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路在何方
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四大趨勢: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這四大趨勢不僅適用中國也適用全球。 中國第一款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F3DM、中國第一款續航里程300公里的量產純電動汽車E6、中國第一款量產純
中國第一款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F3DM、中國第一款續航里程300公里的量產純電動汽車E6、中國第一款量產純電動客車K9,以及秦、唐、元、宋等各類新能源汽車和客車……這是比亞迪高級副總裁、總工程師、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廉玉波自2004年以來主持研發的產品清單。
就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以及比亞迪新能源發展戰略等問題,廉玉波接受了《環球》雜志記者的專訪。
《環球》雜志: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專家,你認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有哪些發展趨勢?
廉玉波:我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四大趨勢,這四大趨勢不僅適用中國也適用全球。
第一是電動化,目前電動汽車還是占新能源汽車的絕大部分,也是之后新能源汽車最主要的構成部分。
第二是智能化,電動車更加適合于智能化,因為智能化與電子產品有密切關系,在電動汽車上實現起來就會更容易。
第三是網聯化,網聯化與電動汽車更加符合。網聯化會解決很多的交通問題,并形成大數據,反饋給研發或中控部門,形成正向循環。
第四是輕量化。為了降低能耗,從經濟效益上要求輕量化。而輕量化意味著很多新的材料、新的工藝的應用。動力電池也要輕量化,從而大幅降低電動車的重量。比亞迪第二代E6使用了碳纖維復合材料,重量減輕了很多。車子更大,續航里程還增加了很多,就是因為使用了新材料。
《環球》雜志:關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很多人都在說彎道超車。但也有人認為,彎道超車違反交通規則,也是違反發展規律的。你怎么看這種說法?
廉玉波:所謂彎道超車,就是作為一個剛剛進來做新能源汽車的新手,要超越在這個行業混了很長時間的老手。
從科學技術角度來講,這是不太現實的。彎道超車更難,要求也更高。現在大量的人都往新能源汽車領域擠,但是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難度,并不比傳統汽車小。還是要尊重科學,循序漸進。
國家大力鼓勵發展電動車,并且在財政等各方面予以扶持。這是一個機會,但是機會也要有技術基礎。
《環球》雜志:中國新能源汽車和發達國家幾乎同時起步,中國還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市場。但也有人擔心如果沒有新的突破,有可能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你的看法是什么?
廉玉波:比亞迪參與了科技部一個新能源汽車的專項組,制定了六大類、幾十個分類的學科的方向。在這些方面要有一個突破,很多技術指標定了相當高的要求。
如果在這些指標上面沒有突破,未來5年中國的電動汽車可能會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我們與德國、日本同行進行過很多交流,感覺德國和日本在電動汽車標準制定的完善性的考慮上,以及未來指標的制定上,一點也不比我們落后。
未來幾年,如果我們僅僅在量上有一個超越,而在核心技術、技術指標、標準方面沒有突破的話,可能還是跟在人家后面走。
在技術提升、研發投入方面,現在中國做得比較好。政府部門如科技部、各個行業協會以及各個企業等,共同推動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這是一個機遇。而在國外,比如在德國,完全靠大眾、寶馬、奔馳這幾個企業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
從汽車保有量來看,中國還有很大的潛力。大城市已經在限制汽車發展,但是很多中小城市的家庭還缺少第一輛車,這意味著中國新能源汽車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環球》雜志:新能源汽車起步之初,政府的補貼有很大的扶持作用。隨著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逐步退坡,直至完全取消補貼,新能源汽車還能繼續發展嗎?
廉玉波:我認為國家補貼是一種引導也是一種促進。對于企業來說,要在拿到補貼的這幾年,趕緊建立技術的系統優勢、研發體系,同時也要建立零部件體系、從材料到配套到生產工藝的完整體系,盡快降低成本。
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認為,過去幾年,比亞迪過于重視一些有補貼的大城市,而忽略了沒有補貼的廣大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充電不成問題,對低端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能力更強。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退坡給了比亞迪一個機會,今后要大力開拓沒有補貼的三四線城市。
《環球》雜志:比亞迪為什么對新能源汽車如此看好?請介紹一下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布局。
廉玉波:比亞迪選擇進入新能源汽車,是因為自己有電池產業,而且我們判斷,電動汽車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早在確立進軍汽車業的同時,比亞迪就成立了電動汽車研發中心。經過五六年研發,2008年推出中國第一款插電混動F3DM,之后又推出多款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首先還是個車。必須先把車弄明白,才能把電動汽車做好。對比亞迪來說,要做好電動車,必須先把車做好,所以我們選擇先做燃油車。因為動力系統僅僅是汽車若干個系統里面的一個部分,電池只是動力系統的一部分,而車身、內飾、造型、底盤、轉向、制動、空調系統、電子電路系統,都離不開傳統燃油車的技術。
目前比亞迪的新能源有四個產業:太陽能電站、儲能電站、電動車和云軌。新能源產業之外,還形成了汽車產業、IT產業以及軌道交通。
軌道交通是我們剛剛進入的產業。云軌已經研發了5年,去年成功推出。比亞迪的第一條有軌交通運行線路,今年9月已經在銀川通車運行。
比亞迪已經掌握了電動汽車的相關技術,有了技術積累以后,將對產品進一步升級,最終把比亞迪打造成國際品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