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標準六年后姍姍來遲 我們究竟錯過了什么?
動力電池標準化及回收利用三項標準近日發布,三項標準分別對應了動力電池的不同使用階段,覆蓋了從設計到回收利用的全過程。三項標準正式實施后將促進我國電動汽車標準化邁上新臺階,但標準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動力電池標準化及回收利用三項標準近日發布,三項標準分別對應了動力電池的不同使用階段,覆蓋了從設計到回收利用的全過程。三項標準正式實施后將促進我國電動汽車標準化邁上新臺階,但標準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利益圈有哪些刺激?本次正式實施距離2011年電池尺寸標準化首次發布已過6年,為啥姍姍來遲?本文將對三項新標重點解讀,厘清電池標準化與行業發展的必要性、標準化為啥姍姍來遲,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貫標如何行動。

電池標準發布
【標準名稱】《GB/T 34013-2017 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產品規格尺寸》、《GB/T 34014-2017 汽車動力蓄電池編碼規則》、《GB/T 34015-2017 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余能檢測》三項動力電池標準。
【起草單位】中汽研、中汽協、比亞迪、北汽、長安、一汽、寧德、天津力神、合肥高軒等
【發布單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發布時間】2017年8月4日
【實施時間】2018年2月1日
電池新標重點解讀
《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產品規格尺寸》、《汽車動力蓄電池編碼規則》、《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余能檢測》這3項標準為動力電池設計開發、生產制造、銷售、使用、維護、回收、梯級利用、再生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溯源與管理搭建起了完整的基礎框架。電池標準的建立有利于電池產業的規范發展,也有利于企業降本增效并推進電池回收利用發展。
1、標準化便于規模化而實現成本降低
● 結合市場需求及和政策導向等大環境,如若國補地補在2020年退市,新能源汽車行業熱度是否還能持續并堅挺的發展值得擔憂,畢竟有美國加州補貼取消后銷售量陡減的前車之鑒。目前,動力電池成本近乎整車成本五成以上,與此,動力電池企業必須進行轉型和升級,實現產品標準化、生產自動化、企業規模化、管理信息化等途徑,來嚴控電池成本。
● 動力電池企業圈按照國標(三項標準尚屬于推薦性標準,或將根據產業發展情況及時修訂)實現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研發成本、制造成本被分攤,可以降低PACK設計成本和售后成本。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動力電池首席專家王芳表示:“尺寸規格不統一導致互換性差。汽車企業每生產一款新產品,電池企業都要重新設計電池包,這不利于降成本。”
2、電池可追溯性避免“騙補”類似出現
《編碼規則》的制定,更重要的在于對動力電池產業實現有效管理。之前,我國由于沒有統一的汽車用動力電池編碼標準,電池信息的可追溯性成為盲區,在進行動力電池生產管理、維護和溯源、電動汽車關鍵參數監控以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等工作時極不方便,給生產和管理帶來很多問題,騙補即是其中問題之一。
從一位參與標準制定的相關專家處了解到,《編碼規則》則將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掛鉤,表明可溯性將與新能源汽車國補地補掛鉤!
3、標準化便于電池回收以及梯級利用
標準化有利于動力電池的梯次回收利用實現,提高電池梯次利用率,充分利用淘汰的動力電池殘余價值。
2017年7月4日《中國電動汽車標準化工作路線圖》發布,將“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規格尺寸及命名規則”和“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產品編碼規則”的優先級確定為“緊急”,因此這兩項標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產品規格尺寸》明確規定了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的單體、模塊和標準箱尺寸規格要求;《汽車動力蓄電池編碼規則》規定了動力電池編碼基本原則、編碼對象、代碼結構和數據載體。
《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余能檢測》則規范了動力電池外觀檢查、極性檢測、電壓判別、充放電電流判別、余能測試等檢測流程,為車用動力電池的余能檢測提供評價依據,有助于提高廢舊動力蓄電池余能檢測的安全性和科學性。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標準化研究所總工程師周榮表示:動力電池的這三項標準是路線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同時,《電動客車安全技術要求》、《電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安全要求》、《電動汽車安全要求》三項強制標準由宇通客車、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執筆起草,預計年底出臺,值得業內重點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