高能量型和高功率型 車用動力電池材料、單體及系統研發及產業化。加強高效率、高精 度、智能化先進動力電池生產線示范應用。開發動力電池單體、系 統等的自動化拆解先進工藝及專用設備。推動集高性能輪轂、輪邊 直驅系統和車用高性能功率器件于一體的新能源汽車新型動力驅 動系統產業化和規模化應用。
(六)完善智能汽車測試評價技術
重點研發適應我國國情的具有復雜環境感知及場景定位、合理 決策與控制、交通行為預測等功能的智能汽車測試評價體系架構, 虛擬仿真、硬件在環仿真、實車道路等測試技術和驗證工具,整車 級、系統級、零部件級測試評價方法;構建全面反映我國道路環境 和駕駛行為的測試基礎數據庫。
(七)開展智能汽車技術示范運行驗證
建立智能汽車示范運行工作規程,重點利用機場、港口、礦區、 工業園區和旅游景區等相對封閉區域,以及北京通州副中心智能交 通、雄安新區智慧城市等建設工程,開展智能汽車示范運行,系統驗證復雜環境感知的準確率、不同應用場景的定位精度、復雜交通 環境的合理決策、交通參與者行為預測、車輛控制精度、乘坐體驗 優化、功能安全、系統容錯與故障處理等技術和性能。
(八)加強智能汽車創新能力建設
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研發 機構,優化創新能力布局,建設智能汽車創新合作生態。推進國家 智能汽車技術試驗評價中心建設,建立智能汽車虛擬評價、在環測 試、實路測試等檢驗檢測能力。依托新型城鎮化和道路交通設施等 重大工程建設,建立智能汽車技術應用示范基地,開展示范運行驗 證。
(九)推進智能汽車軍民融合發展
建立軍民融合創新中心,實施軍民融合重點專項,開展軍民聯 合攻關,推動科技成果相互轉化。加快北斗定位導航系統、高分辨 率對地觀測系統在智能汽車相關領域的應用,促進車輛電子控制、 高性能芯片、計算平臺、激光/毫米波雷達、夜視裝備、微機電系統 等自主知識產權軍用技術的轉化應用,加強無人駕駛系統、網絡信 息、基礎云控平臺、人工智能等在軍用車輛、作戰平臺的開發應用。
三、重點工程
(一)智能汽車平臺技術能力提升工程
1.高精度位置服務平臺。由北斗位置服務龍頭企業組織建設, 能夠提供厘米級的高精度實時精密定位,并發在線服務能力達到汽車千萬輛級別,具備車輛行駛狀態、違規行為實時監控與告警能力。
2.軟件系統研制測試平臺。由互聯網骨干企業組織建設,面向 高級別智能駕駛技術應用提供開放、完整、安全的軟硬件和系統級 解決方案,車輛檢測準確率超過 92%,單日模擬測試能力達到百萬 公里級,場景數量達到萬級。
(二)智能汽車軟硬件技術突破工程
1.車載芯片產業化項目。由車載芯片骨干企業組織建設,自主 研制面向智能汽車的整車控制單元系列芯片、車載總線系列芯片、 高精度融合導航芯片及模塊,芯片主頻、總線速度、抗干擾能力和 工作溫度范圍等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視覺增強系統產業化項目。由汽車電子骨干企業組織建設, 開發生產集高性能車規級攝像頭、視覺增強技術、信息處理系統于 一體的視覺增強系統。產品具備高精度車道線偏離識別、碰撞預警 及全景泊車等功能,誤警率低于 3 次/千公里。
3.自動駕駛控制系統產業化項目。由通信設備龍頭企業組織建 設,自主研發集成高性能中央處理器、FPGA 芯片、實時操作系統 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滿足高級別智能汽車配套需求,形成批量生 產能力。
(三)智能汽車綜合測試評價能力建設工程
1.智能汽車安全評價基地。由交通管理領域科研機構牽頭,聯 合有關單位組織實施,建設由多種類型道路和交叉口、障礙物、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可變車道和潮汐車道等構建形成的綜合實際 道路場景,滿足半開放道路環境下智能汽車安全評估、事故責任認 定、網絡安全保障、電子身份識別、智能交通管理等測試評價需要。
2.智能汽車測試示范基地。由基礎條件較好的地方組織實施, 建設封閉測試環境、虛擬仿真環境、車輛在環實驗室,拓展公共道 路測試區域,建立涵蓋交通事故、自然駕駛、駕駛模擬、標準規范 數據的全息場景庫,開展智能汽車測試規范研究,滿足智能汽車技 術研發和產品測試驗證需要。
(四)先進動力電池研制及高效回收利用工程
1.先進動力電池及系統集成。由動力電池制造骨干企業組織實 施,重點研制高能量密度車用動力電池、滿足車輛低溫工作環境的 寬溫域高性能動力電池,加快突破單體批量化生產及系統集成關鍵 技術,開展正負極材料、高性能隔膜及功能性電解液等關鍵材料產 業化。
2.專用制造裝備產業化項目。由動力電池制造裝備骨干企業組 織實施,開展高性能攪拌機、涂布機等核心裝備自主開發,推動動 力電池高效高精度智能化關鍵生產設備產業化,提高動力電池制造 裝備技術水平、工作效率及控制精度,提升動力電池產品一致性、 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3.動力電池高效循環利用項目。由動力電池回收骨干企業組織 實施,研發動力電池單體、模組、系統的自動化拆解先進工藝及專用設備,開展鎳、鈷、錳等資源的高效利用,推動隔膜、電解液無 害化處理,建立電池后處理綜合信息數據庫。
(五)高性能純電直驅動力系統產業化工程
由電驅系統骨干企業組織建設,研發新型輪邊直驅動力系統集 成與控制、輕量化等關鍵技術,采用改進型扁線繞組、多層磁鋼等 先進技術工藝生產直驅電機,開展直驅電機和減速裝置冷卻系統、 輕量化和振動噪聲一體化設計,提高生產工藝和設備技術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組織協調
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協調機制,組建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平 臺,推動智能汽車領域的重大戰略研究、核心技術研發、產業生態 培育等。充分發揮戰略規劃和產業政策的指導作用,有效利用中央、 地方和社會資源,著力構建健康有序、各具特色的區域產業發展格 局。積極推動汽車、信息、通信、互聯網等領域企業合作,鼓勵企 業、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二)推進標準制定和第三方認證
開展智能汽車標準的制修訂,建立完善中國標準體系,積極主 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國際標準互認。加強第三方檢驗檢測 認證機構建設,按照自愿性認證和強制性認證相結合原則,建立健 全智能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品認證制度,強化企業行業自律。
(三)優化資金支持方式
充分利用現有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智能汽車核心技 術攻關和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創新資金使用方式,積極運用先 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等產業投資基金,扶植骨干企業發展和產業創 新平臺建設,推進智能汽車關鍵技術產業化。
(四)建立項目儲備制度
按照“建設一批、啟動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思路,建立智能汽車關鍵技術產業化項目庫,實施項目動態管理。以技術水 平、市場需求、戰略作用等為標準,有關省級發展改革委和中央企業每年 3 月底前報送符合條件的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 組織咨詢機構和專家,對上報項目進行評估,將通過評估的項目納 入項目庫并給予優先支持。
(五)加強項目建設管理
根據《加強和完善重大工程調度工作暫行辦法》(發改投資 〔2015〕851 號)要求,有關省級發展改革委和中央企業對項目建 設進行動態監管,定期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報送項目實施進展情況, 協調解決存在問題,保證項目按計劃順利實施。委托中國汽車技術 研究中心,對實施方案中項目建設進度、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監督 檢查,及時發現和反饋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項目實施單位 按季度向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提交項目進展報告,有關省級發展 改革委要積極做好檢查督促工作。
標簽:智能汽車 動力電池 協調機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