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補已先行 2018年新能源汽車國補會有哪些傾向?
近日,有關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即將下發的消息再度在業內不脛而走。預計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政策或踩著2017年的尾巴發布,最晚2018年初。與國家政策對應的地方政策,也備受關注。電動汽車資源網梳理發現,
與國家政策對應的地方政策,也備受關注。電動汽車資源網梳理發現,地方對新能源汽車的態度呈現出幾種情況:奮進型、滯后型、中規中矩型。
奮進型以深圳、成都等為代表,從最基本的購置補貼、減免停車費、不限行等到鼓勵產業發展、推進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新模式、限制燃油貨車進城,鼓勵新能源物流車;中規中矩型占大多數,以基礎的補貼、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利好為主;滯后型則是指那些政策發布較遲或根本沒有相關扶持政策的地區。
本文則就近日溫州發布的政策來反推2018年國家政策的傾向性。溫州與杭州同屬浙江,其實二者的政策有較大的重合部分,但既然溫州政策僅針對2018年,意義則不同。畢竟2017年已近尾聲,在國家政策調整的聲浪中,此時發布2018年的政策,頗有一番意味。
溫州政策規定:
1.消費者在市區購買的新能源汽車,按照中央財政補助標準的50%給予地方補助,其中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每輛補助最高不超過3萬元;微型純電動汽車(軸距2000-2200mm)按照中央財政補助標準的25%給予地方補助,每輛補助最高不超過1萬元。
2.單位消費者購置的新能源汽車申請地方補助,須在本市運行,不得異地駐點營運。
3.單位消費者應是在市區注冊登記的各類法人組織,包括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申請補助車輛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作業類專用車除外)。
分析:
1.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已基本是不爭的事實,不過網傳的2018年補貼調整政策顯示,地方補貼上限不變,依舊為中央財政補助標準的50%,而溫州維持了這一水平,似乎能更加確定2018年的地補上限。然而申領地方補貼需要提供已取得國補的相關材料,所以對非個人用戶來說,國補和地補都存在周期長的問題。
2.不止溫州對微型車的補貼少于其他常規電動汽車,杭州、武漢等對微型車的補貼也比較少。今年的地方政策就有向高端電動車傾斜的苗頭,預計明年國家和地方更加會做大高端車市場。
3.自國家將3萬公里列為企業獲取補貼的必備要素,地方出臺相關政策時也會強調這一點。由于這一門檻給各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所以業內對政策調整的呼聲還包括放寬3萬公里門檻。地方政策反映國家意志,從這一邏輯推斷,明年或繼續保留非個人用戶3萬公里這一要求,有望增加申報窗口,因為2016年國補清算進行了兩次。
4.地方一般都規定車輛在一定的年限內不得轉讓給外地用戶,或者個人用戶的不得轉讓給非個人用戶,而溫州的政策中還明確了一點,以是否在當地運營作為營運車輛申領地補的依據。據電動汽車資源網了解,杭州、西安也有這方面的規定,而據說深圳正在研究運營補貼,預計后續會衍生出更多地區加強對營運車輛的監管,當然也有值得期待的地方,非個人用戶的購置補貼減少,或產生營運補貼,或者今后的購置補貼直接轉變為營運補貼,從最終端入手,刺激終端用戶使用新能源汽車。
2018年具體的補貼標準到底如何執行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需要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那么行業門檻會提高,洗牌會加劇,企業自然也需要更上一層樓才行。
原標題:地補已先行 2018年新能源汽車國補會有哪些傾向?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