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忠亮:算好新能源車戰略下的明細賬
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不僅是大勢所趨,而且這一趨勢已日漸成為現實。但我們仍有不少困惑。 一是廢舊電池如何處置。我國的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很快,今年市場保有量預計將首次突破100萬輛。如何面對這么多車
一是廢舊電池如何處置。我國的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很快,今年市場保有量預計將首次突破100萬輛。如何面對這么多車輛換下來的廢舊電池,目前既沒有相應的研究機構,也沒有成規模的專業回收公司,甚至研究這一問題的科研課題也十分鮮見。結果就是,廢舊動力電池目前的回收比例只有2%左右。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從車上拆卸以后,相當一部分可能被隨意棄置,即使其中一部分由個體垃圾回收者進行作坊式、粗放式的拆解并提取塑料鐵皮等“有用”部分,也難逃被隨手扔掉的命運,從而引發各種可知或尚不可知的環境問題。
二是電池的污染如何解決。電池中的有害物質主要來自普通干電池中的汞、鎳鎘電池中的鎘和鉛酸蓄電池中的鉛,這些重金屬對人體都有很大的傷害。即使是號稱“綠色電池”的鋰電池,其環境隱患也不容低估。
降低這些有害金屬在動力電池中的含量,使其達到對環境基本無害或者低害的水平,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數額巨大的增量投入,阻礙了廠家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積極性。面對這一形勢,在電動汽車替代燃油車周期的設計規劃上,必須考慮到電池生產企業技術設備更新的周期,考慮到廢舊電池中有害物質降解技術成熟和產業化的周期。在上述問題尚未解決的前提下,單純追求電動汽車的高速發展,未必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三是電動汽車的節能減排效應有多大。電動汽車雖然因為在行駛過程中不會排放尾氣,而被看做綠色環保的出行工具,但其在充電過程中會耗用大量電力。這些電力如果來自火電廠,那么生產過程必然會排放二氧化碳。可見,電動汽車并非不消耗能源、不釋放廢氣。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日本馬自達“創馳藍天”技術的領軍人物人見光夫明確否認“電動汽車環保”這個命題。他給我們的有益啟示是:發展新能源車的戰略和政策,不能奠定在籠而統之、大而化之的宏論之上,我們必須過細地算賬、反復地比較權衡,我們應該了解一輛電動汽車的運行比傳統燃油車節省了多少能源、減少了多少排放之類的經濟技術指標,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們的觀點,構建我們的規劃,才更實在、更可行、更少盲目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