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電動汽車插上“隱形翅膀”
科技日報天津12月5日電(記者孫玉松)電動汽車充電也可以擺脫長長的尾巴啦。日前,基于風光互補智能微電網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在天津工業大學正式通過鑒定,填補了國內電動汽車又一項技術空白,主要技術指
據介紹,電動汽車充電問題一直是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當前,電動汽車充電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大規模電動汽車隨機接入充電將會對電網的運行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電動汽車每日充電所用的龐大電量加重了發、輸、配電的壓力;通過電網對電動汽車充電,并未從根本上降低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真正實現節能減排;充電設備中大量電力電子裝置的使用還給電網帶來諧波污染。
針對上述缺陷問題,天津工大楊慶新教授科研團隊利用集成分布式電源(光伏、風力等)、負荷、儲能系統和控制裝置構成獨立的微電網為電動汽車供電。將智能微網技術與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相結合,首次實現了了獨立于電網運行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工作新模式,避免了對電網的電流沖擊和諧波影響,如同給電動汽車裝上了“隱形的翅膀”,增強了電動汽車充電靈活性。該研究建立了考慮光伏和風電最大功率與負荷功率關系的微電網分層控制策略模型,實現了輸出電壓參考值跟隨車載電池充電參數改變的自適應調節。研究團隊提出了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緊-強耦合協同工作模式,綜合感應耦合與近場諧振無線充電技術優勢,將線圈偏移的兼容性提升30%,大幅提高了無線充電系統整體能效指標。該項目成果不僅能夠有效減小大規模電動汽車充電對電網產生的威脅,同時能夠對新能源進行就地消納,真正實現了“零排放”,可廣泛應用于電網系統薄弱的地區,如海島,草原,風景區等地方。
目前,該項研究成果已在國家電網公司,江西、上海和河北等省市得到正式應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