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積分”帶來新機遇 新能源汽車靜待并購風起
盡管落地時間仍待商榷,但雙積分帶來的產業發展基調已成定數。業界普遍認為,雙積分旨在通過對燃料消耗限值與新能源汽車雙軌管理,加速傳統汽車制造向節能減排轉型。而隨著雙積分漸行漸近,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
僅僅“市場驅動”,并不能保證新能源汽車提質增效,那么,“雙積分制”呢?
近日,工信部正式對外公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下文簡稱《管理辦法》),提出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的具體內容,即雙積分制。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負積分和新能源汽車負積分,應當在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核算情況報告發布的年度內抵償歸零。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管理辦法》明確提出,賦予符合條件的乘用車企業享有積分明顯傾斜、多種方式抵補權益。在乘用車企業積分管理中,對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產量方面作出了固定指標,實現汽車制造節能化、智能化。自明年起,2018—2020年三個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需按照8%、10%、12%的比例依次遞增。
這意味著,傳統汽車制造整體產業鏈將發生新一輪變化:汽車企業必須制造、銷售足量的新能源汽車。對此,國內車企的態度冷暖不一。受訪專家指出,無論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自主品牌亦或外資企業,并且在“雙積分”、市場驅動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產能規模將進一步擴張,當務之急是確保新能源汽車整體產業鏈提質增效的高品質供應。
而此次《管理辦法》通過鼓勵盤活新能源汽車產量,鼓勵傳統汽車產業向節能減排轉型,醞釀環境友好型企業等措施培育多元供應主體,保證新能源汽車供應數量,提升產業生態規范化,將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吸引力。據中國經營報此前報道,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看來,雙積分制意在形成以六大央企的戰略轉型為表率的全國汽車制造業的節能轉型。
根據《管理辦法》,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積分可以結轉或者在關聯企業間轉讓。迄今,包括北汽集團、比亞迪、眾泰在內的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均斬獲了不俗戰績,而這些積分大戶也引來了各路資本的進駐。在大眾與江淮成功聯姻后,福特與眾泰、長城與御捷、戴姆勒與北汽等組合應運而生。據南方日報消息稱,目前合資是外資掏錢買車企社會責任,與過去的合資是外資出技術掙錢,形成巨大的反差。
但可以預見的是,不論具體過程發生何種嬗變,以綠色、節能為代表的雙積分制實施可謂塵埃落定,這也使得眾多新能源車企迎來多路蜂擁資本。國內機構預測,隨著考核節點逼近,擁有絕對足量的“正積分”將令車企獲益匪淺,反之則會因暫未明確的積分售價致使企業利潤快速縮水。一時間,巨大的積分壓力成為眾多新能源汽車亟待填補的短板,而在這場由政策、市場、車企三方齊聚的競爭中,落在末尾的車企勢必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
因而,盡管近年來逐漸走入發展黃金期,從政策襁褓脫離的新能源汽車在向市場主導轉型期間,將會迎來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如何妥善應對政策導向、市場機制帶來的雙重變革成為新能源車企發展的應有之義。從目前車企的頻頻動作來看,由雙積分帶來的深刻變革挑戰已顯而易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