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是經濟高效的儲能方式 分時定價應落實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南方電網國際技術論壇上,多位儲能領域的專家分享了他們對于儲能技術現狀和未來的看法,其中,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劉堅博士發表演講,探討了電動汽車電網互動模式及其儲能價值。國家發改委能源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劉堅博士
中國電動汽車產銷量世界領先,去年乘用電動車在中國的銷售達到35萬,遠遠高于美國。劉堅認為,電動汽車與儲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電動汽車在中國快速發展,電化學儲能成本在電動汽車的產業帶動下將大幅下降。
電動汽車發展對于電網的價值
劉堅認為,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發展會大大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可以作為負荷側新生的用電需求,同時也是一種分布式的儲能資源,很可能成為替代傳統儲能技術的新的儲能方式。
電力系統的靈活性一旦提升,發電側就會有更多的清潔能源消納能力,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將成為電動汽車充電的消納電源。
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方式
劉堅提到,電動汽車與電力系統的互動方式主要包括四個影響因素:電動車本身數量規模、動力電池技術、不同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的模式以及電動汽車的用電分布問題。
2030年全國電動汽車總保有量將超過8千萬輛,而電動乘用車仍是主體。對2030年電動汽車儲能規模進行預估,如果直接以功率來衡量儲能能力,8千萬輛電動汽車所能帶來的理論的儲能規模約為7.3億千瓦,這意味著電動汽車的裝機規模功率可以促進大規模新能源的消納。此外,去年為止全國抽水儲能裝機容量大約在2500萬千瓦做左右,7.3億千瓦的規模是目前全國抽水蓄能規模的30倍。
劉堅認為,電動汽車本身就是規模可觀且經濟高效的儲能方式。電量方面,若以2030年20億千瓦的風電光伏裝機容量來看,其日均發電量約為100億千瓦時,假設將這其中部分電存到8千萬輛電動車內,所帶來的理論發電能力約為55億千瓦時,可以實現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日內儲能需求。另外,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也會直接使得儲能能力提升。
電動汽車可能會為儲能帶來怎樣的作用?
劉堅認為主要有4種模式:有序充電、V2G、電池更換、電池梯次利用。電動汽車通過有序的充電方式,可將充電負荷從傍晚時段移到凌晨時段,實現削峰填谷的作用。退役后的電池除了具有不小的儲能能力外,還能實現充電和放電雙向的調節能力。V2G是有序充電和電池梯次利用的結合,其充電需求和放電量之差就是車輛滿足道路出行用能的需求量。劉堅認為,V2G模式儲能規模潛力最大,有序充電、換電池模式儲能經濟性更高。
應明確電動汽車分時定價的政策
目前,國內鼓勵電動汽車試行分時電價和峰谷電價,應進一步落實分時電價政策。一方面,新能源接入的規模越來越大,系統的波動也會越來越頻繁,因此分時電價能夠反映不同時段的價值情況;另一方面,更多時段價格能夠實現充放電服務套利,降低投資成本。
到2030年,不同時期電動汽車理論的儲能規模是非常巨大的,但要實現這樣的理論潛力,不同車型與電網互動的戰略選擇肯定不同,要想促進這樣的互動仍需政策上的支持。
原標題:電動汽車是經濟高效的儲能方式 分時定價應落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