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成趨勢?
8月29日,雷諾-日產聯盟和東風汽車宣布成立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eGT),以便在中國共同開發和銷售電動汽車。這是一周之內,國內成立的第二家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
那么,這到底是企業對“雙積分”政策的應對之法?還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趨勢?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該做法實則將二者相結合,國內車企應快速發展自身新能源實力,并抓住關鍵的政策時機,尋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奠定未來新能源車發展格局。
新政未實施壓力便顯現
本次易捷特的成立,是短短一周時間我國啟動的第二家新能源合資車企項目。在此之前,福特便宣布與眾泰汽車簽署一份合作備忘錄,擬建新合資公司,將為中國消費者提供采用自主品牌的純電動汽車,合資雙方將各持50%股份。
那么,為何短短一周時間內跨國車企如此密集啟動新合資項目?這只是單純看好國內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嗎?
分析指出,中國新能源市場加速成長,讓跨國品牌看好未來的空間。據中汽協數據顯示,1-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5.1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21.5%。
不過,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我國即將實施的“雙積分”政策,倒逼著跨國車企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以滿足政策要求。
目前,我國“雙積分”政策已經進行過兩次征求意見。去年9月,工信部進行第一輪意見征集;今年6月,工信部再度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并且,今年7月,工信部對外發布,“雙積分”政策正在履行發布程序,將于近期正式發布。
有分析指出,與30年前汽車合資項目中市場換技術不同,目前合資是外資掏錢買車企社會責任,與過去的合資是外資出技術掙錢形成巨大的反差。
長短戰略結合,布局未來市場
“本次新合作,屬于一個積極應對中國政策的措施。對雙方而言,將實現一個紐帶性組合,確保在新能源板塊有效產品的推出,推動新能源車更快地發展。”崔東樹指出,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以共同投資,研發適合中國市場產品的電動車,改善原來外資企業水土不服,缺乏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產品的被動局面。
實際上,各方車企對合作早有考慮,隨著政策的明朗,應對措施也快速地落實,這體現了車企對于中國政策的高度對應性。
崔東樹表示,近期合資新能源公司的相繼成立,可以說是長短戰略的結合。從短期來看,是對政策的應對措施;從長期來看,更多的是一個政策機會。
隨著新合資企業的加入,市場競爭是否進一步快速復雜化?崔東樹認為,國內車企首先應該發展新能源車,從短期來看,這是政策支持的核心重點,從長期來看這也是一個發展趨勢。只有盡快地發展得更強大,才會有更好的合作伙伴。
并且,國內車企應把握關鍵的政策時機,尋找更多的合作伙伴,這種合作既能帶來資金,又能帶來品牌提升,對企業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視角。抓住這輪合資機會,可能奠定未來幾十年的新能源車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