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8000萬輛
11月11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信息化百人會主辦的2017全球未來出行高層論壇,在浙江杭州召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稱,最快未來5年,伴隨電動汽車性價比等同、超過傳統燃油車時,電動汽車將迎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稱,最快未來5年,伴隨電動汽車性價比等同、超過傳統燃油車時,電動汽車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到2030年,中國電動車保有量將達8000萬輛。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絲副司長瞿國春稱,今年1至10月份,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超過50萬輛,同比增速達45%,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70萬輛。
從70萬輛的年銷量,到8000萬輛的保有量,看似難以跨越。
其實,早在今年4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曾聯手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當時,澎湃新聞曾依據《規劃》梳理發現:基于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的預期,意味著未來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是去年的4倍,每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0%。澎湃新聞計算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目標銷量為700萬輛。這意味著2020-2025年,新能源汽車將再翻3.5倍,年復合增長率在30%左右。
陳清泰呼吁,政府要為電動車規模化進入市場做好準備。“有關方面有一個預測,到2030年,中國電動車保有量將達8000萬輛。”這背后涉及調整能源結構、建設智能電網、升級基礎設施,還需要移動通信的支持,產業鏈的調整和改造及法律法規的落地。
陳清泰評價,“每一方面周期都很長,是牽動全社會的巨大系統工程,這要求政府未雨綢繆做好頂層設計,給市場和社會應有的預期,進行系統性部署,有序推進。”
“時間已經很緊迫,政府制定一個時間表是明智的。”陳清泰這么認為。
對整車企業而言,陳清泰認為,不做轉型就會被顛覆,一旦錯過戰略關鍵期就會“悔之晚矣”。
他的觀點是,電動車不僅會替代傳統燃油車,還會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支柱性引領式產品。同時,電動汽車重塑了汽車產業鏈,打破了垂直一體式的供應鏈,新能源、新材料、智能互聯的企業也將深入其中。
陳清泰表示,電動化是汽車變革的第一步,只有融合共享化、智能化、網聯化,才能走入智能網聯時代加共享出行的新業態。互聯網電子信息和電動車的融合,這個領域很新,行業壁壘較小,我國很可能成功彎道超車,成為贏家。
他呼吁互聯網信息企業應該學習谷歌、蘋果、百度、阿里,抓住機會把腳插進來,分享這一歷史機遇;傳統汽車要向長安、上汽等車企學習,把互聯網請進來,一起合作做大蛋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