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or大功率充電 電動汽車充電技術路在何方?
電動汽車需要充電,就跟燃油汽車需要加油一樣,是同一個道理。本篇文章,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電動汽車的充電技術,看看未來充電技術的發展,是否能夠實現充電五分鐘,開車兩小時的愿景。現狀現階段,電動汽
無線充電主要的原理是利用嵌入地面的發射線圈產生磁場,汽車處于該磁場輻射范圍內,置于車內的接受線圈在磁場中產生電磁感應,產生電流。

目前高通走在此項技術的前沿,高通提供全套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解決方案,還搭載包括異物檢測、活體保護以及定位引導等重要的功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網上搜索。
無線充電一直是一個風口,可以想象下,今后邊開車能邊充電,亦或者是在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時,利用停車間隙即可為電動車充電,這樣的情形是不是很美好。
但無線充電有很多難點,充電標準沒有統一,充電功率還不高。最重要的是,它需要在道路上布置線圈,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成本,在充電樁都未得到普及的今天,很難想象能夠得到政府支持和社會資源的投入。另外還有公眾比較關心的輻射問題,都需要一一解決。
大功率充電
為了實現快速充電,其本質還是需要提高充電的功率。為了滿足消費者對于遠距離行駛的要求,以燃油汽車加油時間為參考,大功率充電也應是必然趨勢。

如上圖所示,可以看到在未來(時間不確定),大功率充電樁能夠實現電動車在10分鐘充電后能夠開200公里的要求。
但大功率充電同樣面臨著諸多難題需要解決。從技術層面來講,動力電池提升比能量同時,需要承受大倍率(比如4C/5C等)大電流充電,對電池熱管理系統提出更加苛刻要求。對于充電樁,在元件耐壓絕緣上需要重新設計,也有可能需要特殊的冷卻系統對充電樁等設施進行冷卻。同時,大功率的充電標準需要統一。
無論是無線充電,還是大功率充電,要充得多更要充得快,實現“充電五分鐘,開車兩小時”的愿景,任重而道遠,未來亦可期。
原標題:充電五分鐘,開車兩小時,電動汽車充電技術路在何方?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